邱鸿宇 曹华 齐楷 丛艳昭
1.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吉林省延边州畜牧总站
3.吉林省延吉市动物卫生检疫站
造成莱姆病的病原体为伯氏疏螺旋体,是一种在全球范围内对人类和动物健康存在严重危害的蜱传疾病,可引起人体多系统、器官的损害。该病的流行特点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到目前为止,全球伯氏疏螺旋体至少可分为20个不同的基因型,其中我国北方以伽氏(B.garinii)和阿氏(B.afzelii)为主。松峰山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附近山林相连,存在着各种蜱类,但关于相关地区蜱携带伯氏疏螺旋体的情况还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开展相关研究为蜱及蜱传播的疾病防控提供依据。
1.试验材料
1)采集样品:布旗(60 cm×100 cm),镊子,5mL离心管。
2)PCR引物及条件:本试验采用Chu的方法检测病原。需进行两轮PCR扩增。第一轮扩增时使用的引物:23S3和 23Sa, 23S3:5'-CGA CCT TCT TCG CCT TAA AGC-3' ;23Sa:5'-TAA GCT GAC TAA TAC TAA TAA CCC-3'。第二轮扩增时使用的引物:23S5和23S6,23S5:5'-CTG CGA GTT CGC GGG AGA-3';23S6:5'-TCC TAG GCA TTC ACC ATA-3'。两轮 PCR扩增条件分别为:变性94℃ 30s,退火55℃ 30s,延伸 72℃ 40s,共进行 30 个循环;94℃ 30s,59℃ 30s,72℃ 40s,30 个循环。
2.方法。用人工布旗法采集自由生活的蜱,将两个地点采集的蜱装入5mL离心管并标记信息。应用布旗法采集游离蜱1000余只;随机选择96只革蜱,48只血蜱和48全沟硬蜱进行检测。提取DNA后进行PCR扩增,初步确定伯氏疏螺旋体阴阳性后将阳性PCR产物测序,鉴定所携带伯氏疏螺旋体基因型。
1.统计结果。对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峰山的三种蜱携带伯氏疏螺旋体情况进行统计,如表1 所示,总检出率为8.85%。其中全沟硬蜱的检出率最高,其次是血蜱,最低是革蜱的检出率,分别为29.17%、4.17%和1.04%。
表1 三种蜱的感染情况
2.基因测序。将伯氏疏螺旋体阳性样本送去DNA测序后,测序结果经BLAST发现了伯氏疏螺旋体的两种基因型,分别为阿氏疏螺旋体(B.afzelii)和伽氏疏螺旋体(B.garinii),这两种基因型均被报道为伯氏疏螺旋体的致病基因型。
我国在1987 年初次检测到莱姆病,现根据检测发现,我国大部分山林地区都是莱姆病的自然疫源地。本次试验的192份样品中检测到17份含有伯氏疏螺旋体,总检出率为8.85%。与威虎山检出率相比相对较低。本次试验在革蜱样品中检出率为1.04%,与陕西省、大兴安岭等地区的报道相比较低。血蜱样品中检出率为4.17%(48/2),同样本研究的检出率相对低。而本研究中的48份全沟硬蜱样品中检出率为29.17%,与其他研究相比较高。
这次试验表明松峰山附近的蜱携带伯氏疏螺旋体,其中全沟硬蜱的携带率最高,其次是血蜱,而革蜱的携带率最低。同时本研究检测的两种伯氏疏螺旋体均属于致病基因型。因此,松峰山相关地区应做好防控工作以保护游客的安全,游客也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以防感染。蜱的生存能力很强,可以长时间耐饥饿,宿主也是多种多样,因此,蜱很难防治,以蜱作为传播媒介的疾病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结论:松峰山附近蜱携带伯氏疏螺旋体,且感染率相对较低,但在此生活的人类及家畜在一定程度上有感染该病原体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