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怪的呼延赞 平庸的呼延庆

2019-08-09 01:50:12李开周
环球人物 2019年13期
关键词:韩世忠武艺辽国

李开周

小时候,五黄六月,小麦收割以后,农民稍稍清闲,会请说书先生到村里,给大伙演唱河南坠子。演唱内容以古代战争故事为主,《杨家将》《呼家将》《薛家将》《穆桂英挂帅》《樊梨花征西》,都是全本大套的节目,一部书能唱半个多月。只要不下雨,说书人每天晚上都在村里巷道露天表演,男女老少搬着小凳子跑去听,围得里三层外三层。

我印象最深的,是一部《呼家将》,因为这部书打戏最多,弦师拉着坠胡,演员自说自唱,唱到兴头上,还加身段,比划出打斗动作:

欧和尚打个飞脚往上闯,他们两个话不投机动武功。

这一个使出白鹤双展翅,那一个燕子抄水往里冲。

这一个猛虎掏心打过去,那一个太上老君把门封。

这一个溜地使了个扫堂腿,那一个蹦起来单挂朝心蹬。

……

这段书是《呼家将》的高潮部分,小回目叫做《呼延庆打擂》,我们小孩子最爱听,不但听,还能跟着唱。

呼延庆是谁?他是宋初大将呼延赞的后人。呼延赞又是谁?他是五代十国时期后周世宗柴荣麾下的军官,后来跟了宋太祖,南征打过淮南,北伐打过北汉,武艺出众,作战勇猛。

呼延赞在《宋史》上有传,《续资治通鉴长编》也记载了他的事迹,除了作战勇猛不怕死这一点,他给人最大的印象是古怪,非常古怪。

呼延赞复姓呼延,不是汉人,而是鲜卑人,祖籍山西太原,当时属于番汉杂居之地。

他父亲呼延琮,也是一员猛将,后周时期官至马步都指挥使,相当于团长。呼延赞子承父业,少年从军,身躯魁梧,坐着跟别人站着一样高,力气也大,80斤重的大铁枪到他手上,就跟一根小竹竿似的轻便。打仗时,他冲锋在前,手持降魔杵,腰悬破阵刀,胯下乌骓马,头戴自制的“铁折上巾”,两只帽翅用镔铁打造,都开了刃儿,还把额头涂抹成绛红色,胆小的敌人瞧见他,吓得掉头就窜。

宋朝男性盛行刺青,呼延赞浑身上下刺满“赤心杀契丹”,左耳后面刺“出门忘家为国”,右耳后面刺“临阵忘死为主”。他有4个儿子,身上和耳后也都有同样的刺青。他还将家中女眷集合起来,要在每人脸上刺字,否则就砍头。女眷们个个大哭求情,他才软了心,改成在她们胳膊上刺字,每人左臂都刺上“赤心杀契丹”。

对待儿孙,呼延赞非常严厉。每人每天都要挨一顿铁鞭,为的是锻炼抗击打能力。隆冬腊月,滴水成冰,他让儿孙站成一排,脱得赤条条的,往他们身上泼凉水,为的是强身健体,磨练意志。有个孙子刚满月,被他抱到城墙上,用小棉被裹住,噗地一下扔到城墙下面。围观者大惊,责问他为何如此残忍,他满不在乎地笑道:“俺们呼延家的男孩都摔不死,能摔死的都不配生在俺们呼延家!”

与此同时,呼延赞又疼爱儿孙到了极点。家中有一个孩子生病,别人骗他说:“只有吃了亲人的肉才会痊愈。”他信以为真,卷起裤子,从腿上砍下一块肉,炖熟了给那孩子吃。

不过呼延赞并不擅长当领导,《续资治通鉴长编》说他“无统御才”。宋太宗讓他去河北带兵,部下都不听他指挥;太宗又让他去山西做官,他又把民政处理得一团糟。他擅长判断敌情,擅长冲锋陷阵,但确实没有指挥才能,更没有政治才能。

作为一介武夫,呼延赞文化水平低,却喜欢写诗。宋真宗在位时,大臣寇准曾问他:“都说你呼延将军爱写诗,今天当着老夫的面,能不能口占一绝呢?”呼延赞当即赋诗:“三十年前小健儿,今日相公教吟诗。江南风景从君咏,塞北风尘我自知。”这首诗对仗工整,主题鲜明,应该不是呼延赞的原作,而是后人杜撰出来的。

呼延赞上战场时,手持降魔杵,腰悬破阵刀,头戴自制的“铁折上巾”,还把额头涂抹成绛红色,胆小的敌人瞧见他,吓得掉头就窜。(戴红倩 / 绘)

在他过世多年之后,北宋中叶的文人还在拿他的诗开玩笑:“风貌还同富相公,文章却似呼延赞。”意思是说某人长得五大三粗,跟宋仁宗朝的宰相富弼一样威猛,可惜文章很烂,像呼延赞的作品一样狗屁不通。

小时候听坠子书,呼延庆的武艺和知名度要远远超过曾祖呼延赞。但在历史上,呼延庆武艺平庸,唯一的特长是精通女真语。

另有一条记载,出自大臣富弼之口,决非杜撰。说宋太宗吞并北汉之后,参知政事(副宰相)赵昌言献计:“自此取幽州,犹热鏊(音同澳)翻饼耳。”我们已经把北汉拿下,应该趁热打铁攻打辽国,收复幽州故地就像在鏊子上翻烙饼一样容易。呼延赞时任殿前都指挥使,相当于禁卫军里的营级军官,听到赵昌言如此大言不惭,立即高声反驳:“书生之言不足尽信,此饼难翻!”事实证明,呼延赞的判断相当准确,北宋一直没能在军事上击败辽国。

宋太宗两次伐辽,都遭到惨败,从此患上恐辽症,再也不敢开战。但呼延赞太爱打仗,又不懂太宗的心思,多次主动请战。他绘制作战地图,策划用兵方略,献给太宗,太宗不予理会。他还带着4个儿子求见太宗,在皇宫里表演武艺,请求太宗让他们父子去打辽国。宋太宗嘉许他的胆气,赏给他几百两银子,就是不让他出征。

由于呼延赞一直主战,很多文官武将都讨厌他。他为了请战,在胸口刺出血来,用血书向皇帝上表。众太监嘲笑他:“何不割心以明忠?”你对皇上如此忠心,为何不把心挖出来呢?

实际上,宋太宗也不喜欢呼延赞,甚至想杀掉他:“赞服器诡异,朕屡欲诛之,既而亮无它志也。”呼延赞性情怪异,服装怪异,朕看不惯,想宰了他,后来发觉他天性如此,对朕没外心,算了,让他活着吧。

到了宋真宗(968年—1022年)在位时,宋辽之间发生了一场大战。宋真宗在寇准的建议下御驾亲征,呼延赞看到机会终于来了,自告奋勇充当先锋。可惜的是,他还没抵达前线,战争就结束了——澶渊之盟签订,宋辽和议达成。一年后,呼延赞在郁郁不得志中病逝,享年大约60岁。

小时候听坠子书,呼延庆的武艺和知名度要远远超过曾祖呼延赞。但在历史上,呼延庆武艺平庸,唯一的特长是精通女真语。北宋末年,呼延庆被宋徽宗派到金国,跟女真人谈判,相约一起夹攻辽国。呼延庆万里赴关东,总算不辱使命,圆满完成了任务。

《水浒传》里有一个“双鞭”呼延灼,据说也是呼延赞的嫡派子孙,善使两条钢鞭,有万夫不当之勇。此乃小说家言,不足为凭,历史上其实没有呼延灼这个人物,倒是到了南宋初年,又有呼延赞的后人横空出世,名叫呼延通。

据《三朝北盟会编》记载,呼延通隶属大将韩世忠帐下,像其祖呼延赞一样作战勇猛,曾与金国军官在阵前单挑,从马上打到马下,双方兵器都打掉了,最后他用双手掐住那名金国军官的脖子,将其掐晕,生擒回阵。

呼延通继承了呼延赞的性格,十分耿直,又有点儿怪异。宋高宗绍兴十年(1140年)腊月,他与主帅韩世忠闹矛盾,一怒之下,竟然在江苏淮阴投河自杀。

关于这次矛盾的起因,《三朝北盟会编》里收录了两条记载。一条说韩世忠晚年跋扈,经常让部将请酒,还要求部将的妻女出来陪酒,惹恼了呼延通。他将韩世忠灌醉,拔刀欲杀,被同僚拦住。韩世忠醒来得知真相,喝令亲兵捉拿,呼延通不愿被捕,投河自杀。还有一条记载,说韩世忠腊月二十三过生日,部将纷纷献上寿礼,呼延通也去送寿礼,结果吃了个闭门羹——韩世忠完全不理他。呼延通觉得丢了面子,愤恨难当,翻身上马,直奔淮阴,走到运河边,“噗通”一下跳了进去……总而言之,呼延赞的这位后人死得很憋屈。

墜子书里唱《呼家将》,也有一段很憋屈的故事:呼延赞的儿子呼延必显瞧见宋仁宗的老丈人庞文残害百姓,怒打庞文父子,被庞文陷害,满门抄斩。幸亏呼延必显的两个儿子侥幸逃出,娶妻生子,杀掉庞文,报了血海深仇。坠子书里,呼延家最终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可惜历史无情,真实的呼延家后人呼延通只落得个死因成谜。

呼延赞并州太原(今属山西)人。出身于将门之家,一生随宋太祖南征北伐,作战勇猛不怕死。清代描写呼延家的评书和演义很多,如《说呼全传》《小将呼延庆》等。评书界有“金呼家,银杨家”之说。

猜你喜欢
韩世忠武艺辽国
兵王韩世忠(五)
兵王韩世忠(四)
李兰娟
宋朝官员:公费出国也不去
百家讲坛(2019年6期)2019-07-13 13:27:17
宋朝官员为什么不喜欢出国
妇女之友(2019年2期)2019-03-25 08:24:22
武艺 沈月是很自然不矫揉造作的女生
王安石为何不愿出国
同舟共进(2018年7期)2018-08-06 09:23:46
“神智体”里奥妙多
快乐语文(2017年31期)2017-12-06 11:21:08
“故事”与“新诠”——对话武艺
诗书画(2016年3期)2016-08-22 03:18:30
武艺 二十四孝图
诗书画(2016年3期)2016-08-22 03:1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