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润杰
从小到大,教过我的老师不在少数。但,有一位老师,却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挥之不去的“茶味”。她,就是教我数学的王老师。
记得三年级时,我十分顽皮,同学们见了我都退避三舍。有一次,因为一点小事,我和班里的一位同学吵了起来,后来甚至大打出手。若不是同学们及时劝阻,我们可能就两败俱伤了。下课后,我恨恨地盯着那位同学的背影,一脸的不甘心。 “小杰,王老师请你去办公室‘喝茶。”同学一边喊我,一边做着鬼脸。我心头一紧:“喝茶?傻子都知道是怎么回事!肯定要挨批了!”我低着头,和我的那个“对手”走进了办公室。
我原以为老师会从椅子上一蹦三尺高,但事实证明,我猜错了。“你们两个为什么打架?”老师平静地问我们。“是……是他先动手的。”我企图让“对手”来喝这碗“茶”。“对手”一听,也小声嘀咕了几句。“你们两个不要吵了,既然事情已经过去了,我就不罚你们了,但以后不要再发生这样的事情了,回去吧。”什么?就这样把我们“放”了?这“茶”不苦啊。 带着淡淡的茶味,我和“对手”回到了班级。从那以后,我们和好如初,再没吵过架。
但没过多久,我的“茶瘾”又犯了。下课时,我无聊极了,就想找点“刺激”。正好看见前桌的同学起身要坐下时,我迅速地把他的椅子抽走,期待他跌倒后的满堂哄笑。结果,我理所当然地又被“请茶”了。 这一次,我一走进办公室,老师灼热的目光就朝我射了过来,把我的脸烧了个通红。我打心眼里明白:这次的“茶”淡不了了!谁知,老师却招呼我坐下,给我端上了一杯“热茶”:“如果别人对你这样做,你生气吗?” “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既然你知道这样做会让别人生气,那你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我……我知道错了。”老师听到这里,微笑着说:“知道错了就好。下次千万不敢这样做了,回去吧。”喝着“热茶”,我的心被爱占得满满的。我站起身来,谢过老师的“赐茶之恩”,转身回去了。
时光飞逝,我已上了六年级,成绩也在班级里名列前茅。但每每回憶起这段经历,我就会想起那位印象最深刻的王老师,想起当年她的两次“请茶”。可以说,是她让我明白了“师者匠心”的含义。
(作者系福建三明市三元区建设小学学生)
总评
习作标题很吸睛,若是考场作文,这样的自拟标题无疑是一大提分点。语言生动诙谐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读后让人忍不住掩嘴偷笑。细节描写的刻画很细腻,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细节描写,形象生动地还原了“两次‘请茶”的真实情境,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雷碧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