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华茂 杨 艳 邓淑文 梁 娜△
(1 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疼痛科,衡阳421001;2 南华大学肿瘤医学研究所,衡阳421001)
膝骨性关节炎(gonarthritis, OA)发生的基础条件为退行性病理改变,以中老年为多发性群体。OA发生后,病人可出现膝关节红肿、疼痛、酸痛等病状[1]。OA的进一步发展,可诱发关节畸形甚至残废,为此,需要及时给予有效治疗[2]。在OA治疗过程中,药物治疗方案的安全性较佳,且效果较为理想,可选择药物众多[3]。当前针对膝关节治疗相关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不同药物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等方面。以往有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出,普瑞巴林、依托考昔等对于膝骨性关节炎均具有一定疗效,但将适当的药物进行联合应用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整体治疗效果[4]。在本次研究中,针对100例膝骨性关节炎疼痛病人做分组调查,其研究目的在于,经由相关指标的对比分析,探究普瑞巴林联合硫酸软骨素治疗方案的应用价值,创新点主要体现在用MMP-3及TIMP-1因子水平作为观察指标。其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是一组含有活性Zn2+的蛋白水解酶,所以称为金属蛋白酶。MMP-1主要降解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I、III型胶原,TIMP-1可抑制MMP-1的活性。两项指标的变化能够充分体现出膝骨性关节炎炎症程度,从而间接证实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
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经病人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实施入组。在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的100例膝骨性关节炎疼痛病人进行分组调查,依据所采用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单纯硫酸软骨素治疗50例作为对照组,将普瑞巴林联合硫酸软骨素治疗5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46岁~78岁,平均年龄(60.3±10.1)岁。观察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47岁~79岁,平均年龄(61.1±10.2)岁。组建病人年龄及性别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 0.05),可做分组调查。
纳入标准:接受调查前4周内未给予其他药物治疗;年龄小于80岁;签订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伴随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药物过敏史。
(1)对照组:单纯硫酸软骨素治疗,每次400 mg,每天1次。
(2)观察组:普瑞巴林联合硫酸软骨素治疗,普瑞巴林每次70 mg,口服给药,每天1次;硫酸软骨素,每次400 mg,每天1次[5]。
(1)治疗效果:对两组病人的整体治疗效果进行统计评估,评断标准为:显效:经治疗后,病人疼痛及红肿等症状消失;有效:经治疗后,病人疼痛及红肿等症状有明显改善;无效:经治疗后,病人各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6]。
(2)MMP-3及TIMP-1因子水平: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对病人的血清MMP-3及TIMP-1因子水平进行检查[7]。
(3)疼痛情况: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日间应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病人关节疼痛程度进行调查,分数为0~10分,分数越高则疼痛程度越明显[8]。
(4)膝关节功能:应用西安大略与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the 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 WOMAC)对病人膝关节炎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分数越高则程度越严重[9]。
(5)不良反应:对两组病人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调查。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D)表示,以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以卡方检验,多时间组内对比应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P< 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将治疗总有效率作为指标进行调查,观察组50例病人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明显大于对照组的86.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治疗总有效率对比结果(n = 50, %)
治疗前,组间病人MMP-3及TIMP-1因子水平均未见明显差异,经不同方案治疗后,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组内对比均存在显著差异,且治疗后观察组病人MMP-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IMP-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病人MMP-3及TIMP-1因子水平对比结果(n = 50,±SD)
表2 两组病人MMP-3及TIMP-1因子水平对比结果(n = 50,±SD)
组别 MMP-3 (μg/L) TIMP-1 (μ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26.1±1.1 18.5±1.7 14.7±1.1 18.2±1.3观察组 25.3±1.3 13.3±1.3 14.3±1.1 21.0±1.6 X2 1.354 8.654 0.528 7.498 P 0.202 0.037 0.345 0.042
将病人关节疼痛程度作为指标进行调查,两组病人在治疗前VAS之间并未见显著差异(P> 0.05),经不同方案治疗后,两组病人关节疼痛程度均得到有效控制,但观察组疼痛评分改善情况更为显著,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两组病人VAS对比结果(n = 50,±SD)
表3 两组病人VAS对比结果(n = 50,±SD)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1周 治疗后4周 治疗后8周对照组 6.2±0.1 4.7±0.3 4.0±0.1 3.5±0.3观察组 6.1±0.3 3.5±0.1 3.0±0.3 2.0±0.2 X2 0.352 7.245 7.358 7.298 P 0.392 0.044 0.043 0.043
将病人疾病程度作为指标进行调查,两组病人治疗前WOMAC评分之间并未见显著差异(P> 0.05),经不同方案治疗后,两组病人疾病程度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病人治疗后各阶段WOMAC评分改善效果更为理想,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4)。
表4 两组病人WOMAC评分对比结果(n = 50,±SD)
表4 两组病人WOMAC评分对比结果(n = 50,±SD)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1周 治疗后4周 治疗后8周对照组 48.7±3.1 43.3±2.1 38.5±2.2 36.4±2.3观察组 48.3±3.3 38.5±2.2 33.3±3.1 30.1±2.9 X2 0.284 11.623 9.584 7.894 P 0.412 0.027 0.033 0.040
在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上对比,观察组50例病人中,1例病人发生恶心情况,发生率为2.0%,对照组50例病人中,有2例病人分别发生呕吐与头晕情况,发生率为4.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5)。
表5 组间病人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结果(n = 50, %)
膝骨性关节炎属于退行性病理所引发的疾病,发病后病人膝关节出现红肿状态,且在行走与坐立时出现酸痛等不适感[10,11]。膝关节炎的发生与膝关节退行性改变、外伤、过度劳累等均存在相关关系。尤其是年龄较大的病人,其骨质逐渐弱化,进而会增加膝关节炎的发生率。除此之外,不合理走路姿势、超重、长时间下蹲等也均可作为此疾病的诱发因素。在疾病发展初期阶段中,病人以膝关节红肿为主要表现,随着病情的持续发展,疼痛会越来越明显,且会伴随关节僵硬等情况,在受凉或劳累后各项症状会有所加重。以往有学者在其研究中提出,在膝关节炎疼痛病人的治疗过程中,首要目标是避免软骨磨损程度的加重,而软骨保护剂能够促进软骨的合成,同时抑制关节软骨的分解,且抗炎效果较为明显,比较适合应用在此疾病的治疗中[12,13]。另外有学者认为,关节镜疗法对于膝关节炎疼痛具有一定治疗效果,其具体是将内镜经由关节间隙植入到关节腔,将病变部位及组织放大显示,应用细小的工具对软骨进行修复,同时清理关节腔[14~16]。
本次研究中关注的是膝骨性关节炎疼痛的有效药物治疗,针对院内收治的100例病人做分组调查,借助于相关指标的对比分析,探寻适合的治疗手段。观察组50例病人治疗总有效率为98.0%,明显大于对照组的86.0%。此结果能够直观的显示出不同治疗方案的应用效果,而以上结果证实了,普瑞巴林联合硫酸软骨素治疗方案所获取到的临床疗效更为理想。其原因可能为,虽然单纯给予硫酸软骨素对于改善膝关节疼痛相关症状具有一定疗效,但整体治疗效果还存在一定局限性,而联合用药方案可弥补不同药物之间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治疗前,组间病人MMP-3及TIMP-1因子水平均未见明显差异,经不同方案治疗后,观察组病人MMP-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IMP-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常规情况下,MMPs与软骨局部组织源性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形成动态平衡,维持软骨结果的完整性。有关MMPs在不同压型在OA发病的不同阶段中会呈现出差异化的转变,能够显示出炎性反应。MMP-3对蛋白聚糖具有较强的裂解活性,而TIMP-1对于关节软骨胶原纤维的释放具有一定抑制作用。从以上调查结果能够看出,联合用药方案更有助于降低TIMP-1水平,及提升MMP-3水平。普瑞巴林药物的主要作用是缓解外周神经痛,在改善MMP-3及TIMP-1因子水平上效果并不理想,而硫酸软骨素可促进软骨的再生,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关节功能,由此导致两组病人在MMP-3及TIMP-1因子水平上呈现出显著差异。将关节疼痛程度作为指标进行调查,两组病人在治疗前VAS评分之间并未见显著差异(P> 0.05),经不同方案治疗后,两组病人关节疼痛程度均得到有效控制,但观察组疼痛评分改善情况更为显著。在膝关节炎发生后,疼痛作为主要病状存在,严重影响到病人的生活质量,为此,缓解疼痛成为关节炎疼痛病人的主要治疗目标,而以上结果证实联合用药更有助于缓解病人关节疼痛程度。将病人疾病程度作为指标进行调查,两组病人治疗前WOMAC评分之间并未见显著差异(P> 0.05),经不同方案治疗后,两组病人疾病程度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病人治疗后各阶段WOMAC评分改善效果更为理想。另外,为对治疗方案的安全性进行评估,特对两组病人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观察组50例病人中,1例病人发生恶心情况,发生率为2.0%,对照组50例病人中,有2例病人分别发生呕吐与头晕情况,发生率为4.0%。以上结果充分证实了,将两种药物进行联合应用并不会增加药物的毒副反应,安全性较高。以上几点结果均证实了,将普瑞巴林与硫酸软骨素进行联合应用对促进关节炎病人生长因子的恢复等均具有重要意义。以往也有研究证实,普瑞巴林主要用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一般不用于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中,对于骨性关节炎并无明显疗效。而联合用药方案优势可总结为,普瑞巴林主要作为抗惊厥药物存在,同时也具有与一定的镇痛效果,从这一点来看,此药物应用在关节炎疼痛病人中,主要价值的发挥是镇痛。而硫酸软骨素对角膜胶原纤维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可促进基质中纤维的增长,同时改善血液循环,加速局部循环代谢。而两种药物进行联合应用并不会产生药物抵抗反应,且能够补充两种药物在关节炎疼痛治疗上的不足之处,最终提升整体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在膝骨性关节炎疼痛病人治疗期间,与单纯用药对比,采用普瑞巴林联合硫酸软骨素治疗方案更有助于促进各项临床指标的改善,且能够在相对短的时间内缓解关节疼痛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