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文山苗族服饰文化特点研究

2019-08-06 13:16:33汪富礼
艺术评鉴 2019年13期
关键词:传承服饰

汪富礼

摘要: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也是民族生活方式的印记。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散布在祖国的各个地方,其中云贵川占多数。由于战乱原因,一部分的苗族迁徙到了文山居住和生活,因此,文山也有了几百年的苗族文化历史。本文通过对云南文山苗族服饰文化的特点进行调查研究,简要分析文山苗族的服饰文化,以此呼吁更多的人关注文山苗族服饰、加强对文山苗族服饰的保护和传承。

关键词:文山苗族   服饰   传承   特点研究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3-0178-02

一、文山苗族的由来

文山苗族先民大多来自于四川和贵州,非云南土著,如:麻栗坡县猛铜乡的项氏、吴氏均传是从昭通镇雄县(明代属四川)迁来。民国《丘北县志》载:“苗人由黔徙入”,像八道哨乡大布红的古氏相传是从贵州赫章县的韭菜坪迁来。

外来原因是战争迁徙。受封建时代阶级压迫,不甘奴役的苗族人民掀起反封建斗争。战乱失利,叛乱中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的苗族人为逃命,不断向外扩散迁徙直至文山安定下来。

在一次次的迁徙中,为了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在迁徙过程中除小心翼翼记忆本民族文化外,他们也吸取了当地文化,形成了具有文山特色的苗族聚居群。

二、文山苗族的服饰文化

文山苗族作为云南二十五个少数民族之一,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其中苗族服饰特点鲜明。苗族服饰做工精美、种类繁多,一针一线、一图一案都隐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服饰里既有历史的沉淀,也有时代的脉搏,苗族服饰与苗族信仰、习俗等息息相关,形成极具特色的苗族服饰文化。

(一)苗族的恋爱与服饰

早时的文山婚恋存在着父母包办婚姻和早婚现象,相爱的年轻人如遇父母一方反对,会选择私奔到对方家当中,即私奔逃婚。苗族男女大多是在民族节日或活动中交朋友谈恋爱,例如:参加亲友的婚丧嫁娶、赶街、踩花山等。青年男女通过唱山歌、跳舞的方式展现自己,并对喜欢的人表达爱慕。

在上述盛大的日子,苗族女子盛装打扮。穿戴由自己绣制或是母亲绣制而成服饰。文山服饰重图案,轻首饰,每一个图案都特定的寓意,是文山地区苗族的历史文化和祖代生活遗留痕迹的物质外化,男方透过服饰的图案,去考究该女子是否贤惠能干、女子家庭财力等,女孩子也举全家之力,尽可能将自己的服饰制作得漂亮,这也代表着年轻人对爱情的渴望和对美的追求。他们通过互赠信物确定关系,女方会送给男方自己绣的衣服、围腰,男方会送给女方头巾、头帕等。

(二)苗族的宗教信仰与服饰

相比于汉族,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较为浓烈,他们有着本民族的一些宗教与禁忌。文山苗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原始宗教。他们信奉圣灵,秉持万物有灵。他们通过祭祀活动来传达宗教信仰,敬祖先、尚万物,此外仔细研究他们的服饰你会发现许多宗教因素。

文山苗族服饰图案中含有浓厚的原始宗教色彩。山川和河流图案,主要体现对大自然的崇敬之情;服饰色彩方面,女性的百褶裙上运用蓝色和黄色,蓝色则代表了河流山川,黄色就代表了太阳,这是他们对太阳的崇拜。他们崇拜祖先,祖先的故事除了口耳相传,也在服饰里演绎。

20世纪80年代法国传教士在文山传播天主教,文山的有些服饰图案里会有一个类似十字架的图案,这大概是苗族天主教信奉者对天主教崇拜的一个特有表达方式,从侧面说明苗族服饰是变化着的。

三、文山苗族服饰的特点

一套苗衣要通过割麻、纺麻、滚线、织布、纺线等工序,越精致的苗衣花费的时间也就越长,有些人用一年的时间,而有些人则花上了几年的时间。各个地区的苗族服饰有着不同的特色,文山苗族服饰也有着它独特的亮点之处,文山苗族服饰特点概况如下:

(一)文山苗族服装重图案装饰,服饰以朴素为美

文山地区的苗族衣着相对比较朴素,以图案为主要装饰,图案自有寓意,可以在图案里找出文山苗族的记忆。

(二)文山苗族服饰历史上有很强的社会功能

文山苗族的裙子中主要是百褶裙。百褶裙除具有遮羞、防寒保暖、美观、舒适的功能外,在文山苗族的进程中扮演了强大的社会功能。战乱纷争的年代,苗族人民为了生存,被迫不断迁徙,顛沛流离,为了妥善保存秘密,他们将本民族的文化、生活和军事机密记录在裙子上,因为有褶皱,增强了其隐蔽性,不易被人察觉,正是在此智慧下,苗族很多重要的民族文化资料得以保留和传承。

(三)文山苗族服饰的颜色选用与穿着者性别、年龄大小有密切关系

文山地区的苗族,服饰有诸多的款式,女性服饰色彩较男性的更为鲜艳,用色上她们也尽量避免单一,喜欢用不同的色彩来彰显自己的青春与美丽。因年龄的不同,越是年轻的女子越是衣着鲜艳,成了家的女子就相对比较保守,他们的服饰颜色相对而言暗淡许多,追求根源是受历史因素的影响,现如今以上穿衣习惯和固有的观念还在存续,因为她们认为结了婚的妇女就应该以家庭为重,而且每天忙碌的生活为家庭操劳,它们已经没时间去刻意装扮自己,所以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角色的转变,穿衣的颜色越来越暗,包括部分头饰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作出一些相应改变。苗族男性多喜欢穿着黑色,马甲尤为常见。

四、文山苗族服饰文化的价值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工业不断迅速发展,为了更高的生产效率,机器渐渐代替了手工业,苗族服饰在保留过去传统工艺制作的同时,还出现了传统与现代元素相结合的新式苗族服装,所以苗族服饰目前有传统服饰和现代服饰之分。随着现代制造业越来越普及,少数民族民间工艺的手工制作,相比现代化工业制造品成本高且无市场竞争力,因此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去做手工服饰这种繁琐的事情,工艺流程不能更好的延续,工艺技术也逐渐退化。

苗族服饰文化作为原生态的传统文化,在创建新文化的过程中,具有着其他文化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中国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苗族文化,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绚丽多彩和鲜明特色,成为了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中一条独特的民族风景线。文山苗族服饰所遗留下来的文化更是价值凸显,由于地域性文化影响的同族差异,文山苗族服饰文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时代文化的影响下,文山苗族服饰文化保留了大量资料,服饰中特有的图案呈现文山一代苗族的特色,记录着苗族祖先从古到今迁徙的过程,蕴藏的寓意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它的原始性和独特性为后人对苗族文化的研究做出了贡献,对民族文化的传承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五、结语

文山苗族文化是众多苗族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经济发展和各种社会因素的变化,苗族文化正面临着变异、衰退、消失的困境,作为有形载体的苗族文化之一——苗族服饰,反映出了文山苗族人民的勇往直前、自强不息和坚忍不拔的民族主义精神,也蕴藏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因此苗族服饰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是需要社会各界来一起携手共建,积极主动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和發扬民族文化,只有这样才能让民族文化得以完整保留,传承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之精髓。

参考文献:

[1]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苗学发展研究会.文山苗族[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8.

[2]雷丽.文山苗族文化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民族论坛,2015,(10).

[3]陈昱成.中国苗族文化的民族学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4]吕钊,邓咏梅,王立腾.文山苗族服饰及其传承发展研究[J].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学报,2005,(01).

[5]熊玉有.苗族文化史[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3.

[6]侯健.苗族服饰的审美价值及其文化内涵[J].民族艺术研究,2000,(05).

[7]颜恩泉.云南苗族传统文化的变迁[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

[8]李正周.穿在身上的一本“书”——云南文山苗族自治州苗族服饰的文化功能[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三辑)[C].2011年.

[9]蔡红燕.族际通婚背景下的苗族服饰文化认同——以云南昌宁土皮太村苗族为例[J].河池学院学报,2012,(06).

[10]左阳阳.湘西苗族服饰元素与现代拉丁舞服饰文化的创意融合研究[D].吉首:吉首大学,2015年.

[11]孔宪姣,朱自强,朱泽.采撷民族山花——谈对民族题材的开掘[J].电视研究,2000,(05).

[12]鲁静芳,吴虹霓,金祥花等.苗族服饰文化变迁的研究与分析——以贵州省凯里市炉山镇为例[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23).

猜你喜欢
传承服饰
动物“闯”入服饰界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学生天地(2020年22期)2020-06-09 03:07:44
雪人的服饰
冬季服饰
服饰之美——高华村
乡村地理(2018年4期)2018-03-23 01:53:56
浅论吕剧艺术的传承与传播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7:25:42
江西武宁打鼓歌保护和传承的路径探讨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7:15:56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软件工程(2016年8期)2016-10-25 15:58:54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出版广角(2016年15期)2016-10-18 00:07:49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6:2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