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培勇,李小霞,窦全丽
(遵义师范学院生物与农业科技学院,贵州遵义563006)
教材具有鲜明的教学特点,主要体现在五性:完整性、严谨性、新颖性、通俗性和艺术性[1]。原教育部长何东昌就曾强调要努力提高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启发性、先进性和适用性。微生物学是生物学的重要内容,是高等院校生物学专业或相关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一门核心基础课,其主要任务是给学生提供基础的、系统的、前沿的微生物学知识和理论[2]。
由北京师范大学黄秀梨和辛明秀老师主编的《微生物学》教材,是我国高等院校尤其是师范类院校常选用的微生物学教材,如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遵义师范学院从2002年招收第一届生物科学本科专业以来,也一直使用此教材(第1版-第3版),该教材第3版较第1版和第2版,做了较大的修改和补充,与前两版相比更具有实用性、科学性、先进性和可读性,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但仍有不少明显瑕疵甚至科学性错误。鉴于教材作为教育教学的蓝本,理应具备其科学性、严谨性、指导性和权威性,笔者结合多年来在微生物学教学中积累的经验和发现的错误,冒昧对该《微生物学》(第3版)教材中存在的瑕疵和错误指正一二,以唤起同行的关注,并希望引起教材编审人员的注意,在新版教材中加以更正和完善。
在教材第23页介绍细菌细胞壁成分肽聚糖时,教材原文说“短肽借其肽键连接在聚糖链的乙酰胞壁酸的乙酰基上”。为了理清这个问题,引用Waldemar Vollmer等(2008)[3]发表论文中的原图,见图1。乙酰基化学式为CH3-CO-,是一个由甲基和羰基组成的酰基官能团,是由乙酸脱去1-羟基生成,有2个C原子;乳酰基化学式为CH3-CH(OH)-CO-,是一个由羟乙基和羰基组成的酰基官能团,是由乳酸脱去1-羟基生成,有3个碳原子。图中箭头所指即是我们要讨论的酰基官能团,从图中不难看出该官能团含3个C原子,应为乳酰基,而非乙酰基。
图1 大肠杆菌肽聚糖结构(引自Waldemar Vollmer等[3])
在教材第35页介绍细菌鞭毛时,原文说“鞭毛丝……是由数条鞭毛蛋白微管并排螺旋状排列围成的一个中空圆柱体,横切面的微管排列是9+2式,即中心有一对由中央鞘包裹着的微管,外围环绕以两两连接在一起的9组微管二联体。”微管为细胞质骨架三大成分(微丝、微管和中间丝)之一,真核生物才存在细胞质骨架,原核微生物并不存在。并且在国内985高校常选用教材[4,5]中也没有提及细菌鞭毛和微管有关,所以笔者认为教材中有关鞭毛丝结构这一部分存在明显错误。
在教材第64页介绍酵母菌时,表中列出酵母菌细胞核的直径约为2nm,这是一个典型的常识性错误。本教材中说酵母菌的大小长5-20m,可达50m,宽1-5m,可达10m以上。在另一部大学本科教材[4]中,说最典型和最重要的酵母菌——酿酒酵母的细胞大小为(2.5-10)m×(4.5-21)m。根据细胞和细胞核大小的关系——细胞核的大小一般是细胞的十分之一这一常识,细胞核最小也应该是 100nm或250nm。所以说2nm是一个明显的错误。遗憾的是国内其他常见的微生物学教材中也没有提及酵母菌细胞核大小问题,难以比较和印证。国外 Paul Jorgensen等(2007)[6]研究了酵母菌细胞核的大小,用不同细胞大小的突变酵母菌株进行的研究表明,酵母菌细胞核的大小和细胞大小的比例相当稳定,细胞核约为细胞大小的7%。这再次说明细胞核的大小为细胞大小的1/10左右是可信的。
在教材第87页介绍病毒分类时,教材列出了DNA反转录病毒一类,有失严谨。反转录病毒即逆转录病毒,是RNA病毒的一种,其遗传信息不是贮存在DNA上,而是存录在RNA上,此类病毒具有,可以RNA为模板反转录出DNA。所以提出“DNA反转录病毒”并不是创新,而是一个科学性错误。
教材中存在的问题还有:1.在教材第9页绪论部分,有这样一段话:“在生命的起源方面,通过比较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线粒体DNA,发现它们的遗传密码不同,从而对生物进化中的共生学说提出了挑战。”众所周知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推测应为“通过比较原核生物的 DNA和真核生物的线粒体DNA”。2.在教材第64页酵母菌部分,表3-2中说微体内含DNA,在细胞生物学中微体是指过氧化物酶体,不含DNA。3.在教材第91页病毒的结构与化学组成部分,教材中说“破坏宿主细胞膜与细胞壁:如噬菌体的溶酶体与流感病毒的神经氨酸酶。”噬菌体并不具细胞结构,何谈真核细胞才具有的细胞器溶酶体,推测应为“溶菌酶”。4.在教材第108页介绍新兴病毒时,表4-4中说甲型流感病毒的流行地“牙周炎”,这是一个低级错误,推测应为“亚洲”。5.在教材第113页介绍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的英文大纲(Synopsis)部分,hydrogen应为nitrogen。在第117页,“生长因子Rpf(resuscitation2promotingfactor)”中“2”是一个复制粘贴错误,应该为符号“-”,即resuscitation-promoting factor。
教材是开展教学工作的必备工具和材料,一部优秀的教材除了完整性、新颖性、通俗性和艺术性之外,还应当特别注重科学性和严谨性。作为大学教师要认真细致的研读教材,要善于发现教材中存在的错误和瑕疵,避免传授给学生错误的知识。既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不人云亦云,不以错传错。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包括专业知识和与专业相关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