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记者 图|
走进交通茶馆,就能闻到一股弥漫在空气中的独特陈香味,那是山城牌沱茶特有的味道。对于老重庆人来说,这味道是久违的熟悉。
熟悉,是因为山城牌沱茶曾霸占了重庆的大街小巷,它的味道不仅弥漫在茶馆,也飘散在千千万万寻常人家。久违,则是因为这样的味道,对于很多人来说已经很多年不曾闻见了。
不过,善于观察的老重庆或许已经发现,近两年来,山城牌重庆沱茶正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而且它们现在更多出现在了文创产品专卖店、机场、火车站、旅游景区等地,被外地游客作为伴手礼带往世界各地。
很多老重庆关于城市的记忆里,一定少不了重庆茶厂生产的山城牌重庆沱茶。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它就是重庆人出远门必带的特产,甚至很多人都忽略了它的品牌,直接用“重庆沱茶”代指它。
上世纪80年代,是重庆沱茶最为辉煌的年代。1983年,由重庆茶厂生产的重庆沱茶,荣获第22届世界食品博览会金奖,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茶叶行业获得的第一枚世界金奖奖牌。国内外订单由此蜂涌而至,上世纪80年代初期,山城牌重庆沱茶的年出口额一度达600万美元。
可惜的是,由于国家对茶叶政策的调整,以及企业对市场的判断失误等原因,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山城牌重庆沱茶的市场严重萎缩。不甘心曾辉煌一时的重庆茶厂就此一蹶不振,2003年,茶厂三十多名工人拿出了几乎全部积蓄,对重庆茶厂进行重组,继承了重庆沱茶制作工艺和“山城”品牌的重庆益丰茶叶有限公司也由此诞生。
从此以后,押上了“身家性命”的茶厂工人在继承重庆沱茶原有工艺与品质的基础上,以“走街串户,辐射所有小商店”为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守住了品牌,也让重庆沱茶重新在老茶客身边站稳脚跟。
随着近年文创风兴起,山城牌沱茶突然也火了起来,重庆益丰茶叶有限公司市场总监赖秉坤觉得,“这种‘火’再自然不过,我们山城牌重庆沱茶,本身就是个自带‘文创味’的老牌子,先不说品牌近70年的历史,单说山城二字,这就是重庆最大的特色之一,再加上我们的商标图案用的重庆大礼堂,这本身就是重庆独具特色的标志建筑物之一。”
如果要追溯山城牌沱茶最先火起来的地方,估计非重庆交通茶馆莫属。在这个近年来被众多外地游客争相“打卡”、有着“老重庆生活茶馆生活体验地”之称的老茶馆里,山城牌沱茶是这里的老茶客几十年如一日的“标配”,就连茶馆的空气,也早已被山城牌沱茶的香气熏染上了独有的陈香味,几乎所有来这里的游客,也都会有样学样地人手一杯山城沱茶。而带走一盒山城沱茶,几乎也成了所有游客的共识。
一名叫夏子的茶客,此时正对着茶汤深深地吸气,一个深呼吸后她咂吧了一口茶水,自言自语:“啊,是这个味道。”在筷子街长大的夏子,是地道的老重庆,听说交通茶馆能喝到山城沱茶后,专程前来。我们和她闲聊起来,她闭上眼睛,很享受的样子,“小时候,就记得爸爸每次都要拿钉锤来敲茶叶,他每次泡上一大杯,泡得很浓,我和弟弟口渴了就会在爸爸的杯子里喝,泡得浓的茶水有些粘稠,口感像米汤一样,冷了喝还有些甜味,后来虽然喝茶越来越讲究,但总觉得,最好的沱茶,还是记忆里的山城沱茶,原以为它已经消失了,没想到居然还能喝到。”
喝茶的,不仅是老茶客,茶馆的柜台上,一名二十岁出头的女生,正操着一口标准的重庆话,买了二十盒茶叶,旁听完她与柜台工作人员的闲聊后,我们才知道,原来女生即将去瑞士留学,她准备将这些茶叶带到瑞士,新学期开学后当作见面礼送给同学。她并不清楚山城牌沱茶的历史,只是脑海中隐约有“以前重庆沱茶很出名”的印象,选中山城牌沱茶,更多因为山城这个品牌很有重庆味道,包装也很精美,关键是味道还很不错。
成为文创产品的重庆沱茶,外观讲究设计包装美观,加入了重庆文化元素如长江索道、大礼堂等经典形象,而且体型也有了变化。
100克一坨、喝的时候还要敲碎的传统包装依然在新世纪、重百等商超内售卖,不过针对不同的市场需求,公司也推出了更多符合当下人们需求的包装。
比如5克一坨的迷你沱茶,包裹在金色锡箔纸中,乍一看就像是包装精美的巧克力,一颗沱茶正好是泡一杯茶的用量。使用起来更为方便的袋泡茶,也已经推向市场。
在重庆沱茶以“文创产品”身份火了以后,重庆益丰茶叶有限公司也顺势而为,对“山城牌”这一品牌进行了文化梳理,后期,重庆益丰茶叶有限公司还准备为重庆沱茶打造博物馆。
尽管依靠文创进行包装取得了不少收益,但对于益丰茶叶而言,山城沱茶几十年传承下来的品质才是文创的基础,也是产品的根本。因此,产品的包装和设计交给专业的文创公司,公司的关注重心,始终是茶叶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