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兴区乡土树种在乡村绿化中的应用

2019-07-24 02:10:06马秀红
国土绿化 2019年6期
关键词:管护绿地树种

■马秀红

绿色是生机勃勃的色彩,是生境、生态、乃至生命永恒的主题。《北京市美丽乡村绿化美化工作技术导则》提出,乡村绿化要遵循四种原则:生态景观性原则、乡土植物原则、农民主体原则、首都特色原则。在乡村绿化中,虽然一直提倡使用乡土树种,事实上乡土树种的使用十分有限,甚至忽略了一些原生植物的存在。笔者认为,保留和使用原生植物,不仅可以充分利用一些空地和撂荒地绿化,还能为美丽乡村绿化美化树种选择提供一定借鉴。本文以北京市大兴区魏善庄镇为例,论述了原生乡土树种在乡村绿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乡土树种的优势

乡土树种是指某地域原有天然分布的树种。即在某一特定区域内,能够发展成稳定的植物群落的树种。乡土树种是本土的原生树种,是在当地环境条件下经过长期优胜劣汰、自然竞争后留存下来的、对当地自然灾害性气候有较强抵御能力的树种。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根据“适地适树”原则,乡土树种具有以下优势。

(一)适应性强

乡土树种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相对于外来植物更有利于美丽乡村的建设。这些树种能适应当地极低、极高气温和洪涝、干旱等自然恶劣环境,具有良好的抗逆性。尤其在繁殖更新方面,乡土树种因适应性强的特性,更易于采用扦插、嫁接、压条等多种技术进行快速繁殖。

(二)性价比高

据多年观察,乡土植物成活率高,生长旺盛,在绿地建设中能有效降低后期维护的难度,节约管护成本,能大量节约前期苗木的资金投入。另外,乡土树种具有较强的病虫害抵御能力,与外来树种相比,可以大幅度降低管护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方面的费用,绿化效果亦明显优于外来树种。

(三)乡土树种能够更好地与区域文化相契合

区域文化和区域特色是美丽乡村建设中乡村绿化工程强调的重要内容。乡土树种可以展示当地的乡土特征,能够更好地形成区域性特有的景观效果。例如,北京八达岭的黄栌红叶谷、吉林长白山的岳桦林、西部荒漠地区的胡杨林等,均是树种与自然特点和文化相契合的重要体现。乡土植物的文化底蕴,是地方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元素之一,彰显着地方浓郁的乡土气息。在北京地区常见的具有文化寓意的树种有很多,如象征中华民族古老历史的槐树、银杏;寓意生活美好的柿子树、苹果树;拥有美好传说故事的海棠、梧桐树等,在用地方乡土特色树种装点乡村的同时,也赋予了区域性植物景观深刻的文化内涵。

二、大兴区乡土树种现状调查与分析

(一)研究区概况

调查地点位于北京市南部大兴区的魏善庄镇东半壁店村、李家场村和魏庄村。气候为典型的北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地势自西向东南缓倾斜,海拔在14 米—52 米之间。地带性植被类型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并间有温带针叶林的分布;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1.6℃,年平均降水量556 毫米,土壤系潮土类沙土。该片区地下水埋深8 米,海拔29 米—30 米,地势平坦。

(二)调查与分析

在乡村建设调查过程中,着重对空地、荒地的苗木树种、规格、数量和长势等进行调查。主要调查范围包括:村庄周边空地、荒地、沟河渠边绿地、村庄内公共区域、街坊路、村民及村委会庭院绿地。经过调查发现,在研究区种植的落叶乔木树种中,乡土植物占85%以上,部分乡土乔木树种占有数量较大,生长良好,有一定的观赏及绿化应用价值(见下表)。研究区落叶乔木树种调查表

序号 树种 规格(地径或胸径)(单位:cm) 数量(株) 小计(株)10—20 20—30 30以上 魏庄村 半壁店村 张家场村1 毛白杨 45 47 20 78 12 22 112 2 刺槐 3 18 42 10 20 33 63 3 椿树 20 14 18 25 13 14 52 4 国槐 5 7 10 9 5 8 22 5 榆树 2 3 8 6 2 5 13 6 泡桐 2 5 1 5 2 1 8 7 构树 7 7 7 8 银杏 6 4 1 1 6 9 柳树 4 0 2 2 4 10 合欢 1 1 1 11 青桐 1 1 1 12 柿子 27 22 29 5 15 49 13 杏树 20 4 6 20 2 8 30 14 山楂 24 10 2 12 24 15 枣树 12 5 2 12 1 6 19 16 核桃树 8 2 3 10 2 1 13 17 黑枣 3 1 2 1 1 4小计(株) 170 147 111 222 70 136 428

三、几点建议

(一)变革规划设计思路

1.设计思路变革。过去在绿地设计思路上,多以树种为导向,注重树种的搭配,导致各村没有自己的特色,出现千村一面的绿化雷同景象。建议在绿地设计初期,从梳理乡村历史文化入手,找出最能体现各村历史、文化的主要乡土树种,作为骨干树和背景树营造绿地景观,从而使美丽乡村建设各具特色,避免雷同。

2.尽力保留原生自然植物。调查显示,原乡村绿地生长旺盛的植物已经非常适应本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在改造原有绿地时,对原生植物应尽量采用梳理和调移,对于长势繁茂的林地,要去除生长较差的弱树,保留大树和骨架树、背景树,给树木一个通透的空间,使植物能够更好地接受阳光,长势更加强壮。对于零星散落分布植物的绿地,在设计上应尽量利用原有树种,做到应绿尽绿。对原生植物群落也尽可能不做过多干预,把自然植被的破坏降至最低,将乡村绿化打造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原生态景观。

3.适当增加乔木栽植。乔木树种是乡村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目前,乡村绿地的植物搭配一味提高苗木配置档次,但后续管理跟不上,往往达不到预期的绿化效果。因此,在规划设计中,乡土乔木树种的应用可以考虑加大数量,丰富品种,比如国槐、榆树、白蜡、毛白杨、栾树等。广袤农村,绿植空间巨大,应尽可能考虑能耐粗放管理的当地品种,对于形成乡土植物大环境显得尤为重要。

构树

4.房前屋后的乡土大树应尽量保留。以前,在北京地区随处可见农村院落中种植的椿树、枣树、木槿、石榴、核桃树长势旺盛,群众自发植树绿化,虽然未经正规规划设计,看起来却是那么赏心悦目,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选择了当地的原生植物,甚至保留滋生树木,没有人刻意要达到什么样的绿化效果,这家门前是柿子树,那家是核桃树、木槿树,家家都有自己的标志树。这样的乡村绿化看起来自然、协调、淳朴,有的乡土树已经生长了数十年、数百年,长势高大挺拔,有独木成林的绿化效果。因此,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房前屋后的乡土大树要做到应留尽留。

(二)后期养护管理

1.新建绿地管理。根据《北京市美丽乡村绿化美化工作技术导则》相关规定,建成后的美丽乡村,都将纳入绿化成果长效养护范围,其中的绿地养护管理则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据观察,农村新建绿地“百日建,一日践”的现象到处可见。究其原因,是当地群众基本上没有接受爱护绿地的意识教育,未养成爱护绿地的习惯。事实证明,新建乡村绿地的长期管理不是仅仅依靠几个人就能完成的工作,需要当地居民共同参与呵护和管理。因此,发动和教育当地居民爱护绿地,提高居民爱护绿地的素养,是新建绿地管理的头等大事。

2.农村零散绿地管理。农村零散绿地是指路边、村边、树边、河边、地边经过绿化的边角绿地。它的特点是比较分散,管护难度大。最实用的管理方法就是在乡村园林绿化设计过程中,将乡土树种灵活应用于绿化植物的设计配置,把养护方法尽可能简单化,充分体现原生态。另外,乡村绿化美化是社会公益性事业,各所在地村委有责任发动绿地周围农户积极认养,或将零散绿地管护责任包干到户,确保管护责任落到实处。

3.大面积绿地管理。在大兴区魏善庄镇的实地调查发现,各村均有程度不同的撂荒地,在新建相对集中的大面积绿地的同时,绿化设计要杜绝全部砍光、重新另植的行为,要最大限度参考撂荒地原生树种和乡土树种,使新建大面积绿地建设可以达到见效快、成本低、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大面积绿地的管理,所在地镇政府要在落实村、组管护责任的条件下,配以相关的村规民约进行管护上的“双保险”,确保管护工作落到实处、美丽乡村建设效果得到长期保存。

综上所述,乡土树种在乡村绿化美化中的应用有着非常好的前景,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一是必须从源头抓起,根本上要改变设计者对乡村建设的整体思路,特别是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要以各村的历史文化为切入点,以乡土树种为主进行统筹规划;二是要注重乡土树种的开发与培植,使乡土树种在生产与应用诸多环节上,逐步形成良性循环;三是通过整形,不断提高乡土树种特有的观赏性。在乡村的绿化美化建设中,建成“村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美丽新农村。

猜你喜欢
管护绿地树种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11-09 23:18:44
可进入式绿地的养护与管理的研究
北京园林(2021年2期)2022-01-19 02:17:34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今日农业(2021年2期)2021-03-19 08:36:36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北京园林(2020年1期)2020-01-18 05:19:30
入秋养羊管护 不同于春夏季
今日农业(2019年16期)2019-01-03 11:39:20
常绿树种在新疆的应用现状
现代园艺(2018年2期)2018-03-15 08:00:35
杭州市区春季绿地对PM2.5消减作用的研究
风景园林(2017年5期)2017-10-14 01:03:41
走进绿地
岁月(2017年9期)2017-09-08 14:45:50
森林管护中GPS技术的应用
现代园艺(2017年11期)2017-06-28 11:32:46
城市绿化树种选择,只顾眼前你就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