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音乐听觉实践相关联的基本乐理概念探索

2019-07-23 09:15:57童玲
艺术科技 2019年1期

童玲

摘 要:本文根据音乐听觉实践的实际需求对基本乐理概念“乐音的属性”及其相关知识点进行梳理与综合,并尝试将音乐听觉实践按难易程度分为初阶、中阶、高阶三个层级,达到理论指导聆听、聆听巩固理论记忆的目的,将乐理知识内化为内心听觉结构的一部分。

关键词:音乐听觉实践;音的属性;基本乐理

依据音的物理属性,乐音有四种特性:音高、音长、音量、音色。[1]能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捕捉到这四种特征并认识到他们在音乐中的作用,能为深度理解音乐与诠释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笔者根据《基本乐科教程》(乐理卷);[2]《基本乐理教程》(童忠良著);[3]《基本乐理教程》(赵小平著)[1]这三本乐理教材中“乐音的物理属性”概念及其相关联的基础概念进行梳理,以具体的音乐作品为聆听对象,初步探索基本乐理教学强调的读、写、换算、记忆等概念性的知识与音乐听觉实践的关联性。

1 音的高低

1.1 初阶听觉实践

(1)相关知识点。第一,五线谱。第二,音列的上行与下行。(2)聆听练习的重点。第一,能在实际音乐作品听辨中识别出音“高”與“低”的对比,以及“由低到高”与“由高到低”的区别。第二,以表达聆听后的感受为主,如联想到什么样的词汇与场景等。(3)题型设计与音乐推荐。第一,听辨拜厄钢琴基本教程第62课,感受右手旋律声部的高与低(每2小节一组),左手与右手声部的高与低(第7小节与第8小节)。第二,聆听车尔尼599第56课,识别出半音阶的上行与下行。第三,听辨。圣桑《动物狂欢节》中的“长耳朵的家伙”片段,感受乐音高与低的对比,以及音乐所表达的动物形象。

1.2 中阶听觉实践

(1)相关知识点。第一,G谱号、C谱号、F谱号;大谱表与联合谱表。第二,人声、乐器的音区与音域。(2)聆听练习的重点。第一,音乐作品中不同音区的对比与呼应。第二,音高与谱号的对应。(3)题型设计与音乐推荐。第一,作品主题分别在哪个音区进行了呈现,该乐曲用哪种谱表记谱?钢琴曲《水草舞》旋律声部的音区变化。第二,海顿的弦乐四重奏《云雀》大提琴声部与小提琴声部的呼应。第三,噪音类乐器能发出乐音吗?艾伦·科普兰《为平凡人的号角声》,乐曲约32秒处,定音鼓演奏出的上行的纯四度与纯五度。卡尔·奥尔夫的《布兰诗歌》第一乐章,在乐曲开头约15秒处,定音鼓演奏出的高与低的对比。

1.3 高阶听觉实践

(1)相关知识点。第一,音名唱名。第二,音列分组。第三,旋律音程。(2)聆听练习的重点。对音乐作品中的最高(或最低)音的识别能力的练习,以及针对旋律线条中的特征音程的识别。(3)题型设计与音乐推荐。第一,歌曲《刚好遇见你》中“因为我刚好遇见你”这句歌词中出现的复音程的名称是什么?音程跨越了哪两个组别?小十度音程;小字一组与小字二组第二,艾伦·科普兰《为平凡人的号角声》,开头的小号独奏声部,主要在哪些音程上进行?大二度音程;大三度、小三度音程;纯四度、纯五度音程

2 音的长短

2.1 初阶听觉实践

(1)相关知识点。第一,单纯音符与单纯休止符。第二,常用的附点音符与附点休止符。(2)聆听练习的重点。第一,音乐中音符时值的比较。第二,音乐中休止符时值的比较。(3)题型设计与音乐推荐。第一,识别音乐中音值长短的对比。鲍罗丁《中亚细亚草原》小提琴的持续泛音E的背景,与拨弦低音声部的时值对比。第二,体验乐音的长短变化对乐曲速度与风格的影响。聆听奥芬巴赫的《康康舞曲》与圣桑《动物狂欢节》中“乌龟”选段,比较同一音乐主题,由于乐音长短的变化导致的速度与听觉感受上的变化。

2.2 中阶听觉实践

(1)相关知识点。第一,附点节奏型长与短的对比。第二,延长记号。(2)聆听练习的重点。第一,能在音乐中准确识别出使用了延长记号的音。第二,出现在小节线上的延长记号。(3)题型设计与音乐推荐。第一,聆听德沃夏克《幽默曲》,曲例中多次使用了延长记号的音是乐曲的主音该音的实际音高是bG。第二,德沃夏克《幽默曲》,曲例中频繁出现了哪种节奏型?该节奏型体现了时值长短的对比小附点节奏型。

2.3 高阶听觉实践

(1)相关知识点。第一,切分音节奏型,长与短的对比。第二,连音线。(2)聆听练习的重点。第一,在聆听中找到明显重复的,有特性的节奏型。第二,能判断音乐中是否存在跨小节的延音线。(3)题型设计与音乐推荐。第一,聆听德彪西的钢琴作品《黑娃娃步态舞》,识别旋律中反复出现的节奏型是哪种?小切分节奏型。第二,聆听古诺《圣母颂》,寻找作品中出现的小节内部的连音线,以及跨小节的连音线(结尾主音),进而写出旋律声部的乐谱。

3 音的强弱

3.1 初阶听觉实践

(1)相关知识点——常用力度记号(见表1)。(2)聆听练习的重点。第一,能辨别音乐中强与弱的对比,并找到与之相对应的力度记号。第二,聆听并识别乐曲中渐强、渐弱的起始点与变化频率。(3)题型设计与音乐推荐。第一,聆听歌剧《费加罗的婚礼》选曲“不要再做情郎”,找到渐强的乐句。第二,听辨卡尔·奥尔夫的《布兰诗歌》第一乐章,为强弱对比处填写适当的力度记号。该首作品中ff与pp的对比部分很多,适合作为音量对比听辨的示例使用。

3.2 中阶听觉实践

(1)相关知识点。第一,单拍子与复拍子。第二,强拍与弱拍。(2)聆听练习的重点。第一,通过聆听歌曲的前奏,迅速找到歌曲的强弱拍循环规律。第二,根据乐曲强弱拍的循环规律,区分单拍子和复拍子。(3)题型设计与音乐推荐。第一,聆听艺术歌曲,找到强弱拍的循环规律,并说出歌曲是否是弱拍起。萧友梅《问》。第二,听音乐里姆斯基-科萨科夫《舍赫拉查达》第三乐章选段,判断乐曲的拍子类型为单拍子还是复拍子。

3.3 高阶听觉实践

(1)相关知识点。第一,混合拍子。第二,变拍子。第三,散拍子(散板)。(2)聆听练习的重点。根據强拍、弱拍的组合方式,准确判断乐曲的拍号。(3)题型设计与音乐推荐。第一,聆听歌曲《小白菜》混合拍子  四五拍  循环规律:强弱弱+强弱。第二,智取威虎山选段“穿林海跨雪原”属于哪种拍子?散拍子。

4 音色

4.1 初阶听觉实践

(1)相关知识点。第一,音色。第二,现代分类法把乐器归纳为——体鸣乐器(如云锣、沙锤);气鸣乐器(吹孔、震簧、唇震);膜鸣乐器(如鼓);弦鸣乐器(擦弦、拨弦、击弦);和电鸣乐器五大类。[4](2)聆听练习的重点。第一,通过聆听音乐,分辨主奏乐器的类别与演奏方式。第二,同一音乐主题,用不同音色的乐器演奏,带给我们的感受有何不同。(3)题型设计与音乐推荐。第一,聆听《平湖秋月》的洞箫演奏版本与古筝演奏版本,分辨出乐器类型,探索乐器的演奏方式(横吹、竖吹、擦弦还是弹拨)。第二,通过聆听音色,分辨不同的声乐演唱形式(男声独唱、女声独唱、童声合唱、混声合唱等)《铁砧合唱》(混声合唱),《放牛班的春天》(童声合唱)等。

4.2 中阶听觉实践

(1)相关知识点。第一,常见的中国民乐与西洋乐器。第二,乐器音色与演奏特点。(2)聆听练习的重点。根据音色判断乐器名称。(3)题型设计与音乐推荐。普罗科菲耶夫《彼得与狼》。第一,弦乐代表的形象是谁?彼得。第二,大灰狼、鸭子的形象分别是由哪种乐器演奏的?圆号、双簧管。

4.3 高阶听觉实践

(1)相关知识点。第一,常用乐器的英文名称。第二,常用曲体的英文名称。(2)聆听练习的重点。第一,依据音色特征判断乐曲的音乐演奏形式(弦乐四重奏、木管四重奏、小提琴协奏曲、钢琴与小提琴奏鸣曲等等)。第二,依据经典音乐作品的总谱读谱练习与听写练习。(3)题型设计与音乐推荐。布里顿《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第一,第一乐章,音乐主题共出现了几次?6次。第二,演奏主题旋律的乐器组,按照怎样的顺序出现的?将主题旋律记下来。木管组-铜管组-弦乐组-打击乐组。第三,第二乐章主题的变奏,依次由哪些乐器进行展开的?依次由长笛;短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竖琴;法国号;小号;长号;打击乐器演奏。

以上是笔者对于“音乐听觉实践”与“乐音的属性”之间的关联性进行的探索,在具体听觉实践操作时,也可以将同一首经典音乐作品梳理出难度不同的知识点,在各层级聆听练习中重复使用,这样更有助于经典音乐作品的记忆与理解。

音乐听觉实践活动中的理性思维进程,体现了普通欣赏者与专业音乐工作者在音乐听觉发达程度上的差异,将“聆听音乐”与“梳理乐理概念”相关联,更有利于内心听觉思维逻辑的巩固与建立。

参考文献:

[1] 赵小平.基本乐理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1.

[2] 孙从音,马东风.基本乐科教程(乐理卷)[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6.

[3] 晏成佺,童忠良.基本乐理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

[4]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