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舒伐他汀钙联合阿司匹林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糖代谢、斑块易损性的影响

2019-07-23 02:32:14全燕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13期
关键词:瑞舒伐脑血管病颈动脉

全燕辉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神经内科最常见的疾病, 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子脱落及其他原因导致局部脑血流中断、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性坏死, 引起一系列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1,2]。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多无明显先兆、起病急、病情进展快、致残率较高, 也是目前我国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 每年以8.7%的速度迅猛上升[3]。在发病初期,该病的临床症状具有隐蔽性而不易被患者发现, 若丧失最佳治疗时机会导致疾病恶化, 患者最终会出现失语失明、偏瘫麻木、意识障碍以及吞咽困难等症状, 严重威胁其生命安全[4]。目前, 此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为抗血小板聚集及调脂。本研究旨在探究瑞舒伐他汀钙联合阿司匹林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糖代谢、斑块易损性的影响, 以期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借鉴, 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7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本研究已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且患者及其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将患者按照住院号尾数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6例。观察组患者中, 男20例, 女16例;多发性脑梗死12例, 单灶性脑梗死18例, 腔隙性脑梗死6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7例, 糖尿病史19例, 冠心病史17例。对照组患者中, 男19例, 女17例;多发性脑梗死13例, 单灶性脑梗死17例,腔隙性脑梗死6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5例, 糖尿病史20例,冠心病史18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 ±s)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 ±s)

注:两组比较, P>0.05

组别 例数 性别 平均年龄(岁) 平均病程(d)男女观察组 36 20 16 58.56±5.71 2.63±0.25对照组 36 19 17 58.63±5.62 2.57±0.27 χ2/t 0.056 0.052 0.978 P 0.813 0.958 0.331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病历资料齐全者;②无其他脏器系统病变者;③所有患者均为首次发病且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5]。

1.2.2 排除标准 ①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者;②具有精神意识障碍的患者;③中途退出、转院者或不愿加入本次研究且不予配合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降压、防感染、控制血糖以及对症支持等常规治疗。所有患者行颈内静脉逆行置管, 患者头中立位于床头水平对颈动脉搏动稍外侧进行穿刺, 采用Seldinger技术介入14号导管送入颈静脉8~12 cm, 确定位置后用肝素封管套上肝素帽。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德国拜耳制药厂, 国药准字J20080078, 规格:100 mg/片)口服治疗, 100 mg/次, 1次/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钙(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238, 规格:20 mg/片)口服治疗, 20 mg/次,1次/d。14 d为1个疗程, 两组均治疗1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疗效判定标准[6]:显效:经治疗后, 患者心绞痛症状分级降低2级或消失, 原Ⅰ、Ⅱ级者心绞痛基本消失, 即在较重的超过日常活动的体力活动时, 也基本不出现心绞痛, 不需服用硝酸甘油, 休息时心电图恢复到正常;有效:经治疗后,患者心绞痛症状降低1级, 硝酸甘油用量减少>50%, 休息时心电图ST段下降在治疗后回升>0.05 mV, 但未正常, 在主要导联倒置T波变浅(达50%以上), 或T波由平坦转为直立;无效:经治疗后, 患者症状及硝酸甘油用量无改变, 或虽有所减少, 但未达到改善程度, 休息时心电图ST段较治疗前下降>0.05 mV, 但主要导联倒置T波加深(达50%以上)或直立, T波变为平坦, 平坦T波变为倒置。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A-VGlu及颈动脉IMT。采集颈内静脉血, 检测患者治疗前后A-VGlu。采用荷兰飞利浦公司生产的PHILIPSUU-2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10 MHz), 测定患者治疗前后颈动脉IMT。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经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22%,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5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063,P=0.024<0.05)。见表 2。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VGlu、颈动脉IMT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VGlu、IM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 两组患者的A-VGlu均明显降低, 颈动脉IMT均明显变薄, 且观察组患者的A-VGlu低于对照组, 颈动脉IMT明显薄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n(%)]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VGlu、颈动脉IMT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VGlu、颈动脉IMT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bP<0.05

组别 例数 A-VGlu(mmol/L) 颈动脉IMT(mm)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6 4.16±0.45 2.25±0.21ab 1.59±0.14 1.19±0.11ab对照组 36 4.13±0.42 3.03±0.37a 1.57±0.16 1.40±0.15a t 0.292 11.000 0.564 6.774 P 0.771 0.000 0.574 0.000

3 讨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病因是动脉狭窄导致动脉阻塞引发的脑缺血, 糖尿病、过度肥胖、高血压等疾病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有关。患者发病急, 发病后会出现完全性卒中、轻度意识障碍, 还会发生严重脑水肿以及颅内高压, 治疗后患者预后质量较差[7]。

脑糖氧代谢能够反映出脑血流供应与脑代谢所需的匹配关系, 脑出血后一般会由原发性损伤发展成继发性损伤, 易与脑组织缺血、水肿等对脑组织的损害共同引发神经细胞的氧及能量代谢障碍。临床研究还发现, 颈动脉IMT与冠心病密切相关, 颈动脉IMT差别0.04 mm, 脑卒中或心肌梗死危险性的差异可达10%[8]。血压升高引起的颈动脉壁反应性重构,主要表现为IMT增厚、顺应性减退和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并且颈动脉IMT以及粥样斑块的发生率均与脉压增高相关[9]。当患者突发缺血性脑血管病时, 患者由于神经细胞氧气和血液供应不足而发生许多生理病理变化, 包括自由基过多导致再灌注脑损伤、纤溶酶活性下降、凝血能力和血液粘稠度上升以及红细胞积聚等过程。所以,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治疗原则为抑制自由基的形成, 减少血小板积聚和血栓形成。临床常以阿司匹林作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药物, 但单纯应用该药物的疗效往往无法达到预期水平。邓秀炳[10]的研究发现, 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临床疗效较为确切。本次研究结果表明, 经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22%,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0.5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063,P=0.024<0.05)。这与邓秀炳[10]的研究结果基本相符。

此外, 与治疗前相比, 两组患者的A-VGlu均明显降低,颈动脉IMT均明显变薄, 且观察组患者的A-VGlu(2.25±0.21)m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3±0.37)mmol/L, 颈动脉IMT(1.19±0.11)mm明显薄于对照组的(1.40±0.15)mm,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其原因:瑞舒伐他汀作用机理主要是竞争性地抑制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 与其他他汀类药物不同的是, 在瑞舒伐他汀中含有一个极性的甲磺酰胺基, 因此其亲水性要强于其他类他汀药物, 使其容易被其靶器官肝脏摄入, 具有较强的肝脏特异性。瑞舒伐他汀可以有效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 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并且还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 能够降低和减少自由基, 有利于减少对脑细胞的损害;同时也可以有效地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作用, 致使斑块回缩, 缩小狭窄, 还能起到一定的抗炎作用。使用瑞舒伐他汀可以有效地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强化患者的内皮功能, 有效减轻脑缺血造成的脑损伤或脑梗死, 增加脑血流量, 增强抗血栓作用, 有效地减少血栓的形成。

综上所述, 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采用瑞舒伐他汀钙联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 可致使斑块回缩, 缩小狭窄, 减少A-VGlu, 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猜你喜欢
瑞舒伐脑血管病颈动脉
隔姜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脑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瑞舒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用于冠心病治疗疗效对比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血管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中外医疗(2015年16期)2016-01-04 06:51:50
超声扫描心脑血管治疗仪治疗急性脑血管病50例
哈尔滨医药(2015年5期)2015-12-01 03:58:09
蒲参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片治疗中老年混合型高脂血症43例
中国药业(2014年24期)2014-05-26 09:00:27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