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做题习惯与应对策略研究

2019-07-17 14:24:16杨艺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9年5期
关键词:读题鱼苗做题

杨艺

[摘 要]小学生的学习带有习惯性思维,会根据类似经验或是凭感觉做题,甚至有学生直接复制答案。这种惯性思维将直接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教师应研究学生的做题习惯,做出相应的策略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做题习惯。

[关键词]习题;习惯;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4-0094-02

在学生的成长中,小学阶段是最重要的习惯养成阶段。特别是在数学教学中,很多学生看似掌握了所学的知识,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总感觉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更谈不上形成很好的思维习惯。其中有不仔细审题就凭着平时做题习惯动笔做起来的学生,有根据平时做题经验模仿做题的学生,更有甚者直接照搬,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会做但不理解算理。通过哪些策略来提高学生做题的效率,培养学科素养,提高学习能力,这是一个很有研究价值的课题。

一、培养学生独立审题的习惯

在数学课堂教学当中,大多数教师最喜欢让学生集体朗读,包括集体读课题、集体读要求、集体读内容等。究其原因就是集体朗读能更好地掌控课堂,还可以避免个别学生开小差的问题,形成良好的课堂纪律。如果教师长期采取这样的课堂朗读,就会直接影响学生做题的准确性,培养出越来越多的“马大哈”。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养成粗心大意,以及凭直觉写答案的坏习惯。其实,数学具有很强的开放性,一般同一类型的题,稍微改变一个条件又是一个新的问题,在做题的时候如果不注意审题,凭着经验急于动笔就很容易做错。为了提高学生做题的准确性,防止再出现这样的错误,就必须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读题习惯。对此,教师应减少集体读题的行为,让学生独立读题、审题,特别是中高年级的学生,让他们主要采取默读方式。因为考试期间,学生不可能集体读题,特别是高年级,都是独立审题并完成题目的。因此,教师进行中高年级的教学时,必定要训练学生独立审题、理解题意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相对低年级学生,鉴于他们的识字量不多,教师可采取同桌之间“字字出声慢读题”的做法,通过细细的推敲、反复的斟酌,准确理解题意。

例如,教师出示一道题:手工课上,小强做了8朵小红花,小英比小强多做了5朵,小英一共做了多少朵?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找出谁跟谁比,确定谁多谁少,谁比小强多?学生只有屡清楚这些数量关系,才算基本上理解了题意。因此,教师只要把做题的要求、认真审题的习惯落在平时的训练中,长此以往,是完全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真正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的。

二、培养学生边画边思的做题习惯

学生做题时,除了认真审题推敲其中的数量关系之外,在平时的练习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一边审题一边画,这有助于理解题意。另外,画的做法可以是圈出关键词、用简单的符号画图等。

数学做题讲究举一反三,练习题中不乏类似的型题,但往往在出现变式题的时候,学生由于惯性思维,总是答题错误,首先就是审题出现了问题。例如,(1)一辆自行车480元,现在打八五折出售,现价比原价少多少元?(2)一辆自行车480元,现在降价15%,现价比原价少多少元?教师首先让学生学会从题目中找关键词并画出表示原价的量,并在折扣下画横线,将折扣转化成相应的百分数;再让学生说出这个折扣表示的是原价的百分之几;然后根据折扣的意义列出算式。教师通过类似的变式练习,能让学生在纠错中感悟认真审题以及画图的重要性,养成做题一定要认真审题的好习惯,也让学生看到数学的魅力。又如“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的底面积、体积相等,圆柱的高是3米,圆锥的高是( 1 )米。”这个答案显然是错误的。学生在考试答题中出现这样的错误比例很高,对此,教师可要求学生在读题时,在“底面积、体积相等”下面画波浪线,并将“体积相等”一词圈起来,提醒自己在做题时要特别注意画线和圈出的字。

三、在说中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说,是一个很重要的能力,更是训练和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会说也是很重要的学科素养。很多数学课堂成了教师“填鸭式”的“一言堂”,教师总以为把所有的知识点告诉了学生,学生就懂了,实则不然。教师应思考如何在课堂中,充分让学生在读一读、划一划、想一想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的学习经验用自己的语言充分表达,学生只有经历这样的学习过程,其思维才能不断地碰撞出火花,进而寻找解决问题的关键。学生会说、会表达思路的过程也是新旧知识迁移、排除次要条件找到关键条件、择优解题思路和方法的过程。学生只有厘清了这些,做题的准确率才会高。

例如,对于中低年级的学生,教师的引导可以做到三问。一问,要求的问题是什么?二问,要解决这个问题一般需要什么条件?三问,这些条件是否已经直接知道了?教师适当的引导并鼓励学生大胆表达思路,特别是学习能力相对薄弱的学生,哪怕说得不完整或不规范也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给予进一步补充、纠正;对于后进生,则给予一些适当的评价。相信教师这样的不断追问和深度交流,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积极寻求解決问题的方法,最终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语言和思维协调发展。

又如,教师出示复习题“小明家的池塘去年投放鱼苗4000尾,今年计划比去年多投放[15][ ],今年计划比去年多投放多少尾鱼苗?”

师:大家独立完成这道题,待会谁能说一说我们常说的读、划、思、说,你都是怎么运用的。

生1(一边画线段图一边讲述): 根据“今年计划比去年多投”,把“去年投放的鱼苗数”看作单位“1”,也可以把去年投放的鱼苗数平均分成5份,今年投放的鱼苗数比去年的还要多这样的1份。求今年计划比去年多投放多少鱼苗,就是求去年投放的鱼苗的[15]是多少。列式为4000×[15]=800(尾),即今年计划比去年多投放800尾鱼苗。

师:大家认为他讲解得怎么样?是一位合格的小老师吗?

(学生集体鼓掌,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小老师扬扬得意)

师:还有谁能讲得比他更好?

(大多数学生争相举手,跃跃欲试)

可见,教师作为一名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说进行有效审题,便能让学生展示才能和个性,学生才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建立自信心,激起表现自我的愿望。

总之,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特别是准确的审题能够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题意,提高做题的准确率。审题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日常的实践,而习惯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必须贯穿整个数学教学的始终。对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教会学生认真审题的方法之外,还要经常以不同形式的活动来反复训练学生审题。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培养学生良好的做题习惯。

(责编 覃小慧)

猜你喜欢
读题鱼苗做题
心爱的读题猫
小读者(2023年8期)2023-04-30 02:27:02
高考做题要先后有序
小学低段数学读题能力的培养
聚焦高考选做题中的解不等式问题
高考做题要先后有序
高考做题要先后有序
惨!海南再现死鱼事件,石斑鱼养户亏上百万,刚投放鱼苗几乎全军覆没
当代水产(2019年7期)2019-09-03 01:01:52
小学生数学读题漏词现象分析
教书育人(2019年4期)2019-01-11 02:05:25
“读题时代”报纸新闻标题的语言特色
新闻传播(2018年14期)2018-11-13 01:12:48
鱼苗养殖中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乡村科技(2016年12期)2016-02-19 07:5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