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清WTO改革的“中国误区”

2019-07-17 06:18:12王义桅
环球时报 2019-07-17
关键词:悖论补贴欧洲

王义桅

不久前举行的第八届清华世界和平论坛设置了WTO改革专场,欧盟驻华大使郁白开场发言,通过对WTO改革阐述其观点,也谈及了中国改革。笔者认为郁白先生的认识存在不准确和矛盾的地方,并就此展开辩论。

其实,郁白先生的观点在欧洲政治经济界人士中颇有代表性,笔者将其总结为WTO改革的中国四大悖论:悖论一,认为中国应从发展中国家“毕业”,但另一方面,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迟迟未被欧洲承认。

悖论二,中国学习西方的保护性产业政策,对少数企业实施一些补贴,现在反而被西方批评。

悖论三,中国支持以WTO为中心的国际贸易秩序,却反复被批评;美国人任命WTO大法官,导致上诉机制瘫痪,欧洲不批美国,却批中国?

悖论四,西方指责中国在与欧美企业合作时存在要求技术转让的问题,同时又希望对其扩大市场开放。左右都是中国的“问题”?

针对上述欧洲方面存在的认识及由此产生的悖论,笔者认为:

第一,当谈及中国经济发展的成绩和体量时,欧洲同一群人总是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中国如今的经济发展无论从水平上还是从体量上都已经超出了发展中国家的标准,应该以发达国家的标准来衡量中国。另一种是,当中国希望欧洲对自己的经济和市场环境发展水平予以认可时,他们又拿出各种“理由”指称中国还有不足。其根本原因是,当他们希望中国贡献更多或者在商业竞争中用严格标准限制中国时,就会摆出前一种立场。而当中国认为自己的市场在欧洲面前应该有更优惠的条件时,他们则会亮出后一种立场。所以,在他们那里,一切都是按需而论。

第二,其实在产业政策,欧洲和美国对本国农业、大型企业都有补贴措施,而且补贴额有些是非常庞大的。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企业和行业发展中必然也会走到类似的阶段。所以,就政府补贴来指责中国,欧美其实底气不足。而在这个问题上,郁白先生后来辩称“政府补贴无可厚非,关键是透明度”。说“中国政策不透明”已经成为一句老生常谈。

第三,在批评美国和批评中国的问题上,欧洲更多是一种政治上的选择。一直以来中国坚持全球化,坚持在WTO框架下解决问题,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中国以“有为政府+有效市场”的发展模式,弥补了市场失灵、失效的问题,已成为世界经济走出金融危机的中流砥柱。

第四,发达国家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签了“市场换技术”协议,完全是市场行为。不能一方面从中国市场赚得盆满钵盈,又反过来指责中国要求技术转让,这符合契约精神?

当然,现场辩论始终是在老朋友间友好气氛中进行的。正面阐述中国,是为了厘清WTO改革的真正难题——推动各国的结构改革,不要光盯着中国,而是与中国合作,早日推动WTO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推动多边贸易秩序的完善。▲(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悖论补贴欧洲
选举悖论
海岛悖论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1-25 23:57:29
欧洲之恐:欧洲可以迅速扑灭恐怖袭击,但仍做不到防患于未然
英语文摘(2021年1期)2021-06-11 05:46:56
“帽子悖论”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10
“三清一改”农民能得到哪些补贴?
农家书屋(2019年1期)2019-02-19 06:18:30
“二孩补贴”难抵养娃成本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
晏平要补贴有多难
汽车观察(2016年3期)2016-02-28 13:16:26
美妆悖论
健康女性(2014年10期)2015-05-12 03:3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