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敏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自古以来,种子是农业生产中最核合、最基础、最重要,且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是农业科技进步和其他各种生产资料发挥作用的载体,是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最重要的因素。种业企业作为农业发展的源头,品种的选育、良种的保障供应,具有鲜明的基础性、战略性。种业企业的健康发展已成为提升我国农业竞争力的关键,关系着国内亿万农民的切身利益。
在国家提出的“顺应时代发展,推进种业体制改革深化、种业事企脱钩”的要求下,近年来,我省通过相关政策支持,将中高端人才、先进技术、扶持资金等优质资源向符合条件的种业企业集聚,打造出了一批现代农作物种子龙头企业。本文对近五年来,全省种业企业数量和规模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旨在为加快推进我省种业企业发展提供参考。
为了进行种子生产经营指导和种子企业行业管理的需要,全国农技中合于2015年2月对全国种业基础信息统计报表内容进行更新和完善,由之前的单机版升级为网络直报版。本篇文章所有的种业企业信息均采集“全国种业管理与经济运行信息调度系统”,以浙江2013-2017年持有效种子经营许可证的种业企业为分析对象,对企业规模及历年销售、盈利、科研经费等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
1.种业企业数量变化。近年来,国家对具有经营优势的种子骨干企业在不断加大扶持力度。省级发证企业扩大经营规模,取得种子进出口业务,使得部级发证企业的数量略有上升。同时,2016年,农业部新颁布的《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农业部令2016年第5号),进一步提高了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的准入门槛,对注册资本、基本设施、科研投入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省根据要求,加快了种业企业兼并重组的步伐,注销了一大批注册资金规模小、无固定资产或者经营效益较差的中小企业,省级和省级以下的持证种业企业的总量呈现出了逐渐减少的趋势。具体的变化情况如表1所示:
表1:2013—2017年浙江省种业企业数量变化情况(单位:家)
2.种业企业规模变化。为了鼓励种业企业发展,我国先后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如全面实行种子价格市场化、启动国家种业企业新品种科技成果产权交易平台等。2017年农业部又发布了《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意见指出要加快现代种业创新,推动新一轮农作物品种的更新换代,扶持壮大一批种子龙头企业。近五年来,在国家众多利好政策的扶持和刺激作用下,全省种业迎来了快速发展期,种业企业的规模变化情况如表2所示。从表2中的数据可得知,浙江省2017年注册资本达到3000万元以上的大型企业已经达到了18家,较2013年的12家增长了50%,而注册资本在100-500万元的中小型种业企业则数量则有所减少,这其中有不少企业在这五年当中快速成长,已经发展成了中型或者大型的种业企业。总得来看,我省的种业企业将继续以做大做强为发展趋势。
表2:2013-2017年浙江省种业企业规模变化情况(单位:家)
面对种子经营市场化,浙江省种业企业在各级政府的扶持及各有关部门的配合下,利用农业信息网紧抓市场信息,并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形成以“育繁推一体化”龙头企业带领的、多种经济作物相结合的种业企业。为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各级种子营销企业组织适销对路品种种源,采用多种优良品种相结合等多项措施,主动、积极拓宽经营范围,参与市场竞争,扩大公司对外影响力,增强品牌意识,确保种子质量,特别是以经营蔬菜、瓜果、经济作物和花卉种子为主的私营企业,盈利状况良好。
企业得以平稳、持续发展,离不开种子销售收入和利润的稳定增长。如表3所示,在2013年至2017年期间,全省种业企业的总销售收入逐年递增,平均年化增长率高达9.8%,且企业的毛利率和净利率也一直稳定在较高的水平。从这些主要财务指标中,反映出浙江省种业企业总体具有较好的盈利能力,且经营风险较小,具备了持续稳定发展的条件。
表3:2013-2017年浙江省种业企业盈利状况财务指标(单位:万元、%)
表4中的数据为2017年浙江省注册资本达到3000万元以上的大型种业企业盈利状况。可以发现,在2017年这18家企业的平均种子销售利润率高达33.40%,较全省平均水平高出了1.62个百分点;这些较大规模的种业企业销售利润合计为34753.53万元,占全省种子销售利润的81.72%,高于规模企业种子销售额在全省的占比77.77%。这些数据表明,一方面,浙江省的种子行业具有较高的行业集中度,另一方面,当前规模较大的种业企业更趋于销售成本核算,其利润水平随着规模的增加而增加。
随着商品全球化的趋势,行业良性发展的需要,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种子行业企业意识到抱团发展才能进一步规范种子生产、经营行为,建立良好的种子市场秩序,维护育种者、生产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种子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现大型种业企业已开始有所行动,在研发投入、兼并重组、资源整合、基地建设等方面加快整合步伐,行业集中度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我省也不断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种业企业间进行兼并重组、资源整合。种子龙头企业通过整合农作物种业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才能成长为具有核合竞争力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种业企业。例如我省“杭州种业集团有限公司”是2016年7月份在原“杭州良种引进公司”基础上改制组建的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由3000万元追加到2亿元人民币,现投资建设200亩的“杭州市(径山)种业科技创新园”和1万平方的“杭州市(九堡)现代种业创新园”,按照多元化、实业化、集团化来发展种业战略定位,围绕大农业,发挥资本优势。“杭州种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的一家全资子公司——“杭州利丰种子有限公司”,在2017年改制组建运营的第一年中,以做强、做大、做优种业产业为目标,积极推进现代种业育繁推一体化建设,在产品营销、良种繁制、示范推广等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
表4:2017年浙江省注册资本3000万元及以上企业盈利情况表(单位:个、万元、%)
种业做大做强是新常态下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一招,种业资源配置、品种研发对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农作物新品种更新换代快,经营品种的科技含量高,种业企业竞争日趋激烈情况下,迫切需要加快提升自我育种创新能力,培育出优良品种来抢占市场,在种子管理机构和科研单位的协助下,科学指导品种创新和经营创新,科学引导农民选种用种以调整种植结构和转变种植方式。为此,近五年来,全省种业企业在科研经费方面有较大的投入。从表5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近几年全省种业企业在科研经费方面的投入,从2013年的每个企业三十多万元,提高到了现在的近百万元。可见企业对创新发展的重视程度在日益加大,这也为今后种子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打造了坚实的资金基础。
表5:2013-2017年浙江省种业企业科研经费投入情况(单位:个、万元)
随着全省种业企业对各类人才的不断重视,近年来企业工作人员对中高端人才的引进规模在逐渐扩大,员工的劳动报酬、职工福利水平也在逐渐提高。种业企业,尤其是成规模化、集团化企业在育种和营销上需要的高、精、尖人才,许多农学专业、种子专业的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加入到大中型种业企业,成为科研人员。近年来,为了稳定和促进种业企业和农科院(所)合作,以及科技人才的流动,允许科研人员个人持股,其中大中型企业聚集科研人员数量较多,除组建自有科研团队外,还聘用了科研院所等单位科研人员,从表6中的数据可以看出,2013年--2017年浙江省种业企业职工从事科研工作的人数在明显增加,企业研发队伍的日益壮大,为今后全省种子行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表6:2013-2017年浙江省种业企业科员人员数据统计(单位:人)
根据以上分析,在现代种业发展政策的扶持下,近五年来浙江省种业企业的规模在日益壮大,企业盈利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科技创新能力也在不断增强,这将为今后种子行业的快速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