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是一种希望

2019-07-16 01:39:56严锋
中学生阅读·初中·读写 2019年8期
关键词:异托邦刘慈欣幻想

严锋

编者按:

近年来,科幻作家刘慈欣和其作品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他的《带上她的眼睛》被选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2019年贺岁片《流浪地球》,由刘慈欣的同名小说改编,展现了中国科幻电影的水准,得到了好评。读下面这篇文章,你会对刘慈欣的科幻世界及科幻的意义,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进入21世纪,我开始接触到刘慈欣的作品,当时非常激动,那种感觉至今还记得非常清楚,就是中国科幻有救了。我写了一篇介绍刘慈欣作品的文章,叫《新希望》,发表在2003年3月的《文汇报》上。这个标题是套用了最早的《星球大战》的副标题,意思是刘慈欣就像影片中的天行者卢克,给人们带来新的希望。文章最后说:“从《流浪地球》《微纪元》到《超新星纪元》,这个世界已经卓然成形,日趋丰满。对刘慈欣,我们有大希望。”16年过去,刘慈欣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字。中国科幻天翻地覆,换了人间。2019年的贺岁片《流浪地球》气势如虹,口碑爆棚。如果说刘慈欣把中国科幻提升到了世界水准,那么这部电影把中国科幻电影的工业制作提升到了世界水准。

影片中的情节其实与小说原著没有多大关系,但是其世界设定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原著,整体画面、氛围、节奏忠实再现了刘慈欣的美学风格:宏大、厚重、冷峻、残酷、精确、坚硬。同刘慈欣的许多作品中一样,人类面临空前的生存危机,太阳氦闪在即,气候剧变,大气层逐渐消失……,地球被一万座巨大的“行星发动机”改造成一艘“挪亚方舟”……

2011年,哈佛大学王德威教授在北京大学做过一个副题为“从鲁迅到刘慈欣”的演讲,以福柯的“异托邦”观念来诠释刘慈欣的科幻世界,并把其放在从鲁迅开始的中国现代文学不断突破自身的想象空间的传统上。“异托邦”是一种处理危机的空间设定,这个空间是被隔离的却又是被需要的,折射一个社会的欲望或恐惧,与主流权力形成既共生又距离化的微妙张力。我们能看到:《流浪地球》就是一个巨大的“异托邦”。这是我们最熟悉的地球,又是我们无比陌生的地球,这个另类的地球让我们戒惧警惕,重新审视自己与环境的关系。

有人可能会对把刘慈欣与鲁迅相比较不以为然,其实他们之间的潜在渊源可能超出我们的想象。从某种意义上说,鲁迅也是中国科幻小说的先驱之一。他早在1903年就翻译了法国科幻作家凡尔纳的《月界旅行》,对“科学小说”的启蒙意义寄予厚望,认为“故苟欲弥今日译界之缺点,导中国人群以进行,必白科学小说始”。可惜的是,科幻小说在“五四”以后道路曲折,命运多艰。鲁迅的风格是冷峻的,他不是一个盲目的乐观主义者,对未来的“黄金世界”充满了疑虑。刘慈欣的“黑暗森林法则”可以视为这种“多疑”的思维方式的宇宙升级版。《流浪地球》贺岁片,删去了原书中一些更为沉重的段落,但是那種严酷冷峻的基调依然随处可见。地球上只有一部分人能够进入地下城居住,这个资格是通过抽签的方式来获取的,这是公平的,也是残酷的,刘启的妈妈就是因此失去生存的机会的。这样的伦理选择,在刘慈欣的作品中屡见不鲜。

但是,刘慈欣和鲁迅一样,并没有放弃对人类的希望。《流浪地球》包含了刘慈欣作品中的核心的一些母题,他坚信人类必须走出太阳系,就像当初必须走出非洲,必须经过大航海等,这样才能获得新的生存空间,避免毁灭,不断进化。人类的未来是星辰大海。但是,你首先得具有这种意识,这就是科幻的意义。而且,你还得让这种科幻意识被更多人知道,这就是电影《流浪地球》的意义。

为什么大家对科幻越来越感兴趣呢?其实人一直喜欢幻想,所以有神话、宗教、文学。但是人又不满足于幻想,渴望真实。人越来越理智成熟,从前的幻想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的精神需求,所以人一直在寻找幻想的新形式。在今天,这种新的幻想形态已经卓然成形,那就是科幻。从前人普遍信神,现在人普遍信科学,两者的共同点是都能给人提供安慰和希望。科幻可以说是旧神话与新科学的合体。

关于科幻的这个意义,刘慈欣早先的一篇文章《SF教——论科幻小说对宇宙的描写》就写到过。人是需要一些精神、安慰、寄托、超越的,这在科幻小说中得到体现。这听上去好像是又要回到旧神话的老路,其实是旧瓶里装了新酒,这就是科学。要知道科学在今天也正在变得越来越神奇,比如“超弦理论”告诉我们宇宙有10或11个维度,电脑可以打败最优秀的人类棋手,全世界的很多实验室里很多科学家正在孜孜不倦地开发“长生不老药”。一句话:科幻正在变得越来越现实,现实正在变得越来越科幻。而科学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提供了信仰和希望的实证性基础。这也是刘慈欣和《流浪地球》为什么那么受欢迎的核心密码。刘慈欣写的是硬科幻,他能把最疯狂的想象与最前沿的科学无缝对接,并用高密度的细节把这两大板块铆牢,这是他难以被别人复制的长项。

楼搭得越高,地基就需要越坚实。幻想飞得越远,支撑幻想的逻辑也需要越坚实。我们太需要希望了,也太需要科学了。

在电影《流浪地球》开头地下城的课堂上,班长像留声机一样同放着老师需要的答案:“希望是我们这个年代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朵朵嚼着泡泡糖对此不屑一顾。但是,来到地上的世界,经过了残酷的旅途,身历了毁灭与死亡,朵朵终于理解了希望的意义。我们也理解了科幻的意义:科幻是一种希望。

猜你喜欢
异托邦刘慈欣幻想
空间理论视域下博尔赫斯《通天塔图书馆》研究
刘慈欣素描头像
当代作家(2023年8期)2023-10-16 01:14:50
《小径分岔的花园》中福柯的“异托邦”理论的结构隐喻
青年文学家(2023年2期)2023-05-30 13:11:27
刘慈欣文学院揭牌仪式
娘子关(2020年6期)2020-12-09 08:36:16
乌托邦·恶托邦·异托邦:《头号玩家》的叙事空间与文化想象
电影新作(2018年3期)2018-10-26 00:57:24
锁不住的幻想
知识窗(2017年2期)2017-02-10 20:20:22
刘慈欣:如果有可能,我会不惜一切代价去未来
海归小伙和他的京城“异托邦”
北京纪事(2015年4期)2015-04-27 10:18:41
lIU CIXIN, CHINA’S SCI-FI MASTER
汉语世界(2015年6期)2015-01-17 07:35:19
幻想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