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鹏伟 黄建钊 柳严 张佳伟 刘延 刘江伟
目前,手术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重要手段,但术后复发率仍较高,对预后影响非常大。已有研究证实手术治疗后癌灶复发、转移是影响恶性肿瘤患者生存期的重要因素[1]。近年来,有研究指出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对细胞有丝分裂、增殖存在抑制作用,可促进肿瘤细胞凋亡[2]。然而,目前关于该基因对患者远期生存率影响的报道较少。鉴于此,本院纳入1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与FHIT基因表达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纳入标准:(1)成年患者;(2)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3]制定的《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中的诊断标准,经临床病理检验证实;(3)无麻醉、手术禁忌,均行原发性肝癌根治术;(4)承诺配合随访;(5)意识清醒,无认知障碍;(6)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保守治疗;(2)肾、心、肺、脑等脏器严重损害;(3)合并其他恶性肿瘤;(4)机体全身感染。
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80例,其中男性98例,女性82例,年龄26~75岁,平均(52.84±16.52)岁;临床分期:Ⅰ~Ⅱ期72例、Ⅲ~Ⅳ期108例;分化程度:低分化47例、中分化61例、高分化72例;肿瘤部位:右半肝76例、左半肝89例、左右肝交界部位15例;肿瘤大小2~8 cm,平均(4.82±1.96)cm;病理分型:肝细胞型155例、胆管细胞型18例、混合型7例;肿瘤数目:单发95例,多发85例。
通过入户或电话随访3年,记录患者随访期间的生存、死亡情况,并据此分为生存组、死亡组。收集两组临床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包膜、肿瘤部位、病理分型、肝硬化、肿瘤大小、肿瘤数目、家族史、血管侵犯、淋巴结转移、FHIT基因表达,分析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绘制ROC曲线分析FHIT基因表达对患者3年内生存的预测价值,采用Cox回归性分析FHIT基因表达与原发性肝癌术后3年生存率的关系。
采用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染色法测定,取癌肿组织制备组织芯片,经脱蜡、修复抗原、室温封闭、加一抗、置入冰箱过夜、复温、孵育、DAB显色处理后,终止反应,复染,返蓝,脱水,封片。FHIT蛋白为颗粒状,呈棕黄色。随机选取5个视野给予定量分析,检测FHIT蛋白阳性颗粒平均灰度值。灰度值与物质含量为反比例关系,即灰度值越小提示物质含量越高。
利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绘制ROC曲线分析FHIT基因表达对患者3年内生存的预测价值,采用Cox回归性分析FHIT基因表达与原发性肝癌术后3年生存率的关系,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随访3年,在180例患者中,有118例生存,占65.56%,有62例死亡,占34.44%,死亡原因为病灶远处转移与复发。其中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88.33%(159/180)、76.11%(137/180)、65.56%(118/180)。
生存组高分化、肿瘤Ⅰ~Ⅱ期、肿瘤<5 cm、无淋巴结转移占比分别为51.69%、50.85%、65.25%、74.58%,高于死亡组的17.74%、19.35%、27.42%、3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生存组、死亡组的临床特征比较
FHIT基因灰度值预测原发性肝癌患者3年内生存的曲线下面积为0.736(标准误=0.041,P<0.001,95%CI=0.655~0.817),最佳截断值为35.489,敏感度为0.714,特异度为0.691。以FHIT基因灰度值<35.489时生存可能性越高,ROC曲线见图1。
图1 FHIT基因表达预测原发性肝癌患者3年内生存的ROC曲线
以表1中的各项临床特征作为自变量,以随访3年是否生存为因变量,利用Cox回归性分析对各变量进行赋值,提示FHIT基因表达是原发性肝癌术后3年内生存率的影响因素(P<0.05)。此外,分化程度、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也与术后3年内生存率相关(P<0.05),见表2。
表2 FHIT基因表达及其他病理特征 与术后3年生存率的关系
近年来,有研究提示恶性肿瘤患者存在FHIT基因表达丢失、下调现象,这表明该基因可能对恶性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但具体机制尚未彻底明确[4]。本研究以原发性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发现生存组的FHIT基因灰度值低于死亡组,这提示生存组患者的FHIT基因表达水平高于死亡组。FHIT基因蛋白是三联组氨酸蛋白家族中的一员,它在正常人的组织中均存在表达,但在呼吸道癌、乳腺癌、消化道癌中表达均有缺失。刘学智等[5]认为FHIT基因可通过与其底物结合发挥抑癌作用,并推测其底物复合物也许为信号物质,这可能是该基因抑癌机制之一。徐又先等[6]研究提示FHIT基因的RNA、DNA与蛋白存在密切关联,该基因缺失可能导致上述某一途径启动,从而促进恶性肿瘤病情进展。这提示FHIT基因表达缺失与恶性肿瘤进程相关,与本研究结论基本符合。
本研究创新之处在于通过绘制ROC曲线,发现FHIT基因灰度值对原发性肝癌3年内生存率的预测存在一定价值,当FHIT基因灰度值<35.489时,患者生存可能性越高。此外,Cox回归性分析提示FHIT基因表达是原发性肝癌术后3年内生存率的危险因素,进一步证实FHIT基因表达对患者术后3年内生存情况有显著影响。笔者结合实践过程,推测该基因表达对原发性肝癌预后的影响机制可能如下:(1)它可发挥Ap3A水解酶功能,而Ap3A能使蛋白激酶活性增强,当FHIT基因表达降低后,Ap3A增高,从而促进肿瘤进展。(2)FHIT能对mRNA类似物产生影响,从而致其脱帽功能削弱,导致病情恶化。本次研究还发现分化程度、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也与术后3年内生存率存在关联,与陈兵等[7-8]研究结论基本相符。
综上,本研究证实FHIT基因表达对原发性肝癌术后3年内生存率有一定预测价值,且它与分化程度、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均为影响患者术后3年内生存率的危险因素,临床需对此引起重视。除此之外,本研究也存在局限性,如纳入样本量较少,未来将扩大样本量对此进行更深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