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陈迁 叶剑云
三月初春已经带着扑面的暖意,走进杭州玺匠文化创意股份有限公司,一条铜木家具的新生产线正初具雏形。“前不久经信局党员志愿者来走访,听说我们正准备上马半自动化生产线,因为是采用铜木相结合的工艺,涉及购置水性智能涂装线、激光3D打印机、数控五轴机、PTP加工中心等多项新设备。”财务总监罗仁祥说,“我就顺带问了一句,市里有没有相应的财政补助?”没想到几位干部马上现场踏勘起车间情况和部分已到位设备,认为项目符合“机器换人”扶持相关条款,可以享受10%的财政资助。“这一下帮我们争取到了将近300万元的资金,而且当场就指导我们先行备案,理清了申报材料和申报流程。”目前这条生产线已经部分投产,预计可实现每年2.5万套榉木家具和2.5万套黑胡桃木铜木制品的生产能力。
在亚洲单体最大、最先进的防水生产基地,东方雨虹建筑材料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李景绒提出,建德厂区用电成本比其它地区要高。该市经信、发改、供电等部门当即赴企业现场对接协调,做起了“用电参谋”。“根据企业用能情况,现有的变压器容量浪费较大。”最终供电公司对用电方案进行多次优化,通过下降变压器的总用伏,每年可帮助企业节省电费60万元以上。“及时、有效、精准。事实证明东方雨虹选择来建德发展,是明智之举!”李景绒有感而发。
随着杭黄铁路的正式开通,作为建德工业主平台的高铁新区(高新园)成了热门板块。园区企业一方面欣喜于市场资源要素的汇集,一方面却苦于高新产业片区内未通公交车,五千多名员工的出行成了大难题。建德市委书记童定干在走访中了解相关情况后,现场召集经信、交通等相关部门进行协调,覆盖这一公交“盲点”。目前4路公交车已延伸至高新产业片区的马南区块,新安江--梅城(白章线)城乡公交也绕行该片区的五马州区块,解了企业员工出行的“燃眉之急”。今后还将根据乘坐情况与出行需求,调整频率与站点。
围绕“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的主题,2019年1月以来,建德市围绕创新“八个一批”载体,即走访一批企业、收集一批民意、建强一批组织、建立一批清单、推动一批项目、破解一批难题、完善一批机制、总结一批经验,全市机关部门和乡镇街道党员干部持续发力,沉下身子走村入企,在走访中倾听民声,在服务中攻坚克难,作风更实、工作更细,把脉问诊对症下药,雪中送炭助企解困,奏响了铿锵嘹亮的“三服务”协奏曲,让企业、让基层切切实实增强了获得感。
在干部的精准对接和服务下,建德的“最多跑一次”事项实现率100%、零上门事项173项、村级服务代跑事项56项,位居全省前列。首创“兜底办”专窗制度,帮助企业解决“两证”办理等历史遗留问题24个,全力打通行政审批“中梗阻”。市、镇两级的联动走访实现三个“全覆盖”:四套班子全覆盖、规上企业全覆盖、机关部门全覆盖;实施“三进”制度:重点企业重点进、重点产业集聚区必须进、反映政策性问题的企业逐个进;实行五个“必须问”:经营情况、税费情况、涉美贸易情况、投资计划、企业诉求必问。截至目前,由31名市级领导担任组长,72家机关单位组成16个走访组,全市4000余名干部累计走访企业1800余家,收集问题438个、解决365个。
据建德市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1月该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外贸增长的实施意见(暂行)》,涉及19个方面的减费降税和专项补助奖励政策。这对于境内企业来说,无疑又是一记“重磅”利好。结合去年已经实施的“心安十条”和各级减负惠企政策文件,政府发挥调头资金作用,为企业办理转贷162笔、撬动续贷8亿元、减轻转贷支出1200万元,累计为企减负16.8亿元。接下来,建德将出台金融风险补偿资金实施细则,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增加对小微企业放贷的积极性,并持续建立常态化的联企协调解难机制,在审批、建设、运营、管理各个环节精准施策,降低制度成本,全心全意当好“店小二”,让企业“轻装上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