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奕淳
(吉林艺术学院,吉林 长春,130021)
2018年11月7日,第6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金海棠”奖颁奖典礼在云南省临沧市举行。亚洲微电影艺术节是亚洲最具影响力的微电影艺术盛会,也是目前亚洲最具规模、覆盖面最广、参与性最强、影响力最大、权威度最高的大型微电影节庆之一。设立“金海棠”奖为亚洲微电影艺术节最高奖项,该奖项被誉为目前最有影响力、最有权威性、最有美誉度、最受观众喜爱和专家好评的微电影大奖。与往届亚微节相比,本届亚微节参赛作品更具广泛性和国际性,共收到参评作品4612部,其中国外作品116部。吉林艺术学院戏剧影视学院选送的两部作品《爱的学徒》和《欠曝》(图1)在4600余部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金海棠”好作品奖。
此次获奖的两部微电影作品都是青春题材,但与时下流行的青春片不同。在创作过程中我们突破了以往传统的固定模式,以“自嘲青春”为特色,讲述了行走在芳华道路上的喜怒哀乐。
《爱的学徒》(图2)讲述了即将大学毕业的王聪一直暗恋心中的女神珊珊,却因为缺少勇气不敢表白。在情感导师的帮助下,经过一系列的魔鬼训练,终于克服心理障碍,勇敢向女神表白并获得所爱的故事。该片属于青春题材影片,聚焦当下大学生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借鉴了台湾“小清新”风格的拍摄手法,注重光影造型和唯美画风,以诙谐幽默的方式反映了想要获取真爱需要勇气与真诚,以及合适的表达与沟通。故事情节虽然简单,但是在短时间内既呈现出青春的朦胧感,又表现出草根逆袭的幽默气质。
图1 《爱的学徒》《欠曝》获奖证书
图2 微电影《爱的学徒》剧照
草根文化属于网络亚文化,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和学习压力的繁重,很多青年自嘲为草根,草根其实是大学生或者社会青年对自己自怨自艾和所处境遇的吐槽。我们塑造的男主人公就是一位标准草根,影片开始快速切换多个镜头来表现他是一个经常窝在寝室,缺乏社交,沉迷于网络的“宅男”形象。但是草根也有梦想,否则也不会有“草根逆袭”成为流行语。我们要讲的故事就是草根如何逆袭。草根通常会受到社会对其冷遇与不屑,影片中的王聪也不例外。心目中的女神对他的不屑一顾,公司保安一次次生拉硬拽地将他拖出办公室,导师对他求助的拒绝,称他为“小虫子”,因为他在“黑暗之中到处乱飞,没有目标”,最终可能会飞蛾扑火。通常来说“草根逆袭”是现实生活中最美好的结局,但是如果不依靠某种神秘力量,是不可能翻身改变所处环境的。我们创作中就安排了神秘力量的出现——导师冷爱,通过情感导师的点播和不断地进行自身心理反抗,最终王聪逆袭成功抱得美人归。由猥琐令人生厌的“小虫子”摇身一变,成为了温文尔雅,说话讨人喜爱的白马王子。
影片中的其他人物也有些许的草根特征,例如不苟言笑的导师冷爱为验证王聪逆袭的决心,设置了不可思议的情景训练。吃别人嚼过的口香糖,在路街上随意找陌生男人亲吻……以及娇小可爱、有点木讷、一根筋的小秘书等角色,是影片中台词的通俗注解,在适当的时候解释导师对王聪设置训练课程的目的和意义。这些人物呈现出的草根特征不仅添加了笑料,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影片的叙事模式把大家带入课堂情景,故事的开端交代完毕,上课铃声响起,所有观众入座听课是我们设计的叙事表达策略。与正常上课情况相同,安排了本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对问题的探索分析,制定有效的训练方法,以及最后教师的课堂总结。教师的课堂讲义是通俗和哲理并存——例如“真话就像咳嗽,压抑不住的时候就会喷涌而出,假话如同台词,生活不需要台词,咳嗽也不是常态。真实的、一致的,才是好的”。课堂中还有小亮点——俊俏可爱的“小助教”,不时给予课堂注解,提醒大家注意听讲。我们想通过这种耳目一新的叙事方式为大家观看影片带来新鲜体验,而且这堂课也并非枯燥无聊,它从头至尾都会让人忍俊不禁,充满趣味。
首先色彩一直是我们作品创作时不可忽视的重要要素,它虽然源于现实生活,但我们通常在创作时将其加工渲染成为表情达意的重要出口。《爱的学徒》这部影片采用了低饱和度、低对比度、偏暖的色彩效果。这种色彩的调整代表青春的青涩、朦胧、美好。其次从拍摄角度来说,影片大部分空镜都是仰拍,意在表现社会之大,对比出每个人的想法都很渺小。人物的镜头采取很多中景和近景的平拍,让观众很真实地感受到主角的想法,进而产生情感共鸣和精神理解,自己的梦想其实与主角的追求差不多。在世界的集合里,自己只是渺小的一分子,只要勤奋努力,就会有所收获。
弹幕也属于网络文化,产生于社交网络环境,是青年在使用社交平台时在线沟通和吐槽的交流方式。我们把这种流行的网络文化应用于我们的影片结尾,当然出现的弹幕语言不是线上实时的观众评论,而是我们对制作影片的调侃和自嘲。弹幕片尾的设计既符合了青年人的观赏口味,也表达了我们创作团队对新媒介与艺术融合的致敬。
影片最后男主人公在经过啼笑皆非的训练后表白成功,其实在现实生活中算是一个意外。不过观众在笑过后心里是暖暖的,这部影片式教科书也在告诉我们,谁的青春不迷茫,但是下定决心在迷茫中找到出路,即使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梦想也有办法实现。
图3 微电影《欠曝》剧照
《欠曝》讲述了学艺不精的摄影师昕锐与开打印店的朋友胡生,在一次拍摄中偶然拍到了杀人事件,而被害者的身份也并不简单的故事(图3)。杀手、摄影师、被害人,三伙人在这机缘巧合下度过了一个令人啼笑不得的夜晚。该片是一部倾向于黑色幽默的短片,反情节的设计使得整部片子充满巧合、打破规律。影片借鉴了港式喜剧的无厘头风格,诙谐幽默地讽刺了不学无术的人。
癫狂戏虐的喜剧化表现形式是我们的创作初衷,不同于大情节的一般影片。此部作品我们采用反情节的叙事,打破线性时间、连贯现实、单一主人公等传统叙事特征。通过巧合、非线性时间、非连贯现实的设计营造叙事效果。摄影师与跟班、杀手、被害人和报复者三组人物群体的行动线交织并行,看似不同世界的人物在照片这一巧合下碰撞在一起。伪摄影师的日常生活、杀人团伙作案现场、被害者复仇三段式的情节勾连,使观众在编剧精心设计的路线中一点一点接近故事的原委。
我们在作品中使用滑稽幽默的喜剧方式表现青春中躁动不安的因素。黑帮、谋杀、绑架、放荡不羁,通过这种轻松愉快的叙事方式削减暴力、血腥带给观众的感官刺激和负面情绪,自嘲青春道路上的叛逆、反抗和癫狂。
本部作品的最大亮点是节奏的设计,这也是我们在创作过程中反复斟酌不断修改的结果。节奏是一部作品的灵魂,好的影片节奏会使观众的心里节奏与影片节奏一致,这需要剧情、演员的动作、台词、镜头转换、声音等多个因素的互相配合。这部作品是两条线索最终的汇合,通过风趣幽默的台词、镜头转换、音乐、音响的配合建立起了强烈、紧凑而有序的叙事节奏,帮助观众理清故事发展的脉络。
作品开头用近景摇晃的镜头开始了一场个人摄影展览,随着作品发布人讲演的开始,励志动感的音乐响起,一声叫好,音乐开始走形变音。镜头拉开,演讲台上打扫大爷的出现,使画风转变,喜剧效果接连上线,促进了趣味性的达成,原来这是一位没有真才实学,只会虚张声势的摄影师。所谓的影展压根没有一位观众,用打扫大爷的话说:“票白送都没有人看”,唯一的观众是“托儿”。在影片开始我们就用镜头、音乐和台词揭露了这位摄影师的真实面貌,为影片增加讽刺效果。
我们使用了几次黑场,通过间断式的黑幕设置,使转场流畅自然,调动了观众好奇,预知结果的情绪。分屏的画面切换和升格镜头的运用加强了影片的趣味性和可视性。打印机音响效果的出现,画面的颜色调成蓝色暗调也是为了让观众顺理成章地接受接下来的悬念节奏,实现节奏一起一伏,张驰有度的转换。
在《欠曝》这部作品中,我们塑造了 “独立摄影师” 昕锐,名字与新锐同音,因为新锐摄影奖是我国当下针对青年摄影爱好者提供的最有影响力的摄影奖项之一。可是影片中的昕锐却学艺不精,自命不凡,活在空想的美好世界里,整日痴人说梦,还嘲笑打印店老板不懂艺术。这一人物的设计贴合现实生活,是现在一类青年人的代表,讽刺了那些不切实际、高谈阔论的人群。打印店店主胡生是主人公昕锐的朋友,心知肚明昕锐的能力,总是言语讽刺,但仍然附和跟随,在被恶势力威胁下不敢反抗、一味逃避。这两个人物通过语言、动作和略带夸张的表情展示了他们的幽默属性。
我们将这两个小人物搭配组合演绎出了一场啼笑皆非的闹剧,小人物的生活原本是活在自己自命不凡的世界里,有着自己对生活的执着和乐趣,却在一个机缘巧合中拍下了谋杀现场的照片,于是两股黑势力开始寻找这张证据。我们设计了没有改变的扁平人物,给出了开放结局。由于昕锐的摄影水平,杀人现场的照片是一张拍虚的照片。
影片的高潮内容出现在夜色下奔跑与追逐的场景,为了与此呼应,在拍摄结束后,我们的创作团队用摄像机记录了追逐过程的全部路线,然后用后期软件搭建3D立体效果的片头。大胆的反情节尝试,幽默诙谐的讽刺,小人物形象的嘲弄,紧凑悬疑的节奏,是这部影片的主要特点。希望通过这部轻松愉悦的作品表达我们“自嘲青春”的创作方式。
影视制作工作室是由年轻教师指导、学生为创作主体共同组建的影视制作团队。以影视短片制作、图片摄影、纪录片创作等领域为研究方向,为学生打造实践创作的平台。工作室每年都会吸纳学院专业成绩优秀的创新型人才,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师生共同完成创作任务。学院每年也会投入大量资金用于购买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的设备,为工作室提供精良的硬件支撑。
工作室的部分作品源于学生专业课堂的原创作业,教师会把教学中的优秀剧本或已有拍摄雏形并具有提升空间的作业引进工作室进行更深入地推敲、改造和打磨。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作业质量,最终变成优秀作品参展,此次获奖的《欠曝》就是学生作业经过再次打造的作品。
产学研用相结合一直是戏剧影视学院秉承的教学模式。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思路,使学生能在理论到实践的创新训练过程中,学习到更多扎实、有用的专业本领。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教学相长,产出了教学成果,提高了教研和科研能力,不断更新自身的艺术创作能力。
此次戏剧影视学院的两部作品同时在亚洲微电影节中获奖,给影视制作工作室师生带来极大的激励。通过不懈的努力和长久的探讨,我们积累了创作经验,逐步打造出成型的创作流程,更希望用创新的思维理念迎合国际影展的美学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