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莎莎
新疆库尔勒市巴州第二中学 新疆 库尔勒 841000
地理本身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其理论知识具有很强的严谨性。高中自然地理中包含的主要内容是自然界地理环境的发展规律,它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难点部分内容。高中地理教师把微课程引入到教学之中,能够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更清晰的认识相关知识点,对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具有积极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使学生受到启发,增强学生的地理知识掌握能力。
高中自然地理知识内容深奥而有神秘,研究性较强,在微课程的应用下,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此部分知识点,便于学生更深刻的掌握知识内容。自然地理中所包含的大部分内容是学生不熟悉的领域,很多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会有疑惑存在,利用微课程可以把相关内容用视频展示出来,让学生了解其中的演变过程,这样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印象。在当前的教育改革大背景下,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是高中地理教师的重要任务,实现学以致用目的。因此,地理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与革新极其重要,微课程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地理教学效率,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局有限,使学生受到了更好的教育。高中地理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变化,给予学生建设性建议。同时,高中地理教师要不断总结经验,反思实践教学,不断探索最好的教学方式。
(一)将微课程引入学生自主预习中。预习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能够增加学生对课时内容的了解,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跟上教师的讲解节奏。预习效果对课堂教学质量具有一定影响,自主预习并非简单的把章节内容大致浏览一遍,对其中的知识内容不进行研究,这样的预习并没有实效,反而会浪费时间。在课堂开始前,高中地理教师可以将微课程引入到预习中,帮助学生有效地进行预习。比如:以“气压带和风带”相关知识点为例,教材中的内容比较呆板,理论知识较强,学生在预习中可能无法理解其中的含义,预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有了微课程的应用,能够把这部分知识内容通过视频展示出来,学生在视频观看中,能够更好的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变化,通过直观的现象演示,会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那么学生接下来在课本预习中,自然能够更好的理解概述内容,发挥出预习应有的效果。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教师更加顺利地开展教学活动,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利用微课程突破自然地理中的重难点知识。高中地理教师要善于应用微课程来突破自然地理中的重难点知识,让学生透彻地掌握相关知识点。对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在教师有效的点拨下,有很大的可能性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学习方法和技巧是提升学习质量的关键,很多学生可能很认真的对待学习,能够看到他们为之所付出的艰辛努力,但可能就是无法把学习质量提升起来。高中地理教师对学生针对性的指导尤为重要,在自然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着重为学生讲解课本中的重难点知识,尽量让每位学生都能理解,让学生顺利地学习后续知识点。比如:以“气候类型及分布”相关知识点为例,这部分内容所涉及到的知识点比较多,需要学生记忆的知识点也多,有的气候类型具有相似特征,很容易在学生记忆时混淆。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此部分内容时,可以利用微课程把气候类型及对应的分布位置呈现出来,同时要包含对应的特征及带来的影响于其中,让学生全面了解对应气候相关的知识内容,帮助学生梳理好知识结构,这样便于学生更好的进行理解与记忆。值得注意的是,高中地理教师要了解学生,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便于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地理思维,从而才能在制定教学计划时综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出最优方案,并给予学生针对性建议,帮助学生找到最合适的学习方法,掌握学习技巧,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三)利用微课程丰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具有一定影响,自然地理知识内容繁多而复杂,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微课程在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丰富教学内容,便于教师带领学生更好分析相关知识点,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中地理教师在备课中,要对章节内容深入研究,剖析常见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更高效的学习知识。比如:以“大气运动”相关知识点为例,高中地理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程把大气运动相关知识点完整的体现出来,让学生直观看到在大气环流下所产生的现象,了解气压带和极峰的关系,教师可以对相关知识进行拓展,以此来启发学生思维,促使学生积极地参到学习中。高中地理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自然地理知识点时,要善于对学生提出关键性问题,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便于学生日后自主深入探索知识内容,从而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
总而言之,自然地理知识内容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难点部分,把微课程应用在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微课程的应用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能够把教学内容形象地呈现出来,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中地理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发挥微课程所带来的积极作用,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