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柏生
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中等专业技术学校 江西 赣州 342200
任务驱动教学法,一般意义上指教师等教育工作者通过设置隐含教育任务所带有的知识点,结合理论实际,提出问题,设置任务[1]。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自我驱动下,有效激发自我能动性,主动为解决实际问题而进行解离、构建、得出方案三步,同时拥有培养使用各种管道进行资料收集、组建团队进行团队合作的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专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能帮助中专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加强运用能力与培养创新能力的作用。
在中专教育中,信息技术将会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学生对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更加偏重于技术应用而非理论研习。当此,信息技术之课程教育设计,应强调受教育者的实践能力与动手能力,佐以信息科学理论的基本构建。在这些形式的驱动下,任务驱动法在现代中专信息技术教育中将调动学生之主观能动性,对所提任务,所遇问题进行分析,主动解决问题而非被动接收技术。通过明确知识点,接受教育指导帮助下解决问题,通晓办法,最后完成对所学知识技术进行有效建构。任务驱动教学法对技术偏向型教育拥有不可替代的普适性,尤其适用于计算机信息大类。更加于此教育教学过程中,激励学生求学信心,完善中专教育的现代化建设,培养出拥有独立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学生。
(一)中专信息技术教育中施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有以下需要把握的要点:
其一、教师在任务中要发挥主观引导的作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中教师有设计教学过程的义务,即使是在学生谋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时,也要通过进行合理引导与评价、应用优势教育的教育理论,进行正确的学法指导,以培养其创新精神与探索意识。在团队合作中,切合中专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增加或减少任务难度,维系学生注意力,维护团队合作在具体任务中的比重。
其二、诱导学生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与优异的创造性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非与生俱来,通过合理的观察、分析、解离、架构、提出方案这五步,结合信息技术课堂所特有的操作实践性[2]。令其可以主动参与到教育教学过程中来,运用课堂或自学的信息技术知识完成教学任务,在各类实际情景之中灵活完成目的,实现举一隅而以三隅反的教学效果。
其三、教学任务设置时把握内容建构
在中专课堂上,信息技术教育任务应该以明确课题为主线,促使学生有目的性的进行教学活动。例如:学习制作带有动画效果的电子演示文稿(PPT)时,设置任务“介绍家乡特产”。学生每三人一组,分别负责搜集资料、演示稿制作与上台讲演。在此过程中逐步完成对电子演示稿技术的自我学习,同时对现代信息检索技术进行熟悉,促使学生进行团队合作。
(二)在任务驱动教学法被具体应用于中专信息技术时,实施过程如下:第一、营造学习情境、布置课题任务
设计课题任务为任务驱动法的首善之事。该部分需要教师考量课程目标,针对中专学生的身心特点,统筹规划教学内容。对于中专学生,单节课程任务量不宜过多,难点应设置一二,总量不宜太过简略。普适来说,课程设计可以以下三种方式驱动:1.明确任务要求,给予任务模板,使学生依样画葫芦。此方式适用于初次接触的知识点大类。2.部分内容依照既有样式,另一部分给予一定自主性。此方式适用于整教学单元的中端。3.任务只提出主题、原则,将整体任务的自主权尽数交还于学生,教师只把握大致方向。此方式适用于整个教学单元完成后,进行阶段性教育总结。
第二、引导课程任务、解决存在问题
自由的探讨问题、分析问题为整个任务驱动法的重中之重,是课堂气氛最为活跃的时候。教师要尽量少的干预讨论,只在大方向上维持讨论方向。除此之外,教师应把握好讨论进度,在关键节点抛出问题,如“文稿动画效果的分类”、“切换文稿时的背景音乐”等。这些问题部分应当是可查的,部分应当使学生自我检索学习,即隐含着本课堂的新知识点。与此同时,教师应适当引导学生自我发现新的问题。
第三、寻找解决方案、完成课题任务
设置如“制作带有动画效果的电子演示文稿”的课题任务时,学生应当与教师同时参与制作过程。教育工作者走进学生中间,聆听学生提出既有问题的解决方案,参与探讨解决新问题的新方案。教师应该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关线索,比如如何获取相关资料?如何寻求相关帮助等。同时,每每完成课题阶段性任务,教师应给予适当的鼓励,如排出进度第一的小组等。该阶段的教育工作者应当是一个被动的指导者、主动的观察者、彻底的辅助者。让每位学生参与进教学活动中,开放式的参与任务,观察每位学生的进度,辅导每位学生遇到的心理难点,及时加以帮助与引导。
第三、评价任务过程、完成课题总结
教育教学工作总要达到教学目标,发现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纠正一些新发现的不当方法。在整体课题任务结束之后,对学生小组或个人的任务成果进行讲评和结语[3]。
其具体内容包括:是否巩固了整学期应有的知识体系;新知识体系的操作与理解;精熟专业操作与具体知识运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自我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等。此外收集学生对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意见与建议,对整体教学过程的进一步优化,亦是教师之责任。
在中专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一体式教学法,针对信息技术特有的可操作性,引导学生自我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种新形式的课堂互动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育工作者仅是主动的设计者、主动的引导者、主动的观察者。随着全面深化改革,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必然会出现更多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方法。仅在中专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任务驱动教学法还可能遇到新的问题,教学实践者只有不断检讨与完善才能进一步推动中专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