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淼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实施持续推进,人们对教育教学有了新的认知与思考,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素质教育理念和核心素养诉求成为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追求的新的教学目标。新形势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也需要转变创新。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根据新课标倡导理念转变思想,创新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率,以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受到教学理念的束缚,教师往往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展开课程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师生之间缺乏互动交流,不利于课堂教学氛围的活跃,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率受到影响。新課程背景下,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能够创新各种教学手段促进语文课堂效率的提升。本文从利用信息技术、重视提问教学、合作探究教学和分层次教学等四个方面出发探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
一、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策略,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手段与教学活动结合越来越紧密,小学语文对培养学生思维及想象力形成有积极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创设全新的学习情境,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活动中。
比如,在教学《我们成功了》一课时,我通过采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画面,吸引学生注意,再结合申奥成功时宣告的新闻视频,利用多彩的画面和激动人心的场面感染学生,并通过多媒体向学生介绍当时的背景,有了情感体验的奠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课堂氛围活跃,语文教学有效性提高。
二、运用问题驱动教学策略,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行是知之路,学非问不明。”陶行知先生的这句话充分说明了“问”的重要性,教师“提问”和学生“答问”是关键的教学环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提出合理恰当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深入的思考,在师生有效互动中不断帮助学生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从而有效提升学习效果,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比如,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时,在观看汶川地震相关影像资料带来学生生命震撼后,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文章的结尾说‘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了不起体现在哪里?”通过提出问题引学生思考探究,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如,在教学《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时,我通过提问引学生思考:
“生活中你见过什么桥?你觉得文章题目起得好吗?看到这个题目,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读完课文,你知道这篇材中的内容,积极为学生探究学习搭建平台,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让课堂教学绽放光彩。
比如,在教学《晏子使楚》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充分认识晏子这个人物形象,我在课前布置了探究任务:分小组通过多种途径查阅关于晏子的史实资料,分析资料中晏子的性格特点,在访问楚国前他做了哪些事情反映了他的聪明智慧?为什么齐王不派别人出使楚国呢?在探究过程中,小组学生通过多媒体搜集查阅相关资料,在整理分析中对晏子的人物特点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课堂教学中,通过全班交流讨论,进一步补充和完善资料。由于课前有了探究任务的有效完成,学生在进行课文内容的学习时,就能很容易理解其中的知识。
四、运用分层次教学策略,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基础、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差异。新课程改革强调要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理念,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语文教师要秉承因材施教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层次化教学目标,尽可能让每位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比如,在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我针对学生对语文知识的不同掌握情况,分别设置了不同的作业。针对语文基础知识较好的学生,我让学生课下为《鸟的天堂》写一篇完整的解说词,或借鉴文章写作思路写一篇自己印象深刻的旅游景点游记文章;针对基础中等的学生,我让学生把握动静结合的表达方式,写一段描写景点的文字;基础相对较为薄弱的学生,则安排他们不仅能熟练背诵课文,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词,还能针对文章中的优美句子进行仿写。通过多层次设计教学,更有针对性地让每位学生取得进步,强化了课堂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课堂的有效实施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创新自身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精准分析教材内容,选择恰当的方式展开教学,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确保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有效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孙凤艳.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J].中国校外教育,2017(33):138.
[2]秦桂花.如何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升[J].学周刊,201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