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凯楠
(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北京102300)
膝关节增生性骨关节病是临床常见疾病,但其进展较为缓慢,也被称为退行性骨关节炎[1]。本病多发于老年人群,且随着中国老龄化现象的不断加剧,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临床应用常规手术和药物进行治疗,但效果均有限。近年来,针灸联合推拿与中药治疗本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但仍需要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笔者以116例膝关节增生性骨关节病患者进行了本次研究,现将研究过程及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2月至2017年6月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收治的116例膝关节增生性骨关节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男27例,女31例;年龄53~80岁,平均(62.6±5.6)岁;病程7~81 d,平均(28.4±3.4)d;左膝发病18例,右膝发病15例,双膝发病25例。研究组男25例,女33例;年龄55~82岁,平均(62.9±5.7)岁;病程8~83 d,平均(28.4±3.4)d;左膝发病16例,右膝发病16例,双膝发病2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发病位置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诊断标准 以美国风湿病学会2001年制定的膝关节增生性骨关节病诊断标准[3]及膝关节X线为诊断依据,排除类风湿、风湿性、感染性、结核性关节炎及创伤性膝部疾病。膝关节疼痛患者满足下列中的3项便可做出诊断:年龄在50岁以上;关节活动时伴有骨响声;晨僵小于30 min;有骨压痛;经膝部检查为骨性肥大;放射科检查显示有骨赘形成;骨膜升温不明显。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了解研究的整个过程,且自愿参与研究。
1.4 排除标准 伴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类疾病或肝肾及造血系统疾病或内分泌系统等原发性疾病者;合并症影响关节者;精神类疾病者。
2.1 对照组 予以强膝汤内服。组方:独活30 g,丹参、怀牛膝、桑寄生、白芍、狗脊、杜仲、当归、川芎、黄芩片与茯苓各20 g,熟地黄、补骨脂、鸡血藤、防风、威灵仙、秦艽、木瓜各15 g;湿重者,加茯苓20 g;寒盛者,加干姜与肉桂各10 g,附片5 g;痰瘀相兼者,加芥子19 g,乳香19 g,没药19 g;疼痛剧烈者,加制川乌5 g,制草乌5 g。每日1剂,水煎服,连续服用14 d。
2.2 研究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针刺联合推拿治疗。①推拿治疗:患者取卧位,分别对患肢内外膝眼、梁丘、足三里、冲门、阳陵泉、血海及委中等穴位予以一指禅推法;推拿患者内收肌腱、肱二头肌、肱四头肌及跟腱,然后法施于腓肠肌内外侧头、肱二头肌、肱四头肌与内收肌的位置,医者握住患肢的踝关节,托住患处关节窝下,进行持续的牵拉,旋转的同时活动膝关节;用掌心扣紧髌骨,顺逆时针揉动2 min[4]。②针刺治疗:推拿治疗后立即进行针刺治疗。主穴取阳陵泉、足三里及外膝眼,配穴取梁丘、阿是穴、血海与阴陵泉,快速进针,得气后留针30 min。应用0.45 mm×70 mm针灸针,直刺深度为25 mm。患者均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14 d。
3.1 观察指标 视觉模拟(VSA)评分。0分为无痛;3分以下为轻微疼痛,能够忍受;4~6为分疼痛影响睡眠,但尚可忍受;7~10分为疼痛渐强烈,且疼痛难忍,影响睡眠与食欲。
3.2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关节功能基本趋于正常,能够正常工作和生活;有效:膝关节压痛及疼痛明显缓解,膝关节的活动功能显著改善;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显著变化或者有恶化趋势。
3.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或组内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4 结果
(1)VSA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VS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SA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膝关节增生性骨关节病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膝关节增生性骨关节病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58 8.46±1.17 1.24±0.42△▲对照组 58 8.27±1.19 6.34±0.78△
(2)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膝关节增生性骨关节病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膝关节增生性骨关节病是临床上常见的老年疾病,以内应力平衡失调导致软骨的面积超出正常范围为发病的主要原因,患者一旦发病均有较为严重的疼痛感,对日常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5]。
膝关节增生性骨关节病在中医中属于“骨痹”范畴,通常认为是肝肾不足,筋脉失养,风寒湿邪入侵,经络阻滞不畅与血气运行不畅导致[6]。对照组给予强膝汤治疗,方中独活、桑寄生、牛膝、川芎祛风散寒,狗脊、杜仲、生地黄、熟地黄、当归、木瓜滋阴养筋,湿者加茯苓,寒者加干姜、肉桂,痛剧者加川乌、草乌,共奏活血行气、舒筋活络之功效。研究组在强膝汤的基础上增加针刺和推拿。针刺阿是穴、阳陵泉、梁丘、足三里、内外膝眼、阴陵泉与血海,能改善患者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无菌性炎症的快速吸收,达到缓解痉挛的功效;针刺脾胃二经的穴位,有健脾胃、滋养肌肉的功效。针刺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炎症、松解粘连、温煦滋养关节,具有温补、通络止痛及散邪之功效[7]。推拿能改善膝关节损伤及韧带等软组织的异常,以及关节内压力不平衡的情况,减轻因血液循环瘀滞而导致的肢体障碍与代谢产物的积聚,打破因疼痛、炎症与肌痉挛出现的恶性循环,同时还可正骨顺筋与滑利关节,达到促进软骨功能快速恢复的目的[5]。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VAS评分、临床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针刺推拿配合中药治疗膝关节增生性关节病,不仅提高了临床疗效,而且有效缓解了疼痛,具有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