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汝专 谢春燕 谢小芳 盘丽娟 谭高小
压疮是长期卧床或瘫痪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目前临床上已将压疮的发生作为患者预后的重要评估指标之一, 因此临床上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压疮预防及护理, 以使高危压疮患者获得最佳的护理体验, 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1]。本研究通过采用水胶体敷料预防和治疗压疮, 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12 月~2018 年5 月本院收治的84 例高危压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压疮创口均为1 处, 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42 例。观察组患者中, 男25 例, 女17 例;年龄25~75 岁, 平均年龄(61.25±6.61)岁;压疮分期:Ⅰ、Ⅱ期创口26 处, Ⅲ期创口12 处, Ⅳ期创口4 处。对照组患者中, 男23 例, 女19 例;年龄28~79 岁, 平均年龄(61.20±6.67)岁;压疮分期:Ⅰ、Ⅱ期创口22 处, Ⅲ期创口14 处, Ⅳ期创口6 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采用水胶体敷料护理。护理人员需配合临床医师完成治疗工作, 对于Ⅰ~Ⅱ期压疮患者应首先用生理盐水进行清洗, 清洗干净后外涂0.3%的碘伏溶液, 对于已经出现水泡的患者, 应先用针头抽吸出水泡内的液体, 再外涂碘伏, 干燥后采用水胶体敷料外贴, 注意敷料的大小应距压疮边缘≥2 cm, 一般5 d 左右更换1 次, 若渗液面积超过原有敷料面积的2/3 时也应立即更换敷料;Ⅲ期患者应先用双氧水消毒, 清除创面内的腐烂组织后, 首先用生理盐水进行清洗, 清洗干净后外涂0.3%的碘伏溶液, 外贴水胶体敷料, 一般3 d 左右更换1 次, 同样当渗液面积超过原有敷料面积的2/3 时也应立即更换敷料, 部分患者可外涂多爱肤软膏以促进肉芽组织生长;Ⅳ期患者需要采用外科手术来清除创面腐烂和坏死组织, 填充水解胶予促进坏死组织清除, 外贴水胶体敷料, 一般2 d 左右更换1 次, 治疗后加强患者的创口观察, 常规使用抗生素积极预防感染, 做好患者的生活等护理。
1.2.2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护理。对于Ⅰ~Ⅱ期压疮患者应首先用生理盐水进行清洗, 清洗干净后外涂0.3%的碘伏溶液;对于已经出现水泡的患者, 应先用针头抽吸出水泡内的液体再外涂碘伏, 外贴无菌纱布;Ⅲ期患者应先用双氧水消毒, 清除创面内的腐烂组织后, 首先用生理盐水进行清洗, 清洗干净后外涂0.3%的碘伏溶液, 同时需要配合红外线照射治疗, 1~2 次/d, 红外线照射治疗中须严格预防皮肤烫伤;Ⅳ期患者需要采用外科手术来清除创面腐烂组织和坏死组织, 并对创口进行常规消毒和加压包扎, 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 积极预防感染, 做好患者的创口护理和生活护理[2]。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每次预防压疮平均护理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护理前后Branden 量表评分、生存质量评分。Branden 量表评分越高, 提示压疮程度越高;生存质量评分采用简明36 项健康状况问卷(SF-36)进行判定, 评分越高表示生存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每次预防压疮平均护理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每次预防压疮平均护理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Branden 量表评分、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前, 两组患者Branden 量表评分、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观察组患者Branden量表评分(12.34±3.07)分、生存质量评分(97.28±6.99)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5.26±3.02)、(83.07±10.20)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每次预防压疮平均护理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每次预防压疮平均护理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 ±s)
注:与对照组比较, a P<0.05
组别 例数 每次预防压疮平均护理时间(min) 住院时间(d)观察组 42 7.22±3.00a 21.21±3.56a对照组 42 9.39±3.02 27.87±3.87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Branden 量表评分、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s, 分)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Branden 量表评分、生存质量评分比较( ±s,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 a P<0.05
组别 例数 Branden 量表评分 生存质量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42 19.56±3.21 12.34±3.07a 58.28±3.98 97.28±6.99a对照组 42 19.26±3.32 15.26±3.02 58.22±3.76 83.07±10.20
压疮是一种临床常见并发症, 对于长期卧床和瘫痪患者应做好压疮的预防工作, 而对于已经发生压疮的患者, 应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和全身营养支持[3]。传统的干性愈合理论认为压疮创口需要在干燥环境中愈合, 但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 部分学者在相关临床研究中指出传统的压疮治疗方法不利于促进创口愈合, 并可能会引起创面粘连, 造成二次损伤, 进而可增加患者的痛苦, 并且可能会延长治疗的时间[4]。湿性环境下创面愈合理论目前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水胶体敷料由有羧甲基纤维素钠、动物胶、果胶等成分共同组成的混合物, 水胶体敷料能有效吸收创面渗液, 并形成半凝胶固体附着于压疮表面, 可形成一个闭合的敷料屏障, 有助于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并可促进创口愈合, 并且水胶体敷料不会与创面粘连, 因此不会造成二次损伤, 具有较高的临床安全性和可靠性[5,6]。
本研究中, 观察组采用水胶体敷料护理, 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每次预防压疮平均护理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 两组患者Branden 量表评分、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 观察组患者Branden 量表评分(12.34±3.07)分、生存质量评分(97.28± 6.99)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5.26±3.02)、(83.07±10.20)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水胶体敷料的临床安全性好, 治疗效果优越, 有助于降低护理人员的压疮护理时间, 可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并可改善压疮患者的生存质量, 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