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娟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是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 近年来该病发病率呈现逐渐升高趋势。有研究显示, 肺部感染、长期吸烟、大气污染等因素会引发慢性支气管炎, 该病反复发作会造成支气管腔狭窄或阻塞, 致使支气管远端肺泡压力升高或出现过度膨胀, 弱化了肺泡壁弹性, 从而引发慢性阻塞性肺气肿[1]。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具有起病缓慢、病程长、预后差的特点, 以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表现, 在病情不断加重的情况下, 患者呼吸急促的症状也会随之加重, 甚至会出现呼吸困难, 对患者造成了巨大的痛苦, 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2]。本研究选取2017 年1 月~2018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40 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 对其采取整体护理措施, 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 现将研究结果具体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1 月~2018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80 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临床诊断标准, 且经肺部X 线及实验室检查证实;排除合并心、肝、肾功能不全者, 患有恶性肿瘤者, 存在精神或意识障碍者。本研究已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40 例。实验组患者中, 男23 例, 女17 例;年龄35~74 岁, 平均年龄(54.5±6.6)岁;病程1~6 年, 平均病程(3.5±1.2)年。对照组患者中, 男24 例, 女16 例;年龄37~76 岁, 平均年龄(56.5±6.8)岁;病程1~8 年, 平均病程(4.2±2.3)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 即营造良好的病房环境、保暖防寒护理、预防坠床及跌倒、健康宣教等。实验组患者采取整体护理, 具体内容如下。
1.2.1 心理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由于疾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 容易出现明显的焦虑、烦躁、抑郁等负面情绪, 护理人员要耐心对其进行开导, 多列举治疗成功案例, 鼓励患者树立治疗信心。同时, 多与患者沟通、交流, 减轻其孤独感, 缩短护患间距离, 提高治疗依从性。
1.2.2 用药护理 严格遵照医嘱给予抗感染、祛痰、解痉平喘药物, 并密切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 如果有强烈不良反应者要立即停药观察, 茶碱类药物要控制好浓度及滴速。
1.2.3 氧疗护理 急性期持续低流量吸氧, 氧流量设定为1.5~2.0 L/min, 浓度为25%~30%, 缓解期氧分压为7.35 kPa, 吸氧时间以昼夜持续吸氧15 h 为宜。
1.2.4 排痰护理 教会患者正确排痰方法, 指导深呼吸4~ 5 次, 然后屏息片刻, 随后咳嗽, 咳出深部痰液。对痰液粘稠不易排出者, 鼓励多饮水, 每日饮水量在2500~3000 ml, 或者给予5 mg 地塞米松与α-糜蛋白酶、8 万U 庆大霉素+20 ml 生理盐水雾化吸入, 以促进痰液稀释, 必要时进行机械吸痰。
1.2.5 呼吸运动 指导患者进行缩唇呼吸, 让患者用鼻吸气然后经口呼出, 呼气时嘴做吹口哨状, 吸气与呼气比为1∶2, 8~10 次/min, 2 次/d。同时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 取端坐位, 收腹经口呼气, 鼓腹经鼻吸气, 5~10 min/次, 3~5 次/d。
1.2.6 饮食护理 每日摄取高蛋白、足够热量食物, 补充适量维生素与纤维素, 以预防便秘, 减少食用辛辣、生冷、坚硬的食物, 避免引起呛咳及肠胃不适。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疗效判定标准:干预后, 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均消失, 为显效;干预后, 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明显减轻, 为有效;干预后, 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无变化, 甚至加重, 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采用SGRQ 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生活质量, 包括疾病影响、活动受限、呼吸症状3 个方面, 总分0~100 分, 分数越低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干预后, 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 P=0.043<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后, 实验组患者的SGRQ 中的疾病影响、活动受限、呼吸症状评分分别为(51.2±4.5)、(52.3±7.6)、(54.2±5.3)分,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5.3±3.6)、(65.4±4.8)、(66.3±7.9)分,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 分)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 a P<0.05
组别 例数 疾病影响 活动受限 呼吸症状实验组 40 51.2±4.5a 52.3±7.6a 54.2±5.3a对照组 40 65.3±3.6 65.4±4.8 66.3±7.9 t 15.474 9.217 8.044 P 0.000 0000 0.000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早期以轻度喘息、疲乏为症状表现, 在病情不断进展的情况下, 症状也会不断加重, 致使疾病反复发作, 不仅会增加患者的身体痛苦, 更会引发负面情绪, 从而影响疾病的康复进程[3]。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 对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不良情绪有着积极意义。整体护理是指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 进一步完善护理内容、扩充护理范围, 使护理干预变得更加深入化、具体化。本研究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措施, 主要包括心理护理、用药护理、氧疗护理、排痰护理、呼吸运动及饮食护理, 不仅兼顾了患者身心各个方面, 而且心理护理还能够帮助其树立治疗信心, 提高治疗依从性[4]。通过用药护理保证了用药的规范性及安全性;氧疗护理可有效纠正患者的缺氧状态, 改善呼吸困难症状;通过排痰护理, 能够有效促进患者排痰, 减轻其咳嗽及呼吸困难症状;每日进行呼吸运动, 即缩唇呼吸与腹式呼吸相结合, 可增加呼吸肌耐力, 减轻呼吸困难程度, 预防呼吸肌疲劳及呼吸衰竭[5-8]。
本研究结果显示, 经干预后, 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 P=0.043<0.05)。干预后, 实验组患者的SGRQ 中的疾病影响、活动受限、呼吸症状评分分别为(51.2±4.5)、(52.3±7.6)、(54.2±5.3)分,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5.3±3.6)、(65.4±4.8)、(66.3±7.9)分,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表明, 实施整体护理措施是以减轻或消除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预后为目的, 实施全面、具体的护理干预措施, 在减轻患者身体不适的同时, 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从而促进疾病更快恢复。
综上所述, 对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实施整体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 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