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莉 林水容 穆恩
医护人员在抢救治疗过程中, 为了维持患者的呼吸, 通常会为其建立人工气道, 并利用呼吸机辅助通气[1]。但由于ICU 危重患者病情较重, 需长期气管插管, 患者极易产生恐惧、躁动等强烈应激反应, 可能会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 甚至危及生命。临床通常选用镇静镇痛药物以减轻患者应激反应, 但市面上镇静镇痛药物种类较多, 效果不一。本研究通过对106 例ICU 危重患者分组后采用不同的镇静方案, 旨在探讨瑞芬太尼联合咪唑安定镇痛镇静方案在ICU 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6 月~2018 年6 月就诊于本院的106 例ICU 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每组53 例。对照组患者中, 男29 例, 女24 例;年龄21~57 岁, 平均年龄(32.58±8.47)岁;体重52~79 kg, 平均体重(65.27±5.23)kg。研究组患者中, 男28 例, 女25 例;年龄22~58 岁, 平均年龄(32.83±8.55)岁;体重52~79 kg, 平均体重(65.31±5.16)kg。本研究内容上报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并获批准, 患者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ICU 危重患者;需要进行机械通气患者, 且机械通气预期时间≥24 h;患者家属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存在严重精神疾病、不能配合观察者;妊娠或哺乳期患者;对研究药物过敏者;服用过催眠药物、抗精神病药物者;有酗酒史患者;曾接受神经外科手术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抗感染、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失衡、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瑞芬太尼镇静治疗, 通过静脉注射用微量泵将100 μg/ml 浓度的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143315)泵入, 泵注速率0.2~0.3 ml/(kg·h)。研究组患者采用瑞芬太尼联合咪唑安定镇痛镇静方案, 瑞芬太尼用法用量同对照组, 同时泵入0.15~0.2 mg/(kg·h)咪唑安定(浙江九旭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113387)。两组患者均每3 h 评估1 次镇静镇痛效果, 并据此调整药物用量, 使Ramsay 评分维持在4~6 分。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患者的镇静效果, 包括镇静起效时间、Ramsay 评分达到2~4 分时间以及Ramsay评分[2], Ramsay 评分标准:患者躁动、焦虑, 为1 分;患者安静, 可配合, 为2 分;患者对于指令有反应, 为3 分;患者嗜睡, 对声音、触觉刺激反应较迅速, 为4 分;患者嗜睡, 对较大声音或触觉反应较迟钝, 为5 分;患者嗜睡, 对声音、触觉刺激无反应, 为6 分;其中镇静适度为2~4 分。②比较两组患者镇静前、镇静24 h 后生命体征变化, 包括HR、RR及MAP。③比较两组患者低血压、高血压、心动过速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镇静效果比较 研究组患者镇静起效时间、Ramsay 评分达到2~4 分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Ramsay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镇静前后各项生命体征比较 两组患者镇静前HR、RR 及MAP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镇静后HR、RR、MAP 水平均明显低于镇静前, 且研究组HR、RR、MAP 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5%,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6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镇静效果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镇静效果比较( ±s)
注:与对照组比较, a P<0.05
组别 例数 镇静起效时间(s) Ramsay 评分达到2~4 分时间(min) Ramsay 评分(分)对照组 53 57.37±9.72 30.11±12.75 2.19±0.42研究组 53 16.28±4.89a 21.49±10.83a 3.34±0.57a t 27.493 3.751 11.825 P 0.000 0.000 0.000
表2 两组患者镇静前后各项生命体征比较( ±s)
表2 两组患者镇静前后各项生命体征比较( ±s)
注:与本组镇静前比较, a P<0.05;与对照组镇静后比较, b P<0.05;1 mm Hg=0.133 kPa
组别 例数 HR(次/min) RR(次/min) MAP(mm Hg)镇静前 镇静后 镇静前 镇静后 镇静前 镇静后对照组 53 126.58±13.45 90.62±10.33a 16.24±2.89 12.39±2.27a 114.64±7.73 89.16±6.92a研究组 53 127.31±13.51 85.19±9.72ab 16.30±2.94 11.17±1.34ab 115.38±7.65 82.33±6.11ab t 0.279 2.787 0.106 3.369 0.495 5.386 P 0.781 0.006 0.916 0.001 0.621 0.000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由于大多数患者不能耐受气管插管, 加上ICU 危重患者长期处于紧张、恐慌的负面情绪下, 导致患者产生强烈应激反应, 增加耗氧量, 造成器官损伤, 引发多种心肺并发症, 因此镇痛镇静治疗对于ICU 危重患者来说至关重要。但镇痛镇静治疗有利有弊, 合理的镇静镇痛药物可降低患者应激反应, 保护器官, 规避并发症发生风险;不合理的镇静镇痛药物则会延长患者通气时间及清醒时间, 增加谵妄的发生风险。因此选择安全、高效的镇静药物具有重要意义[3]。
本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组镇静起效时间、Ramsay 评分达到2~4 分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Ramsay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且镇静后HR、RR、MAP 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不良反应发生率7.5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64%,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表明瑞芬太尼联合咪唑安定能够提升ICU 危重患者镇静效果, 稳定生命体征, 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究其原因, 咪唑安定是一种苯二氮类药物, 可溶于水, 在人体内可完全代谢为羟基咪达唑仑, 葡萄糖醛酸与羟基咪达唑仑可结合成为一种无活性的代谢物, 起到镇静的作用;且该药物在人体内可短时间发挥作用, 并快速排出体外, 无残留效应。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型超短效镇痛药物, 可对气管插管引起的应激反应产生抑制, 具有起效迅速、作用时间短、排出体外快、镇静效果显著等特点, 且其代谢与气管功能无关, 适用于肝肾功能障碍者[4]。瑞芬太尼和咪唑安定联合使用, 可发挥协同作用, 加强对中枢的抑制, 降低毒副作用, 且可大幅减少每种药物用量, 从而减少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缩短患者术后意识恢复时间[5,6]。
综上所述, 对ICU 危重患者应用瑞芬太尼联合咪唑安定可提升镇静效果, 改善患者生命体征, 同时有助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