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红,胡丹丹,潘雪静
(德州市陵城区检验检测中心,山东 德州 253500)
黄曲霉毒素污染是深受食品和农产品行业关注的问题,小麦等粮食作物,在湿热条件下储藏时容易受到黄曲霉污染,产生黄曲霉毒素,人和动物摄入或皮肤接触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粮食时,会引发多种中毒症状甚至死亡[1]。黄曲霉毒素主要是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次生有毒代谢产物,是一类具有较强毒性和致癌性的二氢呋喃香豆素衍生物,其中,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简写为 AFTB1)的致癌性最强,是诱发恶性肿瘤原发性肝细胞癌的主要因素之一[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2761-2017中规定黄曲霉毒素B1在小麦等谷物中最大限量为5.0 μg/kg[3]。近年来,由于全球的气候变暖,小麦等谷物被黄曲霉毒素侵害的程度及范围均呈上升趋势[4],因此,开发快速高效的分析方法检测粮食作物中黄曲霉毒素B1对于保障粮食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常见的黄曲霉毒素B1检测方法主要为薄层色谱法(TLC)[5-6]、酶联免疫法(ELISA)[7]、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8-9]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10-11]。薄层色谱法和酶联免疫法操作简单,但容易出现假阳性,定量效果较差,不适用为最终确证;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需要配备价格昂贵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检测成本较高,应用受到一定限制。高效液相色谱法(荧光检测)是黄曲霉毒素B1分析最常用的分析方法,本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一方面采用了光化学衍生器进行柱后衍生,既增强了AFTB1的检测灵敏度,又避免了化学衍生过程带来的试剂污染;另一方面改进了AFTB1的提取过程和固相萃取洗脱过程,AFTB1的回收率可提升至98.3%。与传统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曲霉毒素B1相比,本方法快速高效、重现性好、检出限更低、回收率更高、有机溶剂消耗少,为后续黄曲霉毒素 B1分析检测的研究提供了有力参考,适用于小麦等粮食作物中黄曲霉毒素B1的批量检测。
黄曲霉毒素B1标准品:2μg/mL,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乙腈、甲醇:色谱纯,Fisher公司;黄曲霉毒素B1免疫亲和柱:3mL,北京康源泰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Waters e2695高效液相色谱仪(配荧光检测器);XDB-C18色谱柱,5μm×4.6mm×250mm;FA2004万分之一天平:上海舜宇恒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柱后光化学衍生器:北京华安麦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FSH-2H可调高速匀浆机:金坛区西城新锐仪器厂;TDZ5-WS离心机: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湘仪离心机仪器有限公司;氮吹仪。
1.3.1 黄曲霉毒素B1标准溶液的配制
将黄曲霉毒素B1标准溶液(2μg/mL)1mL转移至10mL容量瓶中,用乙腈定容至刻度,配制成浓度为200ng/mL黄曲霉毒素B1标准储备液。
分别吸取标准储备液5,25,100,250,500,1000,2000μL 至 10 mL容量瓶中,流动相定容,得到浓度点为0.1,0.5,2.0,5.0,10.0,20.0,40.0ng/mL的标准工作曲线溶液。
1.3.2 样品前处理
称取均匀的小麦试样5 g于50 mL具塞离心管中,加入乙腈-水溶液(84∶ 16,v/v)25.0 mL进行提取,涡旋混匀,10000 r/min均质3min,在10000 r/min下离心5min,取上清液备用。
取15 mL上清液加入30 mL水稀释,用玻璃纤维滤纸过滤,移取15mL稀释液,过免疫亲和柱净化,流速不超过1mL/min,确保黄曲霉毒素B1完全被吸附。用10mL水分两次淋洗免疫亲和柱以除去杂质,抽干小柱,弃去全部流出液。加入3mL甲醇洗脱样品,收集全部流出液,流出液经N2吹干,准确加入1.0 mL色谱级甲醇复溶样品,混匀30 s,过0.22μm滤膜后待测。
1.3.3 色谱条件
进样量20μL;柱温40℃;流速1mL/min;流动相:甲醇∶ 水=55∶ 45;激发波长:360nm,发射波长:440nm;分析时间为15min。
文献中AFTB1经免疫亲和柱净化后,只加入1 mL甲醇进行洗脱,但研究发现,加入1 mL甲醇洗脱后上机测定,AFTB1的回收率仅为80%左右。因此考虑,1mL甲醇并不能完全洗脱免疫亲和柱中吸附的AFTB1。设计实验分3次向同一待洗脱的免疫亲和柱中加入1mL甲醇进行洗脱,每次均抽干小柱,分别收集三次洗脱液进行HPLC分析,结果发现:第一次洗脱后AFTB1的回收率为80%,第二次洗脱后AFTB1的回收率为16%,第三次洗脱后AFTB1的回收率才几乎为0。因此本文采用洗脱液体积为3mL,收集到的洗脱液经N2吹干后,再准确加入1.0 mL甲醇复溶样品,待HPLC分析。
GB 5009.22-2016中给出了两种提取溶液:甲醇-水和乙腈-水,本文以此为突破点,分别研究了甲醇-水系列(甲醇的体积分数分别为30%、50%、70%、84%和90%)和乙腈-水系列(乙腈的体积分数分别为30%、50%、70%、84%和90%)作为提取溶液时黄曲霉毒素B1的回收情况,结果见表1。通过比较发现V(乙腈)∶ V(水)=84∶ 16作为提取溶液时提取效率最好,黄曲霉毒素B1的回收率最高,可达到98.3%,因此本文选择V(乙腈)∶ V(水)=84∶ 16作为最优提取溶液。
表1 提取液对黄曲霉毒素B1回收率影响
表1(续)
按优化后的方法对已配置好的AFTB1准工作曲线溶液进行HPLC测定,以色谱峰面积为纵坐标,AFTB1含量为横坐标,绘制校正曲线(如图1)。AFTB1在0.1~40.0 ng/mL浓度范围内成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y=1037582x-126713,相关系数r2=0.9999,方法检出限为0.02 μg/kg(S/N=3)。
图1 AFTB1标准曲线
在小麦样品中分别加入3个水平的AFTB1标准品,按优化后的处理方法每个水平平行处理6次,测定样品中AFTB1浓度(图2为小麦试样色谱图,图3 为小麦试样加标色谱图),测试结果见表1,AFTB1的回收率为92.0%~98.3%,相对标准偏差RSD<3%。
图2 小麦色谱图
图3 小麦(加标)色谱图
表2 样品中加标回收率和精密度试验结果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柱后光化学衍生-荧光检测的分析方法测定小麦中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通过改进AFTB1的提取过程和固相萃取洗脱过程,优化了样品的前处理。在最优条件下,AFTB1在0.1~40.0 ng/mL范围内线性良好,方法检出限可达到0.02μg/kg(S/N=3),三个水平的加标回收率在92.0%~98.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3%。本研究检出限更低、回收率更高,适用性强,为小麦等粮食作物中黄曲霉毒素 B1污染情况的监测提供了准确可靠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