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军
中国院线影城的最大优势在于拥有社交流量。人们会问社交流量不都在线上吗?其实,线上线下是互通的。互联网的确带来了全新的社交时代和社交方式,但是社交不是互联网带来的,有人群的地方就有社交,有话题的地方也会有社交。电影本身就是社交媒体,在互联网没有大举颠覆生活方式时,电影带来的社交活动几乎就是社会最有活力的社交。
有社交就有流量,观众就是流量。院线影城应该是“流量管理中心”。一年当中,影城的流量有三种情形下的高涨:强片到来之际,档期开始的时候,法定节假日期间。意识到自己是“流量管理中心”,院线影城的打法就可以在N个这样的时刻提前布局,或者全年布局。
院线影城管理者的基因再造应该从认知自己的平台入手——一个单一放电影的场所正在变成流量大聚集的平台。院线影城经营的不是“观众”而是“流量”,院线影城也非我们眼前所见的是一家放映公司,而是社会互联互通线上及线下的一个节点。
2019年是中国影城“虚拟院线时代”开始的年份,因为这一年更多的影城开始了上述的种种创新,这些创新也都离开了放映本身——跨界导流数据,形成崭新的流量。我在我的影城布置开展“寻找200个群主”的活动,活动旨在挖掘流量,在互联网时代用社交性办法带动流量的增加。影城管理群主,群主带起流量,影城因此成为“流量管理中心”。
流量管理研究应该成为当下中国院线影城战略机遇期第一个需要操作的研究,而非从前的研究影片、研究档期、研究明星。院线影城作为流量管理中心的转变,本身就是行业的一个根本性转变,我们应该将其对标手机转型而带来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降临。
“寻找200个群主”的活动适合所有院线影城,这仅仅是中国院线影城新的战略机遇期的活动之一。要诀在于为什么要寻找200个群主?理由有七:第一是商业的核心要义在于分销,第三方出现后院线影城丧失了分销电影票的能力,而对于影城而言最重要的便是分销市场,重新开辟分销渠道正是院线影城的当务之急。
第二,“群”是很容易建立的,对于院线影城来说“群”也不难找到,“群”是院线影城重新建立分销渠道的基本方法。“寻找200个群主”之所以不难,在于电影是受人们欢迎的,在任何群发布别的产品信息都有被人踢出去之虞,唯独电影上映的信息被人们视为福利,这是电影的社交属性所决定的。
第三,电影作为社交利器是自诞生日起就面对“跨界”消费者的。“群”天生就是院线影城的跨界合作方,别界把流量带引到影城,影城也可带引自己的流量到别界,一座影城就将两者的流量“1+1>2”地产生出来了。
第四,当院线影城尝到了流量互导增加的好处之后,会诞生出一个新概念:“生活馆”。院线产业未来的前景一定是互联网时代的“生活馆”。对于青年人来说它会是“次元生活馆”。影城未来就是90%各种社交和跨界。可以是餐饮,可以是健身,可以是新品展示,可以是音乐会。
第五,流量的价值在于变现。什么是院线影城流量的变现?变现就是把流量再商业化一次。院线影城自带流量,这些流量很值钱,那么为什么不能每月在影城举办“交易会”呢?为什么不能在每个强档举办跨界大联欢嘉年华呢?院线影城把自己的流量与商圈、健身圈、出版圈、餐饮圈、新品圈、评论圈等等做价值的互导。“流量管理中心”就会从信息传播变成价值传播,或者互相打折,或者互相兑换积分,价值之间的传播造福消费者也造福跨界各方,而这样的价值传播是无边无际的。
第六,“群”的滚雪球疊生效应让更多“分销员”获利,这是“群”成长的利益动力。“群”带来的跨界、社交,创造出生活馆而最终创造出嘉年华,其意义在于开创了新的影城——互联网影城的新商业模式,就像手机从传统走向智能,未来的影城也会有更多智能空间,但它们都是从“群”的社交和跨界互联开始。
第七,院线影城一旦开启“流量管理中心”运营模式,团队的活力就会完全不一样。这时,院线影城的新团队就会应运而生,院线影城会走向自身的基因再造。我们会迎来院线影城整体面貌的改变、商业模式的改变和管理团队的改变。这一天就是中国院线影城行业脱胎换骨全面更新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