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奕圻
(华东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上海 200241)
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不断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着力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校长作为学校教育的领航人,对新时期教育综合改革的推进,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民主”和“自由”理念的不断深入,在当今社会,校长要想实现最大的管理效能,关键还在于其非权力性影响力的有效发挥。非权力性影响力来自于领导者的品德、性格、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而体育运动往往对个人的品格、情感、能力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塑造作用。体育经历对培养开拓型管理者敢于决断的气质,竞争开放的性格,坚韧不拔的意志有积极作用。体育经历对学校领导职业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会产生积极影响。因此,拟通过理论分析和个案研究,探讨体育学科背景是否有助于以及如何助力校长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发挥,以期为教育机构领导班子提供参考。
具有体育学科背景的校长是指承担学校管理或领导这一行政职务的人具有多年的体育生涯经历或体育教育背景。非权力性影响力是指在强制力的权力以外,领导者自身所产生的一种自然影响力。不同于权力影响力的强迫性、不可抗性以及外在性,非权力影响力更多是依赖于领导者的性格、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这种力量能在无形中更持久、有效地影响他人。
学界普遍认为校长的这种非权力性影响力才真正体现了领导的本质。在领导本质理论中,领导是指计划、组织、引导、控制、激励被管理者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者,就是在学校这一个组织运作的过程中,带领组织全体成员,以计划、组织、引导、控制、激励等方式获得全校成员的自觉跟随,从而有效实现学校发展的共同目标。而这一影响不仅仅只是通过校长这一地位和职务所产生的,也是通过校长自身所具备的素质所产生的,也即校长的非权力性影响力。而真正的领导力不可能通过奖赏、指定和指派而获取。领导力只能来源于影响力,不可能由外人授予。因此作为一个有充足领导效能的领导者,就需要通过自身素质所产生的非权力性影响力进行管理,而不是通过自身的职位和权力去完成管理,通过非权力影响力去管理会获得成员真正的理解和追随,依靠权力进行强权管理的影响力不可能持久,更不可能有效。
校长的非权力性影响力在管理学中也被称为柔性领导理论。管理学家加里·尤克尔作为柔性领导的主要代表,认为柔性领导主要依靠领导者的非权力性影响力,在被领导者心中形成一种非强制性命令的潜在说服力,主要建立在人们行为与心理的变化上,最终使其自觉地将自身目标同组织目标联系在一起,将组织意志变为自觉的行动意志,而主动去努力的过程。这种柔性管理方式偏向个性化的领导方式,注重成员的协调、沟通,偏向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影响。要成为一名柔性领导需要凭借自身非强制力的潜在说服力,也就是自己的个性、才能、能力、学识、情感等因素去影响组织中的全体成员,从而去激发组织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将自身的奋斗目标融入组织的奋斗目标中去。因此,非权力性的柔性领导通过沟通、协调、激励等多种方法来实现下属自觉的认可与服从。
日本企业家松下幸之助被誉为日本“经营之神”,其成功的方法是善于用人。他把人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文人型,善于思考;二是勇者型,有开拓能力;三是运动员型,有竞争精神。他认为一个人不可能三者具备,但如果把这三种人结合在一起,将形成一股很强的竞争力量,由此可见体育运动对人的能力发展具有某种特殊意义。
而美国的管理学家利克特提出了新的管理方式理论即利克特的领导系统图,将管理方式分离为剥削式的集权领导、仁慈式的集权领导、洽商式的民主领导、参与式的民主领导。在与以生产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的领导方式进行了长期的比较研究之后,他发现运动队以运动员为中心的管理或领导方式更能够提高训练效率。高效率运动队的领导者经常与运动员进行接触,关心运动员,向运动员授权,让运动员参与训练计划制定,并听取意见。而低效率公司企业则经常对员工施加压力,多采取相对高压或者独裁的领导方式。
运动队训练效率非常高,其本质就是由管理者的非权力性影响力决定的。体育学科背景对校长(领导者)的品格、知识、能力和情感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对领导效用的发挥至关重要。
第一,品格要素。个性品格是通过个人的行为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特征与倾向,能够反映出个人的修养水平。良好的个性品格对校长的非权力性影响力有一定的塑造作用。具有运动员经历的领导者往往表现出异于常人的坚韧不拔、吃苦耐劳、敢于担当和善于作为的品格作风。同时由于体育的“公平性”、“规则性”等特质,这类领导往往为人公正、原则性较强。
第二,知识要素。校长的知识储备不仅代表了其自身处理各项事务的能力,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校的发展。如果校长具有较广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面,有助于其形象的建立,并对教职员工和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体育学是一门交叉性极强的学科,拥有体育学科背景的领导者,也往往接受了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众多学科的专业知识。因此,具有体育经历的校长往往对教育理念、教育问题及教育规律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能够把握好学校强调身心一统、全面发展的教育方向。
第三,能力要素。体育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一方面,教师的体育动作演示、学生的体育训练或比赛合作等都使得体育专业的师生关系非常紧密。另一方面,体育学科教育除了知识科研活动外,还有丰富的体育比赛,这些赛事也会极大提高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管理策划能力以及表达沟通能力。因此具有体育学科背景的校长往往在管理学校事务、组织协调学校资源以及对外形象展示上更具优势。
第四,情感要素。校长与师生的情感沟通可以体现出校长的非权力性影响力。体育人往往具有较好的共情能力,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具有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和情绪的能力。体育运动有助于个体共情能力的改善,且体育精神的核心特征也包括勇敢、宽容、有同情心、热情和乐于助人等。因此具有体育学科背景的校长,往往富有同情心,能理解和包容他人,在学校日常的管理中能够设身处地为师生考虑,从而更好实现学校的整体发展。
本文选取上海市6位具有体育学科背景的中学校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体育经历如何作用校长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建构。
具有体育学科背景的校长强调学生身体与精神的和谐发展。如A校长将学校的发展理念明确为“尚理”和“育体”,崇尚理性并强调学生的身体和精神建构的和谐统一。它能满足未来社会发展对学生综合素养提出的要求,满足学生自身全面和谐、有个性、有创造性地发展的需求,满足学生快乐、健康、有意义生活的需求。学校在“体育课程德育”的“育体”基础上,提出“道德的就是以不迫害自己的身体、引导身体健康发展为首要标准。”同时,辅以“人文厚实,理工见长”——“尚理”的学生发展目标。
A校长着力进行课程架构设计,将课程进行学科整合,从而凸显“工程素养培育”和“育体”特色。学校在基础型课程内容中渗透“工程素养”培育和“身体建构与精神建构”的身体素养培育课程目标。还形成了聚焦两个素养的拓展型特色课程群,包括《创意思维》《形体美学》《身体德性》等限定型特色短课程,和《工程实训课程》《A校学生必做的N个形体技巧》等限定型实践类拓展课程。培育学生动手操作实践的能力和对身体美的认识能力及建设能力。将校园打造成工程素养培育和身体素养培育的开放实验室。一系列的学校特色建设被上海市教委、杨浦区教委高度认可和表彰,并被列为上海市品牌示范学校。
表1 案例学校概况
学校校长学历背景学校类型教师人数建设成绩ASH体育教育高中98第一区重点、示范校BZDH体育教育完中126区重点、示范校CWSB体育教育初中67市重点、特色校DSM运动训练高中79区重点,特色校EBTH体育教育高中126市重点,特色校FHPX运动训练初中56区重点、示范校
表2 体育经历对校长治校理念的影响
校长教师评价(10分)治校理念代表性观点引用SH10“尚理”和“育体”“体育学科使我深刻认识到学生健康的重要性,培养全方位健康发展的学生应该成为学校管理的准则,成为衡量学校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ZDH9全人教育“身体是载知识之车”“健全的人首先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WSB10健康第一“体育和学科教学,一个争的是身体的运动能力,一个争的是大脑的游戏能力”SM10更高、更快、更强“体育中锲而不舍的精神就应该在我们的教学管理中体现”BTH10生命在于运动“生命在于运动,成绩在于努力”“生命不息,奋斗不止”HPX9协作前进“教学管理就是要使每个教师进入自己的角色,足球场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学校管理也需要依靠团队的力量”
具有体育学科背景的校长在个人品格中表现出更多的坚韧性。比如,教师对A校长的品格评价多为坚韧不拔、有担当,这种特质也得益于该校长的体育训练经历。A校长每天早上7点会在校门口迎接学生入校,到教室中检查学生自修情况,安排时间进行旁听。A校长为全校教职员工提供了示范,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最终提升了学校整体的教育教学水平。
另外,体育经历也使A校长具有竞争精神。A校长在上任后,制定了一系列发展计划,鼓励学生和老师积极与相邻学校进行竞争和比拼,为学校创造了全面的发展条件。
在谈到体育经历对自己能力要素的影响时,6大具有体育学科背景的校长均认为,体育当中的协作能力使他们善于利用多方面协作来完成学校管理任务。体育经历能使人深刻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同时也能锻炼沟通和协调各方力量的能力。学校的管理只有依靠多方合作和投入,才能将学校资源利用率最大化,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例如A校长上任后立即致力于学校多元参与模式的构建,组建了由区政府教育局、大学、学校、社区共同组成的四位一体的校理事会。理事会成为指导制定学校的办学目标、发展规划,协调普教与高校及社会高位资源运作的决策咨询组织,实现教育资源的高位集聚,成为支撑学校发展的合力。在理事会的指导下,完善由教师专业发展委员会、家长委员会、社区大学和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组成的学校自主管理机构,依托学校四个中心[“厚德人文中心”“尚理实验中心”“艺体教育中心”“学生发展指导(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管理机制,提升管理效能,实现管理转型,从行政管理走向专业服务,共同确定学校的办学目标、发展规划、各项规章制度、实现民主办学,共同研讨学校的发展,对学校发展所面临的瓶颈问题献计献策,保障学生、教师、学校的合法权益。学校通过共管共建机制确保工程素养和身体素养特色培育的实施,确保办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表3 体育精神对校长个人品格的塑造
校长教师评价(10分)体育精神体现代表性观点引用SH10顽强拼搏、攻坚克难“校长对学校的管理其实和运动队的管理一样,要脚踏实地去抓落实”ZDH10坚韧不拔、吃苦耐劳“运动成绩的提高往往就建立在枯燥的重复练习的基础上。因此校长管理学校也切不可怕苦怕累,万事以学生为先,杜绝享乐主义”WSB9团结协作,勇攀高峰“学校的管理和接力赛一样,我们不仅要顽强拼搏取得好成绩,更要注重团队之间的合作,切不可个人主义,要把集体荣誉放在第一位”SM10团队凝聚力“团体的核心就是凝聚力。一些集体的运动项目往往是培养凝聚力的有效途径”BTH9奋勇争先、公平、公正“校长对于学校的管理不仅要奋勇争先向优秀的院校学习看齐,还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成绩,绝对不可以作假。运动比赛中对于造假的运动员都是零容忍,学校管理也是一样”HPX8训练与检验相结合“每一次的体育比赛都是检验训练效果的时候,学校管理也一样,要对学校各项事务设立评比、评估机制。检验学校发展成果”
表4 协作能力对校长综合素质的提升
校长教师评价(10分)体育协作能力融入代表性观点引用SH9教练员与运动员共同体建设“体育经历让我懂得了团队的重要性,学校的管理更是如此,只有多方合作和投入,将学校资源利用率最大化,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ZDH10一对一新老运动员陪练机制“给新教师分配带教‘师傅’,就像运动队里的梯队建设,老队员带新队员,不仅运动队的凝聚力得到了提升,运动技能也成长得很快”WSB8运动员互相观摩学习“运动员常常会交替防守互相切磋,课堂教学也需要相互竞争和模仿。给老师们定期安排相互看课和进行打分,形成良性竞争”SM9运动队队长就是领头人“学科领头人就像运动队里的队长,队长就是队里的主心骨。在学科教研活动中的创新发展,应该充分发挥学科领头人的榜样作用”BTH8优势互补,合理组队“教练员如何组建一支好队伍是集体性比赛的重要环节,队员各自角色分工不同,一场比赛的获胜依靠的是所有队员的优势互补。学校发展也一样,要鼓励学生多元化的发展,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HPX8我国竞技体育的三级训练网“一只好的足球队伍,需要有教练、后勤服务人员和资金的支持。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学生、老师和家长的协作”
在当今越来越强调柔性领导的背景下,领导非权力性影响力的重要性逐步凸显。基于体育经历本身的特殊性,对有体育学科背景的校长的非权力性影响力的构成要素、以及体育经历造就的领导者(校长)的特质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并通过上海市6所学校有体育学科背景的校长的案例分析,探讨了体育经历如何作用于校长的非权力性影响力,认为体育经历从不同程度上塑造了领导者(校长)的非权力性影响力,使得他们在学校管理领导力上更具效用。
因此,基于体育经历的特殊优势,建议在未来的学校领导班子成员设置中要有意识地增加体育经历领导者,使得领导班子成员能力构成更加全面,让文人型(善于思考)和开拓型(敢打敢冲)以及体育型(有竞争精神,懂得团队合作)三类人才紧密结合在一起,发挥出最佳领导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