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习语中的汉民族文化心理

2019-06-24 10:49:50佟子璇刘思宇蒋涵瑞游旭川
世界家苑 2019年5期
关键词:文化心理习语新时代

佟子璇?刘思宇?蒋涵瑞?游旭川

摘要:习语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和语言的瑰宝,也一个民族个性和心理的集中体现,如汉语和英语都拥有着极其丰富的习语宝库。国内通过对比英汉两种语言中的习语,浅析两个民族文化心理异同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本文结合汉民族文化心理,持发展的眼光,对本民族习语进行研究。注重通过例证阐释汉民族文化心理在习语中的表现,并结合时代特征,将出现的“新习语”与“旧习语”加以对比,探讨习语发展中所折射的民族文化心理,以及民族文化心理在多领域上的变化,促进习语更好地被理解和运用。

关键词:习语;汉民族;文化心理;新时代

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总伴随着语言的变化,同时,语言的发展变化,包括新词汇的产生也反映出政治、经济、社会等时代因素的进步。习语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和语言的瑰宝, 以其在表达上的言简意赅,妙趣横生,集中体现出一个民族的个性与心理。基于目前国内对中英两种语言的习语所体现出的民族文化心理,进行对比,进一步从汉语习语的角度,对习语与汉民族文化心理的关系进行探究。

1 习语与汉民族文化心理

1.1 什么是习语

习语一般指具有特定形式,常组合出现,并且往往不能从单个词语的意思推测出其内蕴的词组。其表達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妙趣横生,给人一种美和艺术的享受。习语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民族精华语言的组成部分,带有鲜明的民族色彩和丰厚的民族文化内涵。

1.2 习语与汉民族文化心理的关系

民族文化经过数千年历史文化积淀,在每个民族成员的血液中都留下了具有认同感、归属感的“集体无意识”观念。每个民族具有的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特质,形成本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镜子”,尤其从习语中可以看到民族文化的平民化、外显化以及通俗化。

2 汉民族文化心理在习语中的表现

2.1 古代农业文化心理

农业文化心理即人们头脑中形成的与农业相关的思想意识与观念等。语言作为心理文化的符号化载体,它记录和体现着心理文化。由于声音信息不易保存及远距离传送,因此文字以语言代码的形式传递着心理文化信息。农业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生产部门,先辈在农业生产活动中不断进行探索总结,从而逐渐形成中华民族独特的农业文化。

2.2 中庸之道心理

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被称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导思想,它主张社会和谐,反对过于片面、绝对、极端的思想和主张;提出为人处世要做到“温、良、恭、俭、让”;反对走极端,提倡“公允和谐”“克己自足”“克己复礼”等。在汉语中就有大量词语体现这种中庸的处事思想,例如“随遇而安”“量力而行”“不偏不倚”“枪打出头鸟”等习语。

2.3 官本位心理

儒家思想提倡敬官、崇官,使得汉民族逐渐形成一种官本位心理及价值取向,即以官为本,以权为纲,把仕途追求当作是人生的最高价值追求,因此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等说法。走仕途被默认为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出人头地的“正道”。

2.4 宗教心理

中国古代儒、佛、道思想对汉民族文化心理的影响颇为深远,极大一部分宗教思想渗透进日常生活,很多生活中常用词汇,如“修身养性”“天花乱坠”“无中生有”等等都来源于宗教。除日常用语外,还有许多谚语、成语、俗语等都与宗教有关。如“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活见鬼”“无事不登三宝殿”“不看僧面看佛面”,都体现出浓厚的宗教意味。

3 新时代下“习语”中民族文化心理的变化

从古至今,习语在历经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后,其形式已具有了较高的稳定性,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但是时代更迭,为了满足表达的需要,人们对于习语的使用往往倾向于在既有的习语上引申出新的含义,如“一视同仁”,还有的则更进一步,对有些词语直接舍弃古义,保留新义,如“一以贯之”。 正是这种新时代下的新解读使得习语中也慢慢出现了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的现象,如:简政放权必须一以贯之,哪里遇到问题、碰到阻力就要设法去解决,其中,“一以贯之”,古义指“用一个中心思想贯彻始终”,强调指导思想的重要性;而在今天人们常常用它表达“坚持不懈,连贯不中断”之意。

新时代下习语的变化必然是表现在不同地域、不同群体、不同媒介中的,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它们依然在反映本民族的文化。以国家领导人讲话为例,国家领导人的讲话内容往往是针对当前的国内外重大事件、政策和活动等发表的言论,这样具有时事性和严肃性的内容决定了讲话必然会包含大量描述新鲜事物的惯用语以及描述特定事件的术语。此外,为了达到或准确、或强调、或专业、或凝练的表达效果,国家领导人在讲话中需要使用大量具有中国特色的语言结构,尤其是并列结构的习语。由此可见,这类习语的文化性主要体现在语言本身,即遣词造句的方式和结构,如:

“数字+关键词”的模式表示方针、政策及其他政治术语的简称,如:一带一路、五险一金;

从逻辑上看,主要有递进式和并列式,其中并列式在语意关系上又分多种情况。

递进式:减税降负;

近义并列:等量齐观;坑蒙拐骗、假冒伪劣;

反义并列:辞旧迎新;脱实向虚;

这种通过组成一条习语的字词之间或语法、或语义、或逻辑上的联系来展现汉语语言文字的特点,进而展现中华文化的方式,可以归结为结构式。从这一点出发,也可进一步思考推动习语在新时代下出现多种文化表现形式的深层原因,而这个原因,与新的时代下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的变化密不可分。

4 结语

语言始终是一个民族具有共性的精神表现,一个民族的社会历史、风俗习惯、文学艺术都会在语言中表现出来。在运用语言时,既要有一定的创新和规范,也要兼顾语言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和心理特征,这也是对传统文化一种更加完善、规范的继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管振彬.习语中的民族文化心理[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1).

[2] 王苹.民族文化心理的闪烁——就谐音音译而言[J].汉字文化,2008(02).

[3] 张洪莲.浅谈英汉习语所折射的民族心理[J].科学技术(学术研究),2007(33).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一字一世界”——汉字文化公众号推广(编号:201710621065)。

(作者单位:成都信息工程大学2019届文化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文化心理习语新时代
当代汉语亲属称谓词缀化分析
身体化倾向文化心理对于独立人格教育的影响和抑制
文学教育(2016年11期)2016-12-15 19:34:57
一个古老民族文化心理的艺术沉思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透过方言词语看东安丧葬民俗文化
实用习语 话“鸟”
海外英语(2013年9期)2013-12-11 09:03:36
话“鸟”
海外英语(2013年10期)2013-12-10 03:46:22
习语自有WAR
海外英语(2013年2期)2013-08-27 09:36:27
习语自有WAR
海外英语(2013年1期)2013-08-27 09:3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