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面临的问题及路径分析

2019-06-24 05:14:13陈遥
经济研究导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文化自觉文化认同文化自信

陈遥

摘 要: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自信,在多元文化激荡的新时代背景之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面临着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偏误、对西方文化的片面推崇和正确文化心态缺失等问题。因此,要着力于讲清“中国故事”,提高文化感召力,培养文化自觉;讲好“中国故事”,提升文化凝聚力,增强文化认同;传播“中国故事”,提高文化软实力,实现文化自强。

关键词:新时代;文化自信;文化认同;文化自觉

中图分类号:B8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09-0182-02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文化的繁荣富强,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将文化自信和民族复兴相联系,说明了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今天,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社会发展进入新时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必然要求,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基础,更是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视角。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内涵

文化的主体是人,弗洛姆指出,文化是人的第二本能,这决定了人的社会存在实质上是一种文化存在。文化能够潜移默化地渗透于人的思想、价值和行为之中。文化的积淀和传承具有稳定性和长期性,它构成了一个民族的血脉和基因,也塑造了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精神气质。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也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包含了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个部分。

文化自信作为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心态,是对国家、民族或者政党对自身文化禀赋的充分肯定,蕴含了对自身文化价值与生命力的坚定信心。这种自信不仅体现在在文化理念和价值的积极认同,也融入到个人的实践之中。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来看,文化自信奠定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精神基础。一方面,任何发展道路、理论和制度,都只有通过一定的文化形式表现出来,进而浸润到个人的日常生活中。通过这样一个生活化的过程,才能被广大人民群众理解和认同,从而获得最广泛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另一方面,文化自信决定了道路、理论、制度的前进方向和价值取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育共同的情感和价值基础。当今世界,文化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元素,文化软实力之争空前激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讲话中强调:“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

二、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面临的问题

1.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偏误。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这些文化元素和理念,深入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成为中国人独特的精神世界和价值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同时,中华文明也包含着人类的共同价值追求,是整个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以来,随着中国历次对外战争的失败,国势的衰微直接导致中华文明遭遇重创,中国人对传统文化开始产生了怀疑。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传统文化的转化和使用处于边缘化的地位。一定程度上,导致今天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全貌缺乏深入理解,导致认识上的偏误。今天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精神价值和时代意义有所忽视,并没有深入全面地挖掘和提炼,甚至有些人对传承千年的民族文化和道德规范不屑一顾。“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对任何一个国家而言,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就会丧失自身文化的特质。

2.对西方文化的片面推崇。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经济全球化,文化的传播超越了国界,中西方文化交流进一步深入,相互影响,这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西方社会发展一直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凭借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的优势。在文化传播中一直处于强势位置,这往往导致我们国内对西方文化的片面推崇,甚至部分人对西方的价值观念不加判断的全盘接受。很长一段时间内,“言必称西方”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西方思潮中所存在的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对我国的文化自信造成了极大的冲击。特别是一些别有用心人,在网络上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恶意丑化中国,对人们的思想与行为造成了误导,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在当今全球化的浪潮中,如果我们无法在众多思潮中掌握自己的话语权,树立起的坚定的文化自信,掌握意识形态的主动权,世界就不会了解一个真实、完整的中国,而且这些外来思想的长驱直入会影响我们的价值观,甚至消解我们的民族精神。

3.正确文化心态的缺失。“不读中国历史不知道中国的伟大,不读西洋历史不知道中国的落后。”一句话,这说明了树立正确文化心态的重要性。文化心态具有稳定性,不仅会影响人们的文化选择,甚至会影响社会的发展和变革。近代以来,饱经战乱的中国社会一直处于文化自卑的情绪之中,这种心态导致盲目崇拜外来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西方文化的传播,又全方位的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形塑着中国人的价值观念。而近些年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又出现了所谓的文化复古主义,建立在民族情感上的对本土文化价值的夸大,这实际上又落入了“文化自负”怪圈。可以说,中国人的文化心态一直处于一种失衡状态。正确文化心态的缺失,不利于我们全面客观认识中国文化的传统和现实发展,也无法树立起文化自信。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实现路径

1.讲清“中国故事”,提高文化感召力,培养文化自觉。所谓讲清“中国故事”,也即厘清中华文明的理念、逻辑和表达方式,知道文化从哪里来,向哪里去,建立起公正、客观、理性的认知。费孝通先生讲:“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即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趋势……自知之明是为了增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适应新环境、新时代而进行文化选择时的自主地位。”要培养文化自觉,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历史由来、具体内容和现实发展有系统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识得其中的逻辑走向和独特价值。要加强对中华文明发展历史学习,通过对历史沉淀的文化积累的系统清晰的认知,认识和了解中华文明的发展历史、独特气质和发展诉求。要全面深刻了解中国革命斗争历史,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全部过程,领会在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革命文化,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和逻辑。我们应当对中华文化的全部历史有所自觉,有清醒的认识,有自知之明,建立起对共同文化价值和文化取向上的成熟理性的自觉,才能真正建立起高度的文化自信。

2.讲好“中国故事”,提升文化凝聚力,增强文化认同。文化认同所回答的问题是,“我们是谁?”政治学家亨廷顿认为,“文化认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最有意义的东西。”对个体来说,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形成的对国家或者民族的基本价值的认同,进而国家或者民族的共同体成为可能。此时,文化认同既承担着精神纽带的作用,也是共同体延续的精神基础。所以我们说,文化认同是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重要基础,而且是最深层的基础,是实现文化自信的前提和条件。一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一个是中国社会的发展实践,二者共同作用,共同塑造了我们今天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形塑了我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构成我们中国人特有的精神家园。随着实践的不断变化,文化认同的具体内涵也会相应调整。今天,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全球化和信息化不断推进,文化认同受到各方力量的冲击,人们的身份认同趋向多元化和差异化。所以,我们要讲好“中国故事”,既要客观对待传统与现实,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内核,同时能够理性地对待时代文化和外来文化,从而创造出既彰显民族特性,又汲取人类优秀文明的共性,建构起真正的文化认同。

3.传播“中国故事”,提高文化软实力,实现文化自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高度,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坚定文化自信,是为了实现文化自强,也就是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实现文化自强,会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实现文化自强,要在传承、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坚持守正创新,增强文化表达力,推动文化发展新形态。一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赋予中华文化新的内涵和表达方式,实现中华文化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用扎实深厚的内容和鲜活生动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二要建构全方位、多层次和跨领域的文化发展范式,实现文化的跨界融合。文化是在多元互动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要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中国故事”,让世界了解中国,提高中华文明的吸引力,建设与悠久文明历史相匹配的文化强国。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要凝聚社会共识,促进中国社会和谐有序发展;要坚守民族精神,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与繁荣;要掌握话语主动权,展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与价值;都仰赖高度的文化自信。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我们才能在世界多元文化激荡的新时代稳如磐石。

参考文献:

[1]  陈先达.文化自信中的政治与学术[N].光明日报,2017-06-12.

[2]  张诚.中国共产党文化自信的历史逻辑[J].紫光阁,2016,(8).

[3]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7.

[4]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OL].新华网,2017-10-27.

[5]  邢美东.坚定文化自信 筑牢精神基石[J].人民论坛,2018,(7).

[6]  榮开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7,(4).

[7]  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02-26.

[8]  费孝通.文化与文化自觉[M].北京:群言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文化自觉文化认同文化自信
浅析“文化自觉”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办公室业务(2016年9期)2016-11-23 08:55:47
以文化人 增强自我净化能力
艺术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 20:15:12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声屏世界(2016年9期)2016-11-10 22:23:12
《外婆的日用家当》中的文化身份认同问题
沈阳城市文化思考
试论香港电影中的“九七情结”
师之大爱—————三尺讲台铸辉煌
小传统的危机与乡村学校的文化使命
江淮论坛(2016年5期)2016-10-31 17:05:26
文化认同对京津冀地区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影响分析
中国市场(2016年35期)2016-10-19 02:22:14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人民论坛(2016年27期)2016-10-14 13: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