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跨文化交际能力外语人才培养初探

2019-06-24 03:09:24付元元
理论观察 2019年4期
关键词:外语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一带一路

付元元

摘 要: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我国高校的外语教学要更加注重对于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外语人才的培养。为了促进我国高校对跨文化交际外语人才的培养,建议在语言技能教学、文化课程设置、案例教学法实施等方面进行尝试和探索。

关键词:一带一路;跨文化交际能力;外语人才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9)04 — 0168 — 03

一、“一带一路”总规划与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

“一带一路”总规划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在我国以及世界历史的关键时期恰逢其时商讨并提出来的伟大举措,有利于促进与沿线国家的互利共赢。而美好愿景的实现离不开人才这一根本的决定性的要素,顺应“一带一路”总规划对于各方面人才的迫切需求,各高校积极努力培养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外语人才,从而提高我国的整体经济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形象、话语权和国际地位,有利于促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建立睦邻友好的国际关系,有利于向世界传播和宣传中国几千年来的优秀传统文化。

“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大量的跨文化交际人才,“一带一路”总规划的诸多方面,如国际交流与合作、经济贸易发展与往来、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文化传播等等各个领域都需要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来加入到这一建设浪潮中来,发挥自己的光和热。因此,对于我国各高校来说,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其内涵

国内外的许多学者都曾对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过定义,但是还没有一个能被大家普遍接受和认可的定义。尽管如此,各专家学者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定义和理论概括都接受这样一个事实: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种能够与相对自身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进行有效和恰当交际的能力。

除了没有被普遍接受的定义之外,国内外学者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组成要素也各持己见。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构成要素, Cupach W. 和Spitzberg B.两位学者针对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了三个产生较大影响的要素,分别是技能、知识和动机〔1〕。此外,结合具体的外语教学情境,Byram M. 创建了一个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型,该模型对各级别的外语教学都产生了深刻的指导意义,该模型所描述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由三大能力和五大要素构成,即语言能力、语篇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这三大能力以及态度、技能、知识、性情和行为取向这五大要素〔2〕。Kim Y. Y. 分析了可能对跨文化交际能力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因素,并在这些因素的基础上运用社会学、心理学和语言学的研究方法构建了一个新的模型〔3〕。Lustig M. 和Koester J.两位学者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首先需要有合适的动机,其次是要有足够的知识作为支撑,在这两者基础上还需要进行有针对性对行为加以训练,三者缺一不可〔4〕。

在我们国内,也有部分学者对此表述了自己的看法。贾玉新教授指出,几大能力系统,包括:基本交际、交际方略、情感和关系以及情节这几方面共同构成了有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5〕;杨盈和庄恩平对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进行了构建,该框架由四大系统构成,这四大系统包括:知识能力、交际实践能力、系统文化调适能力和全球意识系统构成,这四大能力系统是相互联系并且密不可分的〔6〕。陈国明教授指出了三个层面来构成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模型,包括:认知层面(跨文化理解层面),情感层面(文化敏觉力层面)以及行为层面(跨文化效力层面),并被其称为是最新最完整的模式〔7〕。张卫东和杨莉在《跨文化交际能力体系的构建》一文中,构建了跨文化交际能力体系三维度框架,即文化知识维度、文化意识维度和交际实践维度,从外语教育为视角、以实证研究为基础验证了三维度理论框架的可操作性〔8〕。

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所包含的要素,虽然不同的国内外学者有着不同的观点和看法,但这些要素当中也有他们的共同之处,比如在认知能力层面、情感态度能力层面和行为能力层面上,大部分学者都达成了共识。在认知能力层面,参与跨文化交际的实践者既要有基本的语言文化知识,还要掌握其他文化知识,并且要对文化之间的差异保持敏感,同时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情感态度层面,参与跨文化交际的实践者要既要具备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一方面对自身本土文化深刻理解、另一方面学习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在此基础上还要学会尊重和包容其他差异文化,能够做到积极主动地与不同文化下的成员进行沟通交流;在行为能力层面,参与跨文化交际的实践者要努力学习并具备各种实践能力,包括沟通交际能力、语言和非语言能力、交际策略的掌握以及灵活运用的能力等等。

三、跨文化交際外语人才的培养

“一带一路”总规划的提出带动了我国及周边国家各行各业的发展,我国的外语能力建设也搭上了“一带一路”的顺风车,面临着重要的发展建设契机。我国高校要抓住这一宝贵时机,借助国家的政策利好,努力培养出全方面发展的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外语人才,既包括高端的外语专业人才,能够掌握甚至精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也包括大量的知识扎实、经验丰富的跨文化交际人才,这些人才要具备满足与沿线国家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合作交流和发展需要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也要具备国际化视野、跨文化交际策略和跨文化的敏感性。在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外语人才培养方面,我们要着重关注以下几点。

(一)掌握扎实的英语语言技能,加强语言与专业的结合,了解世界英语、世界文化

我国国家信息中心的“一带一路”大数据中心,利用当下热门的大数据技术对“一带一路”建设的进展与成效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分析了国内外互联网的大数据,结果发现在“一带一路”总规划对于人才需求这一方面,语言类人才在国内媒体排名以及网民关注度排名上均列第1位,在沿线国家媒体关注度和网民关注热度上排名第4位〔9〕。可见,成功开展“一带一路”建设,语言能力的保障必不可少。

我国经济发展以及全球化都在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我国目前的外语教育除了要教授标准英语和西方文化,同时还要使学生意识到除了英美国家以外的其他国家所讲的英语也都承载着相对应国家和区域的本土文化,有着各种各样本土文化与英语相结合后的不同的英语变体,例如新加坡英语、印度英语等〔10〕。所以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树立国际视野和大局观,让学生认识到英语这一国际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是包罗万象的世界文化。

(二)开设带路沿线国家文化知识和跨文化交际选修课

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外语人才在开设语言课程的基础上,也要配套开设相关的文化知识课程,尤其是跨文化交际课程,例如:“印欧文化”、“中亚文化”、“阿拉伯文化”等。“一带一路”总规划对于掌握沿线国家语言、了解当地文化的人才有着大量急迫的需求。在一项对高校大学生的调查中表明,大部分学生表示所在高校缺少以上提到的相关文化课程的设置,显然会对其今后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来的胜任程度造成影响。可见,我国高校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相关文化知识类选修课程的开设迫在眉睫。文化知识和跨文化交际课程能够帮助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从而能够更好地辅助语言的学习,对语言的学习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跨文化知识储备和交际能力。

(三)加强中国传统文化和现当代文化的学习,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跨文化交际的过程是双向的,所以必须在保证自身有文化可输出的前提下,才能获得相应的对方文化和知识的输入。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必须首先具备自身文化知识的储备,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及其博大精深,这样才能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提升自信并维护自身的尊严,从而获得对方的尊重。此外,了解自身文化也可以更好地在国际舞台中传播中国声音、提升中国的话语权、传播中华文化同时也讲好中国故事。在我们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的过程中,要始终铭记文化交流与交融的重要性,积极培养大量的精通双向文化的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这就对我们高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师的课程教学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即可以开设并传授中国传统文化和现当代文化方面的课程、讲座或研讨会,以提高高校学生的文化底蕴和修养并提高学生对于不同文化间的差异的认识和敏感性。

(四)在语言教学过程中,融入跨文化交际知识、技巧方面的内容以及案例教学的方法,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

语言的教学不仅仅只是教授词汇、语法、语音等语言知识本身,而是要把语言置身于语言所来自的社会、文化和交流之中,这两方面对于语言教学具有同样的重要性。在高校外语教学中,无论是英语的教学还是沿线国家小语种的教学,都要有意识的开设跨文化交际知识和技巧方面的课程,还包括不同文化背后所体现的世界观价值观、民族观和宗教观等。

此外,在开设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还要求我们的高校教学者有意识的在课程中融入案例教学法,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识。在我国与其他文化背景的国家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有很多影响成功交际的例子,就可以引入到教学之中。例如,国内的一家电池公司生产的“白象”牌电池在打入欧美市场时使用了“white elephant”作为品牌的英文名称,没想到在国外市场的销售业绩惨淡,原因就是该企业忽视了“white elephant”在英美文化中的内涵意义,指的是华而不实、大而无用的事物。通过此类案例教学,就可以使学生对树立跨文化交际意识的重要性有更加清晰地认识,这种方式远远好于单纯的概括和描述这种传统的讲授方式,有利于学生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树立批判性思维能力。

(五)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培养人才

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额合作,深化高校、政府和企业之间的三方合作,有利于更好地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增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教育方面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推动高校、智库、企业积极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来,培养复合型人才。

从目前来看,我国大部分高校已经与很多国家的高校建立了有好的合作与往来关系,这些国家主要集中与欧美这些地区。当前,面临着“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任务,我国各大高校应该开展与带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包括企业、智库、高校间建立多种形式的交流关系,互派留学生、互派学者交流访学、夏令营和游学、建立校企间和多国间教育教学实践基地,从而加强国际人才的交流与合作,促进跨文化交流交际。

〔参 考 文 献〕

〔1〕Spitzberg B & Cupach W.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M〕. Beverly Hills, CA: Sage,1984.

〔2〕BYRAM M.Teaching and Assessing InterculturalCommunicative Competence〔M〕.New York:Multilingual Matters,1997.

〔3〕Kim Y Y. Becoming Intercultural: An Integrative Theory of Communication and 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M〕. Thousand Oaks,California: Sage Publication,Inc. ,2001.

〔4〕Lustig M & Koester J.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cross Cultures ( 5th Ed.〔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7.

〔5〕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6〕杨盈,庄恩平.构建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 能力框架〔J〕.2007,(04).

〔7〕陈国明.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8〕张卫东,杨莉.跨文化交际能力体系的构建——基于外语教育视角和实证研究方法〔J〕.外语界.2012,(02).

〔9〕中国一带一路网.“一带一路”数据观丨语言服务业“偏科”严重 小语种服务能力严重匮乏〔DB/OL〕.https://dwz.cn/Bh5glbTo,2017-12-15/2019

—02—24.

〔10〕穆琳洁. 一带一路背景下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再认识〔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7, (03).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外语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一带一路
基于区域经济的创新型外语人才的培养策略研究
东方教育(2016年10期)2017-01-16 20:25:59
基于国际化视野下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校个性化外语人才培养浅析
国外外语教育政策的比较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34期)2016-12-20 20:21:20
提高高中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学途径
教师·下(2016年10期)2016-12-03 09:30:37
渗透式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中的运用
浅谈体验教学模式对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考试周刊(2016年88期)2016-11-24 14:53:32
如何培养高中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
印媒:“一带一路”可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环球时报(2014-12-10)2014-12-10 08:5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