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斯戴尔·福斯特
知道未必理解。我们可以了解一件事,但只有深入体验和认真感知后,才能真正理解其蕴含的丰富意义。照片也一样,看到它和理解它是完全不同的,只有当影像进入我们的大脑深处,并与相关经历和见解联系起来,我们才能洞察照片背后的故事。通过这种方式,图像的简单“事实”转化为意义,而这种意义不仅关乎我们知道什么,还关乎我们的感受。
对美国摄影艺术家埃伦·詹特伦(Ellen Jantzen)来说,对事物与照片深层含义的追求,以及向观众表达意义的渴望,使她将摄影与后期处理创造性地联系在一起。她的作品并非眼前的景象,而是在大脑中唤起的、诗意的画面,是个人经验和客观现实的结合,也是她对自己人生经历的记录。
我们与将要到达的地点有什么关系?我们与自然是什么关系?我们死后会去哪里?事实上,从人类开始思考前世今生、因果关系、思想情感以来,这些问题就出现了。埃伦·詹特伦使用相机和电脑程序创造了一种视觉语言,来回答这些永恒的问题。而她的作品之所以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除了其美學特征,还在于它以复杂而普遍的人类价值认同为基础。同时,她也并不仅是为永恒的问题提供“答案”,而是分享自己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感受,也可以说,她的作品存在于一个共情空间里。对詹特伦而言,在追求事物深层意义的旅程中,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而是与旅伴共度的时光。
埃伦·詹特伦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并在那里长大。她拥有平面艺术学位,并学习过美术,其作品曾在美国、欧洲和亚洲展出数十次,并多次在世界性摄影比赛中获奖。
埃伦·詹特伦:我想找出那些意想不到、未被探索的事物,并寻找视觉方法来呈现并未实际存在的东西,比如情感、渴望、记忆……
埃伦·詹特伦:我丈夫的母亲得了阿尔茨海默症,她逐渐失去自我,我老公也将失去母亲。在这个系列中,我试图理解一个人如何经历失去,它又是什么样子?在摄影中,灾难性损失通常有直接的视觉表现方法,比如战争、自然灾害、道路交通事故的照片;而个人损失呢?比如失去朋友、失去家、失去青春,最终失去生命。因此,我便带着很多疑问开始了这个系列的创作。
埃伦·詹特伦:作品中,我把我丈夫迈克尔(Michael)置于发生了某种损失的各种环境中。比如,在《离开小径》(off Trail)(图02)中,他“重新回到”自己的成长环境中,站在伊利诺斯州南部的一个公园里,那里离他母亲的住所很近,是一座绿树成荫并有很多小径的公园。我把迈克尔“放置”在一个没有路的地方,去表达一个人的旅程没有提前计划的路线,并在后期处理时改变了他的外形,使他看起来重新融入风景之中。
埃伦·詹特伦:往往从一张图片开始,但开始时我并不清楚该如何进行下一步。一般来说,第一步,我在电脑上分层、合并、修改原始照片,并“想象”通过这张照片想要传达的内容;第二步,写一篇关于新系列主题的陈述,帮我理清思路;第三步,带着这个清晰的目标,拍更多更合适的照片。是的,第三步才是这个系列的真正开始。
埃伦·詹特伦:我一直很喜欢树,它们是大自然中的“重要角色”。树木产生人类呼吸的氧气,人类又为树木提供二氧化碳,这是一个愉快的共生关系。在许多民间故事和传说中,树木被赋予深刻而神圣的意义,甚至被视为成长、衰败和重生的有力象征。但随着森林枯竭,我们要如何应对它们和我们未来的生存环境?我希望我的照片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并鼓励人们对我们与地球上其他“生命”之间的关系进行更深入、更多精神层面上的思考。
埃伦·詹特伦:是的,我想超越自然中树木形象的视觉限制,同时创造一种透明效果以暗示世事无常,在天地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埃伦·詹特伦:树木使我们更有归属感,也是人类的避难所。而且,如果我们仔细研究,就能通过它们了解古人的生活规律。
拍摄《干扰精灵》系列时,我已离开加利福尼亚回到美国中西部我生活了20年的地方,我开始从自然景观中寻找新生活的意义。而四季变换使我体会到生命的短暂,再看着父母一天天老去,我便痴迷于“消失和变化”的概念,并将它们融入到我的艺术创作中。
当我将摄影作为一种捕捉自然现实的方式时,我又通过各种数码手段掩盖它的真实,只允许部分被充分展现。这个创作过程展现了冥想的力量,并使我发现自然环境的治愈力量,特别是那些树木和林地。
埃伦·詹特伦:《离开的地方》(Placeof Departure)系列是我对父亲去世的直接回应。创作伊始,我母亲还在世,但她几个月后便追随父亲而去。而第二次丧亲之痛强化了这个系列的创作感受,像一种宣泄。我想用一种视觉形式来表达我的悲伤,同时也希望能引起他人的共鸣。
有时,我觉得我的生活彻底改变了,但有时似乎一切“正常”。我发现自己正努力解开生死之谜,比如父亲去了哪里?父母团聚了吗?生命离开身体后会发生什么?我希望我的作品能解释一些东西,并使观者理解它们。
埃伦·詹特伦:《征服地心引力》(图08)是这个系列的第一张作品,标题描述了我想传达的东西。照片中的人物可以看作我的父母,他们似乎要去另一个世界。(图09)
埃伦·詹特伦:所谓“窗”指的是记录我用眼睛观察到的客观现实的照片;相比之下,“镜子”是对照片进行后期处理,反映我对世界不断变化的主观感知。将客观记录与数字处理相结合,是因为我想将摄影在某种程度上是“真实的”这一概念与我创造的想象形式“结合”起来。
埃伦·詹特伦:我慢慢接受了父母的离开,并和我丈夫搬回了美国西南部,这个系列是在新墨西哥州的圣菲定居后创作的。但是系列中的所有照片都是在我父母位于密苏里州的五英亩土地上拍的。我们住在那个地区的6年里,我拍了很多照片,而在圣菲,我静下来深入分析这些图片。
许多照片都是在同一位置拍的,但拍摄时间和季节不同,一张张翻看它们,勾起了我连绵的回忆。有一种理论认为所有的时间同时存在,过去、现在和未来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我总是对现实的本质感兴趣,因此我发现这种紧密结合的时间概念非常迷人。沉浸在过去里太久,我已准备好迎接未来。当然,过去与我同在,但已被改变;失去的已成现实,但有一种光辉照耀着,我能感受到时间与地点的统一。
在《时间与地点的统一》系列中,我用圆形代表生命的循环,探索如何表达内心对拥抱未来的感受。圆形或球体似乎代表着希望,在这种情况下,它代表我个人对父母离开的的接受,以及继续过好生活的需要。比如《丰饶》(Comucopia)(图10)是根据我父母故居附近密苏里州农村自然保护区的一张照片创作的。我一直对各种各样的小径着迷,在我看来,它们代表过渡和未知的未来。圆形可以代表某种形式的一扇门,它预示着通往新生活的旅程、一个新的开始、一次希望的再次出现。
埃伦·詹特伦:我出生在美国中西部,年轻时搬到加利福尼亚,在我父母年迈的时候又回到中西部照顾他们。他们去世后,我又去了西部,这次定居在新墨西哥州,对我来说,最深刻的变化是景观。在这两个系列中,我探索乡村、郊区和城市景观是如何彻底塑造一个人的,以及通过搬迁,一个人是如何成长和发现的。
埃伦·詹特伦:我对山脉的形成、演变和颜值非常感兴趣,而矿物的涨落、沉积和形成也很有趣。“神山”在某些宗教和民间传说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墨西哥州的美洲原住居民来说尤其如此。
埃伦·詹特伦:忽略岩石的大小,它们本质上是山;而鹅卯石和山是同质的物体,只是比例和相对大小决定了它们的不同,而规模的大小往往表现出不同的魅力。
埃伦·詹特伦:在写这些话的时候,我还是很难接受失去父母的事實,于是向大自然寻求帮助。我观察树木、云彩,在树林里散步,自然能给我安慰,使我内心平静,因此我开始使用这些视觉参照来作为一种“说话”方式。也许我也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更准确地说,我只是感受到我的直觉。总之,有时用视觉语言来表达某种真实感受似乎更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