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华
(滦州市第一中学 河北 滦州 063700)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互动过程,教师要想教得好,首先需要学生的认真配合,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实施。其次,学生配合是在学生愿意学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样学生才能学得好。青年教师具备先进的理论知识,但是在教学实践中,还需要不断积累教学方法与经验,尽快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要想在一堂课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首先要在课堂导入上下功夫。可以采用设置悬念的导入方式,引起学生的注意与好奇;在学习人物传记或说明一个地方时,可以采用猜谜语导入的方式;学习议论文时,可以提出一个反问或者设问;学习一篇小说或片段节选时,可以通过展示精美的影视剧照或者歌词入手。比如,学习“林黛玉进贾府”的内容时,笔者就是利用电视剧 《红楼梦》的剧照导入新课的。不论采用哪种导入方法,都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全神贯注的参与课堂听讲,让学生专心思考、分析、质疑、归纳总结。
传统的语文教学,教师对课文的授课,一般采取“学生阅读—学习字词—分段总结—归纳中心—分析句式”的流程。但是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要求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考虑要创造机会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要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引导学生大胆质疑、讨论,对自己的观点敢于大胆表达,体现创新精神。只有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教师才能从多角度挖掘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学生学会了主动探求知识,语文课就上“活”了。
教师的学识和人格魅力是长久吸引学生的主要因素。如果教师专业水平低,不能让学生从内心产生敬佩,那么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就比较困难。所以,青年教师要不断的学习、充电,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水平,加强专业课知识的培训,另外,教师在与学生交流时、在进行课堂评价时要注意方式方法,对学生评价既要中肯,更要委婉,既要体现自己的专业素养,又要让学生发自内心的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