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视当下语境中的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

2019-06-21 09:48:00丁丽华
现代农村科技 2019年6期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中心探究

丁丽华

(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江苏 扬州 225000)

罗杰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是在人本主义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础上,受美国教育家与哲学家杜威“儿童中心理论”的影响而提出的。自20世纪50年代提出以来,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在我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念自古有之,例如“孔子施教,各因其材”。后来由于国家制度、国情等原因,广设学校,甚至推行科举制,使教育理念偏离学生中心。直至当代,多数学校仍沿袭班级授课制,即年龄相仿的几十名学生由教师统一授课,统一学习内容,统一课程进度,并以教师讲解为主。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研究的进步,教育领域开始重新重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1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缘起

20世纪初,著名的美国教育家与哲学家杜威第一次提出“儿童中心理论”,他将教育学中的以“课堂、书本、教师”为中心的旧“三中心”,转向由“儿童、活动、经验”为中心的新“三中心”,并将教育中的教师和儿童比作天体运动中的地球和太阳,他表示,儿童是中心,教育的各种措施围绕着他们而组织,被誉为“教育领域的哥白尼”[1]。

儿童中心是指尊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限制学生的个体发展,给孩子更多发展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建构,并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教育不仅仅等同于教学,不能只教给学生空洞的知识。中国有句俗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掌握了钓鱼的方法,何患无鱼?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要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教会学生“钓鱼”的方法。学者简圣宇曾言:“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己掌握方法情况下获得的70分,远比在教师‘填鸭式’教育灌输下取得的90分的含金量更大。[2]”然而目前我国教育模式下学生仍然很少有机会在课堂中进行自主探究。

1998年世界教科文组织明确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新模式,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却面临多重困难,一方面,已有的科学知识需要教师传授,另一方面,又要想办法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的能力,既要授之以鱼,又要授之以渔,同时,学习能力的考量比知识点掌握程度的考量要难得多。因此,新的教育观念的落实,离不开教育者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学模式的改良和考量方式的升级。

2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实施意义

以学生为中心,目的是批判“满堂灌”、“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反对“教师讲授而学生只是知识的存储容器”的理念,要尊重学生个性、个体差异性,进行有差别的针对教育,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把控着学习内容和课程进度,学生被动地接受,不知道这些知识如何而来,只是一味的死记硬背。然而学生最终最重要的不是学会多少知识,而是获得学习知识的能力。就像中学时期数学学科中的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在我们实际生活中用得到的情况并不多,那我们学习它们到底是为了什么呢?必然是为了锻炼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后续的学习提供思考方式。我们希望学生能够达到文化自觉,能够真正达到学习上的“自由”。

以学生为中心,不代表教师的角色不重要,相反,这对教师来说是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学生中心要求教师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给学生营造探究的情境,让学生在接受间接经验的同时,主动探究获得直接经验,避免空洞的死记硬背,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同时,学生的身心发展是循序渐进的,不能凌节而施。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强调的就是教师的启发作用。在学生中心教学模式中,教师作为启发者、引导者,学生作为学习主体,主动通过探究来发现问题,是其关键所在。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就学习效率而言,班级授课制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让更多的人能够接受教育(适合普及基础教育)。但就学习效果而言,班级授课制越来越表现出一定的缺陷,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不可能所有的学生都适合同样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发挥优势学科的中心辐射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情绪,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以此来使学生发展成为一个完善的人。为什么现在校外“一对一”教学模式做的风生水起?因为我们已经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越来越多的孩子有条件向本科、向研究生教育进军,现在的学校教育只能是在适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按照大多数孩子的水平来统一授课,那么成绩优秀的学生如何拔高,后进生如何能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这就要求孩子有一个适合他个人的学习方案,需要以该学生为中心一对一的培养其学习兴趣,制定发展方案,对症下药,使学生得到真正的发展与提高。

3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落实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习近平同志曾强调:“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也不存在适用于一切国家的政治制度模式,照搬照抄他国的政治制度行不通。[3]”教育也是如此。

我国目前实行的六三三学制是1922年效法美国开始实施的新学制,但是“中国的大学是严进宽出,美国的大学是宽进严出”,体现了虽学制相似但实质并不相同。事实上中国教育在小学中学阶段的水平要远超过美国教育,原因不难看出,美国教育在小学中学阶段注重的是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探究、组织和社交能力,也就是所谓的“学生中心”,学习形式自由,内容宽泛,并没有很高的知识方面的要求。

那么在我国现实课堂当中,想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首先依旧要侧重教师的积极引导。毕竟,没有教师大量知识点的讲授,仅靠学生自主探究,不能保证课堂教学进度及教学质量;其次,在我国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在班级授课制的基础上进行的,这就要求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深入理解“以学生为中心”的内涵,配备探究活动所需设备、相关书籍资料等,为学生创造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环境,保证学生中心教学模式的开展与实施[4];最后,学生中心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因材施教,要看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根据个体不同情况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以支撑学生进一步进行问题的探究,从而保证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5]。

4 结语

“洋为中用,古为今用。”任何新生事物的产生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我们不能一味的肯定,也不能一味的否定。那么对于“以教师为中心”还是“以学生为中心”这个问题,我们就应该有了方向,这不是一个二选一的选择题,我们应该探索的是二者相结合的方式,绝对的肯定和绝对的否定都不可取,想要改变“填鸭式”的授课方式,不代表一定要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要知道在原有基础上适度改良的效果,在大部分时候往往优于剧烈变革。基于渐进式的、因地制宜的模式,针对对象开展体系化、科学化的改造才是正途[6]。

实际上,我们不需要急切实施“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模式的口号,我们已经在着手进行消除大班额,落实小班制政策,这是我们重视学生中心的体现,小班制介于一对一和大班制之间,同时兼顾了教师讲授有效率、学生自主探究有条件、经济支出能满足几大方面。结合教育实际,继续发扬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精神,找到适合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模式,是现行教育的发展方向,也是我们的强项。

猜你喜欢
以学生为中心中心探究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华人时刊(2021年15期)2021-11-27 09:16:42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中等数学(2021年11期)2021-02-12 05:11:46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快乐语文(2018年13期)2018-06-11 01:18:16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中等数学(2018年11期)2018-02-16 07:47:42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食品卫生与安全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
科技视界(2016年26期)2016-12-17 17:37:29
浅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
辨析判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标准应是教学质量
科教导刊(2016年28期)2016-12-12 06:1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