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芬
(闽南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 福建 泉州 362700)
在如今的大数据时代,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日渐丰富以及移动设备的日益完善,一个全新的移动学习时代应运而生。移动学习(Mobile learning)是一种在移动通讯设备和移动通信技术帮助下能够随时随地进行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移动学习的出现给传统的课堂教学带来极大的冲击,尤其是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一般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差,学习的自觉性不够。而传统的写作技巧讲解—常用句型—范文示例—写作练习的教学模式将学生局限在教室中,教师一味灌输,学生被动接受,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语言输出能力有限,写作表达生搬硬套,严重制约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无法满足大数据时代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写作能力的要求。因此,在大数据时代,英语写作教学如何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信息技术及移动设备开展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创新是信息化时代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也是英语写作教师亟待探索的重要课题。
最早涉足移动学习研究的是1994年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的Wireless Andrew研究项目。2000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外语学习实验室设计了利用手机学习西班牙语的实验。此后,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纷纷开始关注移动学习的研究,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不同的定义。但大体说来,移动学习是指学习者利用移动通信技术和移动通信设备来获取所需的教学信息、教学资源和教学服务,并通过无线移动技术在适当的情境下实现教与学的丰富交互,随时随地进行的数字化学习的学习形式。[1]
移动学习出现以后,世界各地学者也纷纷开始探索移动学习在英语学习与教学中的应用。总体而言,国外移动英语学习的研究主要关注移动英语学习的可行性研究和移动英语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Belanger检测了移动设备在英语听力学习中的效果。[2]Baleghizadeh&Oladrostam探究了手机对英语语法学习的影响。[3]Ducate&Lomicka将生态结构主义与移动学习相结合,探究了在何种情境下使用移动设备进行英语学习效果最好。[4]另外,也有学者致力于移动英语学习平台和资源的设计开发,为移动英语学习提供软件和硬件支持。Hsu等人研究建立了英语阅读评估推荐系统来帮助英语学习者提高阅读能力。[5]Lee&Kim研究设计了基于手机的英语写作评估系统以识别语法错误,从而提高学习者的英语写作能力。[6]
相比之下,国内对移动英语学习的关注相对较晚,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也开始探讨利用移动学习进行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众多学者,如韩玲、薛建强、鲍松彬、刘晓莉、李静涵等就移动英语学习的概念内涵、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与策略、移动英语学习模式的构建等方面进行了综述研究和理论探索。[7][8][9][10][11]也有不少学者如杨丽芳、张洁、何蔚涵、刘俊、胡茶娟等开展了移动学习在英语听、说、读、写等具体语言技能培养的实践应用研究。[12][13][14][15][16]
国内外研究均表明,移动学习具有学习时间弹性化、学习进程个性化、学习过程交互性、学习资源丰富化、学习设备便携性等诸多优势,在英语各方面能力的提升上均能发挥有效作用,且学生大多喜欢这一新型的学习方式。基于目前的研究现状,在英语专项写作方面的移动学习实践研究相对较少,而将移动学习与英语专业写作教学研究相结合几乎没有,还需要更多的实证研究来进一步优化移动英语学习模式。因此,本研究拟以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写作”课程为研究对象,探讨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信息技术及移动设备开展英语写作学习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将移动技术融入传统的任务驱动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中,帮助学生实现灵活的、情境化的、交互式的个性化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良好的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氛围,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要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成功实施移动学习模式,需要对移动学习的各个教学环节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在本研究中,笔者参考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结合英语专业写作教学特点和本人从事英语写作教学的实践尝试构建了大数据时代英语专业写作教学移动学习模式,如下图所示。
该模式的教学设计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课前准备阶段、课堂教学阶段、课后反馈阶段。这三个阶段并非孤立存在,而是通过移动学习平台相互交融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
1.课前准备阶段
在课前准备阶段,学生通过移动设备实现个性化自主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完成词汇、写作经典句型的积累以及英语写作技巧的输入。这一阶段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步骤:制定目标—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提交初稿。首先,教师要提前制定教学目标并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课前学习任务。接着,教师要设计开发相关的英语学习资源,通过可供在线互动反馈的QQ群或微信群等移动交流平台提前发布给学生学习。教师可以自己制作微课视频,也可以转发英语写作网站、APP、公众号等移动学习平台上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开放式教学资源。在获取学习任务后,首先学生可以利用移动设备开展自主学习,了解本次课的学习主题和学习目标,并通过老师提供或者自己收集的学习资源掌握相关写作主题的词汇、句型和写作技巧。接着学生根据教师发布的小组学习任务通过移动交流平台进行小组协作学习,通过讨论群讨论写作主题、语言表达、篇章布局等,分享相关写作素材。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要加入讨论群并及时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同时对他们的学习过程实施有效监督。在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后,学生开始完成课前写作任务并提交到批改网。教师可以结合写作批改网的写作问题反馈重构课堂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组织方式、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
2.课堂教学阶段
课堂教学阶段应重点围绕课前知识的回顾、拓展、答疑解惑,以及知识应用和能力提升展开。这一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课堂导入—技巧讲解—修改二稿—互评互改。首先,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教学环节导入本课主题,同时检测学生的课前学习效果。本环节着力于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积极思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接着,教师可以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音频、视频或阅读材料融入到传统的任务驱动法、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中,来帮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同时,再加上相应的练习让学生通过反复操练掌握和内化知识,从操作中去领悟,从领悟到创新。接下来是学生的写作练笔阶段,学生根据刚掌握的写作技巧对课前提交的作文初稿进行修改。完成二稿后,学生通过QQ群或微信群分享展示自己的作品。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对二稿进行同伴互评、学生自评和教师点评。通过习作交流和互评互改,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找出自己作品的优缺点,同时培养协作精神。
3.课后反馈阶段
及时有效的写作反馈可以大大促进写作能力的提升。这一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修改三稿—评价反馈—提交终稿—拓展练习。课后,学生应根据课堂上的同伴互评和教师点评的意见对习作进行反复修改。修改后,学生再将作品提交到写作批改网给教师评阅。教师评阅后,针对学生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并反馈给学生,而针对个别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移动交流平台进行个别指导。同时,教师可以通过移动平台推荐分享优秀的写作案例,还可以让优秀习作作者分享成功经验。学生收到反馈后对习作进行终稿修改。经过多轮互动、多次修改后,学生的作品一般比较完善成熟,学生也能因此体验到英语写作能力有所提升的成就感,有助于克服写作焦虑。除了让学生修改作文之外,教师还可以布置课后拓展任务,让学生就课前、课后还没有完全掌握的知识,通过移动学习平台开展自主学习,进一步开拓学生视野、锻炼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
笔者以其中一次课的教学设计来做分析。该课的教学主题是Description and Sensory Details(描写文之感官描写)。在描写时大多学生只会视觉描写,而较少涉及其他感官的描写,导致描写枯燥乏味。本次课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来参与写作过程,引导学生全方位地去感知事物,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训练学生通过多感官细节进行生动地描写,提升描写文的写作技巧和语言运用能力。如果教师只是传统地教授什么是感官描写,学生势必会觉得枯燥,也没办法调动写作热情,写作的综合能力也无法有效提升。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笔者根据移动学习模式做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1.课前准备
(1)制定目标。课前,首先教师要确定本次课的教学目标,即训练学生通过多感官细节进行生动地描写。以此为目标,教师制作相关的学习资源,发布学习任务。课前学习资源和学习任务可以帮助学生提前积累相关语言素材,形成对本话题的初步认识。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下发的学习材料,掌握跟写作主题相关的词汇句型,同时锻炼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协作学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班级微信群分享一次去农贸市场的经历,分享所闻所见所感。学生通过小组协作学习分享自主学习的学习成果,同时锻炼语言组织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
(4)提交初稿。学生以“A Morning at the Farmers Market”为题,对农贸市场的一角进行场景描写,完成初稿并于上课前两天提交到批改网。学生课前提交初稿可以帮助教师了解主要存在问题,教师可以根据问题反馈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教学活动。
2.课堂教学
(1)课堂导入。教师组织学生头脑风暴,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在农贸市场,接龙描述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摸到了什么,尝到了什么......头脑风暴和接龙描述可以调动学生多感官全方位去观察和思考,发挥其想象力,增进学生参与度,培养语言组织能力。接着教师再总结并引入本次课的写作主题:Using sensory details in descriptive essay。
(2)技巧讲解。教师让学生观看一个有精彩感官描写的电影片段(电影波普先生的企鹅中的一个片段),学生观看后分组讨论视频中运用了哪些感官描写以及多感官描写的好处。有趣的视频和热烈地讨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接着教师再讲解多感官描写的写作技巧,帮助学生输入必要的语言知识和写作技巧。然后教师可以设计相关的句子扩写练习让学生通过分组练习强化写作技巧的掌握。比如,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描写来扩写句子“He was nervous.”。最后,让学生阅读Helen Keller的名篇The Most Important Day in My Life中的一个描写片段,并分组讨论其中所用的感官描写。通过赏析名篇佳作中的感官描写开拓学生视野,让学生通过阅读、模仿等教学手段强化学生对该技能的掌握。
(3)修改二稿。教师引导学生将所学写作技巧运用到写作实践中去,让学生根据所掌握的写作技巧对课前完成的初稿进行修改,完成二稿,要求至少出现五处感官描写。
(4)互评互改。二稿修改完成后,学生通过微信群分享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组织学生对二稿进行互评互改。可以先让学生结对指出对方写得好的地方,同时指出拼写、语法、句子结构和篇章布局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学生互评完后,教师可以抽取几名同学的作品进行点评,分析个别问题和共性问题。
3.课后反馈
(1)提交三稿。学生根据课堂交互评价对自己作文存在的不足进行三稿修改并提交到写作批改网,然后再对照批改网在拼写、语法、句子和篇章等方面给出的反馈进行反复修改直到满意为止,再发给教师进行评阅。反复的修改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2)评价反馈。教师评阅后,分别对学生的作文进行一一点评和总评;同时教师可以通过移动平台推荐分享5篇优秀的写作案例,并让优秀习作作者分享成功经验,师生互动交流。
(3)提交终稿。学生收到反馈后对作文进行最后的润色修饰,提交终稿。经过多轮互动、多次修改后,改进较大的终稿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4)拓展练习。学生课后阅读拓展材料“An ordinary day”并赏析其中的感官描写,并完成拓展写作任务——运用感官描写描写“My university”。课后拓展阅读材料和写作任务,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开拓视野,提升写作能力。
本研究选取了闽南理工学院2017级翻译专业两个班60名学生作为实验对象,进行为期13周的教学实践。我们将学生分为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实施前对两个班级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进行摸底测试。通过摸底测试,两个班级测试结果差不多,整体写作基础较薄弱,生搬硬套,语言输出能力有限。在实施中,通过课堂观察、问卷调查、访谈和数据统计等方法来跟踪学生的学习效果,了解学生对移动学习的满意度等,在实施后再次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并进行分析。通过两个班级的对比实践,采用移动学习模式教学的班级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主要的进步在于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提高,观察能力、协作能力、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也优于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班级,语言整体表达能力也更占优势,写作的综合能力有较大的提升。相比之下,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班级更容易出现模板化作文,作文较少出现亮点词汇和句型,陈词滥调比较多,对写作比较恐惧。
基于移动学习的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模式顺应了信息化时代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吻合新时代大学生的学习行为和个性化学习需求,彰显出了英语写作课堂的交互性和延展性,能够有效弥补传统写作教学模式的某些不足。移动学习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突破时空限制,充分利用大数据时代带来的便利,借助移动交互平台,整合课内外学习资源,依照自身情况,对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地点进行个性化设计,真正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与交流。同时,教师也可以借助移动交流平台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让学生在学习、写作、自评互评、反复修改与讨论交流中大大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