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雨课堂”的课程教学形成性评价探索

2019-06-17 01:22:54周玮
卷宗 2019年15期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雨课堂教学效果

摘 要: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evaluation)是相对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summative evaluation)而言的,它是指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基于“雨课堂”的形成性评价,把课前预习,课中测试,课后复习有效地结合起来,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时间和获取知识渠道的限制,让学生能有更多的机会和途径接触和了解相关学科和知识,同时老师也能通过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积极进行课程内容的调整。“雨课堂”教学模式不仅能减轻老师工作强度,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雨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效果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应用型示范专业(川教函〔2017〕33号);四川省省级示范课程(川教函〔2019〕31号).

目前,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以及信息化教学改革地持续推进,以学生产出为导向的形成性评价方式作为教育评估的一个重要的评价手段。形成性评价能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形成性评价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同时,作为教师,通过形成性评价,明确活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及时修改或调整活动计划,以期獲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1 形成性评价的现状

目前的形成性评价主要通过学生课前回答老师问题,课后完成作业以及实验,老师批改作业以及实验报告完成。这种方式收效不理想。要改变评价方式,就得需要改革。要改革就需要老师们改革教学模式,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面能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内容。要开展信息化,网络流量是个问题。老师的手机必须用流量支撑上课,学生必须用流量完成在线答题。老师的课件得花时间重新制作,要加入行业最新的知识和动态,寻找课程视频或者图片的链接等,同时课件要发送给学生,要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中答题推送等,这些都需要老师花时间花精力。信息化教学的举措和效果很好,需要有更多的激励措施给教师,才能迅速推广。

2 基于“雨课堂”的形成性评价的作用

本文以《数据通信技术》为例,简单分析改变形成性评价方式,采用“雨课堂”教学模式,取得的效果很显而易见。对于本科应用型大学的学生来讲,很少有学生会主动参与课下学习。对于操作性强的课程来讲,命令的使用必须熟练,如果仅仅依靠课堂的45分钟,吸收的效果很有限。

如果布置作业太多,老师没有助教,必须在课后花很多时间作业批改上,然后又在课上花时间讲解求解过程。要做教学改革,老师们应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学课件的制作,讲义的编写,教学后记的反思上。“雨课堂”把老师们从繁重的批改任务中解脱出来,同时提供更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那么什么是“雨课堂”呢?“雨课堂”是学堂在线与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共同研发的智慧教学工具,目的是全面提升课堂教学体验,让师生互动更多、教学更为便捷。“雨课堂”由学堂在线与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共同研发,旨在连接师生的智能终端,将课前-课上-课后的每一个环节都赋予全新的体验,最大限度地释放教与学的能量,推动教学改革。使用“雨课堂”,教师可以将带有MOOC视频、习题、语音的课前预习课件推送到学生手机,师生沟通及时反馈;课堂上实时答题、弹幕互动,为传统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提供了完美解决方案。接下来以小组互评和数据收集来说明“雨课堂”的对于构建良好形成性评价的优势。

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环节。我讲授的《数据通信课程》,通过“雨课堂”提前将中国大学慕课网上相关的课程链接以及课前预习PPT发给学生,学生提前预习。老师可以通过设定预习时间,获取学生预习情况数据,从而多督促学生。课后复习,教师把网络拓扑通过“雨课堂”下发到每个人手机上,通过微信接收到信息。学生根据分组信息,完成网络拓扑的命令行配置,然后把结果发图回传给老师。老师可以在课前抽取1-2小组进行答辩,打分,督促学生切实要去动手操作,配置,调试,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课堂测试环节,是检测教学的很好的过程。“雨课堂”为教学过程提供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主观题,判断题等多种考察形式。客观题的评定由系统自动完成,主观题的评阅就相对复杂些了。不过,如果老师指定课代表作为协同教师,评阅将会轻松很多,不过该学生无法答题。而“雨课堂”还提供了小组互评的模式就很好地解决了评阅工作的难题。不仅能让学生参与评阅作业,也可以将老师从大量的主观题修改任务中解脱出来。通过小组互评,一方面,提升了老师教学的效率。另外一方面,学生的参与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教学相互促进,提高教学效果。

数据收集环节,作为形成性评价的一个很好的数据支撑,也是作为我校“N+1”考试模式重点内容。学生出勤的数据,完成测试的数据,交流互动的数据等都能详细地通过后台发送到邮箱,进行下载,让老师们轻松完成这些繁琐的数据收集过程,数据内容包括,出勤,回答问题次数,所有测试成绩,弹幕次数,私信交流次数,课堂互动反馈次数等。这些数据都将作为评价学生的有效手段,同时,学生可以实时透明地公布给学生看,让学生有压力感,能随时调整学习状态,顺利通过考试。从数据分析看,根据出勤情况,随时和辅导员沟通和交流,双管齐下抓课堂到课率。从课堂教学环节的数据来看,老师能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实时调整内容和方式,做到教学有的放矢。同时作为学生来讲,如果有问题除了现场答疑,还可以通过“雨课堂”的私信功能完成解答,既维护了学生的面子,又解决了学习过程的难题,学生们也很欢迎。

3 结语

借助“雨课堂”进行课程的形成性评价,可以减少老师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自2017年12月使用以来,不仅自己使用“雨课堂”,经常在学院和高校教师群推广“雨课堂”的使用。学生要玩手机,那老师就把手机用起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减少玩手机的时间。通过使用“雨课堂”作为形成性评价的辅助工作,从课前预习,课中测试,课堂互动,课后复习等几个方面,从不同的维度发现教学过程的应该注意的问题,效果很不错,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董露杰.基于““雨课堂””的SPOC混合式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J].职业技术,2019,40(04):81-84.

[2]屈召贵,周永强.应用型本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37(12):240-244.

[3]高杨.基于“雨课堂”的案例式教学方法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32(03):116-119.

[4]马力,张琼声.基于形成性和总结性评价的数据库原理考试改革探索.教育教学论坛[J].数字通信世界,2018(11):16+102.

[5]黄玲,王进花,李建海.高校中英文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为例[J].甘肃教育,2018(24):84-85.

作者简介

周玮(1982-),女,汉,四川成都,硕士,讲师,主要从信息通信研究和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形成性评价雨课堂教学效果
雨课堂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雨课堂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究
提高《电工基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雨课堂在经管类本科经济法教学中的微应用
东方教育(2016年20期)2017-01-17 20:30:04
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中药分析综合教学评价方式的改革思路与实践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48:24
论形成性评价与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28:07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52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