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市第一医院针灸科,福建 龙岩 364000
骨关节炎为一种退行性病变,膝关节作为人体最大最复杂的承重关节,极易损伤形成慢性、退化性、非炎症性骨关节病[1]。病情不断发展,可出现膝关节疼痛、活动障碍等症状,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临床多以关节腔注射药物及中医治疗为主,笔者以雷火灸配合针刺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4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雷火灸配合针刺组和玻璃酸钠组各40例。玻璃酸钠组:男14例,女26例;年龄在45~75岁,平均年龄为(53±7.6)岁;病程1~4年,平均病程为(2.0±0.6)年;雷火灸配合针刺组:男15例,女25例;年龄在45~76岁,平均年龄为(55.4±7.5)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为(2.3±0.8)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诊断符合《新药中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相关诊断标准:近一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不适、日常活动受限、晨僵或活动时有骨摩擦音(感)等症状,X线或CT下可见膝关节间隙变窄甚至虫蚀样变、关节软骨硬化、关节缘形成骨赘;病程≥1年;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本次治疗观察的知情同意书;近一个月内并未采取其他治疗方式。排除标准:符合外科手术指征者、膝关节处皮肤炎症或破损者、膝关节畸形、合并严重并发症者;妊娠或哺乳期患者。
1.3 治疗方法 玻璃酸钠组予以玻璃酸钠(生产厂家: 上海景峰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643规格2.5 mL)关节腔内注射。首先定位,仰卧屈膝90°,髌骨下缘、髌韧带外侧1 cm处(外侧膝眼,可看到一小凹陷),行常规皮肤消毒,抽吸无积液后关节腔内注射入玻璃酸钠注射液2 mL,每周1次,每次注射2 mL,治疗1个月。雷火灸配合针刺组:采用雷火灸配合针刺治疗,治疗方法:主穴取血海、梁丘、内外膝眼、足三里、阳陵泉、膝阳关、阿是穴;辨证取穴行痹可加风池、风门、外关、合谷;痛痹可加用关元、然谷;着痹可选取阴陵泉、三阴交、复溜。操作方法:患者平卧位,暴露取穴部位进行常规皮肤消毒,主穴以及配穴均选用0.30 mm×40 mm(1.5寸,苏州天协针灸器械)一次性无菌针灸针,常规针刺,行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留针30 min。取针后予雷火灸(雷火灸,25 g×3支/盒,苏食药监械20070037号)治疗,点燃雷火灸,吹红灸头,放入双孔雷火灸灸盒中,放置于痛点阿是穴处,(灸盒底部周围可垫毛巾使灸盒放置稳固),覆盖毛巾于灸盒上方及周围,可见少许烟雾冒出,熏灸20 min左右,局部皮肤泛红为宜,避免灼伤。每日1次,治疗1月。
1.4 观察指标 ①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缓解情况:以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 VAS)[3]评估(0~10分,0分无痛,10分最痛,分值越高疼痛越明显)。②两组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以骨关节炎指数评估量表(WOMAC)[4]评估(包含疼痛、僵硬、关节功能方面,总共24个项目,疼痛部分5个项目,僵硬部分2个项目,关节功能部分17个项目。分值越低功能越好)。③临床疗效。
1.5 疗效判定 根据《新药中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进行判定。治愈:正常活动,疼痛消失;显效:症状基本消失,关节功能基本正常;有效:尚且有部分功能未回复,日常生活部分自理;无效:与治疗前相比,主要指标无明显改变;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1 两组膝关节VAS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雷火灸配合针刺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玻璃酸钠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膝关节VAS评分比较 (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玻璃酸钠组治疗后比较,#P<0.05。
2.2 两组膝关节功能状态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功能状态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雷火灸配合针刺组治疗后疼痛、肿胀、关节功能评分均优于玻璃酸钠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雷火灸配合针刺组总有效率为100%,优于玻璃酸钠组的8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状态评分比较 (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玻璃酸钠组治疗后比较,*P<0.05。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与玻璃酸钠组比较,*P<0.05。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以膝关节软骨进行性损伤破坏、骨质增生为主[5],是关节软骨以及骨质退变和修复失衡的过程,最终可能造成关节功能障碍甚至累及膝关节滑膜[6]。传统治疗以西药非甾体类抗炎药为主,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可以明显改善膝关节功能。玻璃酸钠可以增加关节腔滑液的黏弹性,此外还可增加蛋白粘多糖的聚集[7],促进自身产生透明质酸充分填充关节从而缓冲应力,充当扩散屏障等。但其疗效随着药物代谢不能持续作用,而反复注射可能引起膝关节炎以及退变。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属于中医“痹证”范畴,发病原因多是风寒湿邪痹阻经络,血行瘀滞,不通则痛[8];或气血不足,筋骨失养所致。本病以气血、肝肾亏虚为本,寒湿瘀阻为标,虚实夹杂,治当散寒除湿、活血化瘀、温经通络、消肿止痛。针灸可以疏通经络,畅行气血津液,激发人体正气,提高机体的功能,同时还可以刺激相应的神经,抑制应激反应,促进释放吗啡肽类镇痛物质,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加速针灸部位的血供,增强周围组织功能。内膝眼可以舒经活络止痛消肿;犊鼻以及梁丘均属于足阳明胃经,具有舒筋活络,祛风止痛的功效,尤其善于治疗膝关节部位疾患[9];血海位于脾经,可以活血通络止痛。血海和梁丘可以调节膝关节局部肌肉,改善关节障碍,两穴配伍调和阴阳,和气养血,通经养骨。阴陵泉同样属于足太阴脾经,具有舒筋活络止痛的功效。阳陵泉是胆经合穴还是八会穴之筋会,具有舒筋活络、强筋健骨之功[10]。三阴交可以益肾健脾,通经活络止痛。阿是穴是疼痛敏感反应点,针刺此处可以提高痛阈。雷火灸条包含艾绒、沉香、木香、穿山甲、干姜、茵陈等中药,药力及温度较艾条为佳,可温通经脉,益气养血,在治疗过程中产生独特的红外辐射及物理因子,可渗透到深层组织,达到除湿祛寒、温通经络、活血化瘀之效[11]。
本研究结果显示,雷火灸配合针刺组总有效率为100.0%,优于玻璃酸钠组的82.5%;雷火灸配合针刺组治疗后的数字量表评分以及功能状态评分均低于玻璃酸钠组,表明雷火灸配合针刺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较好,可有效缓解疼痛及改善膝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