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烨
摘 要:均衡、优质、特色、内涵已成为推动学校不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也是进一步构建学校文化、提升办学品味的重大举措。文章从“充实理论学习、夯实队伍建设、严实过程管理、扎实课题研究、厚实收获成果”这五个方面,阐述了在园本教科研工作中的一些实践与思考。
关键词:幼儿园;教科研;教师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2-20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12-0122-02
均衡、优质、特色、内涵已成为推动学校不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也是进一步构建学校文化、提升办学品味的重大举措。如何加强幼儿园内涵建设,通过丰富有效的教科研活动,强化课题研究,梳理研究成果,优化幼儿园一日活动组织,夯实教师教学基本功,提高办园水平和教育质量成为当前幼儿园个性发展的瓶颈和突破口。
一、以求知若渴、学无止境的发展观念充实理论学习
作为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范围,及时更新知识储备,才能更好地推进幼儿一日活动的生成。
(1)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发展适宜性游戏:引导幼儿向更高水平发展》等图书是指导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强有力的后盾。我们采用分层导读、读书日共读、小组式研读、课程审议中详读等不同方式让教师结合自身专业进行深入学习、剖析课程游戏化建设的方法,让教师们感受图书贴近教育实践的特点,了解具体的操作方法。
(2)让学习成为一种能力。《学记》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教师专业性的提升,离不开自身的努力,同时也离不开各种形式的培训,而专业的培训学习能为教师指引努力的方向。赴知名幼儿园跟岗学习、参加全国健康幼教高峰论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与教学策略指导高级研修班等同形式的专业培训活动,为教师们搭建了专业学习的平台,教师们在专家的引领下,感悟专业、明确目的,收获自身的专业成长。
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完成从模仿到个性的创造历程,要有灵动的课程,要通过自身的教学,促进幼儿心智的成长,这一切都离不开不断地学习。
二、以携手并肩、一路同行的大雁精神夯实队伍建设
大雁能够飞越千里,不是因为它自己本身有多么强,而是因为它们目标一致,群策群力,共同努力,才完成了独自所难以实现的迁徙,大雁精神就是团队精神。
(1)让合作成为一种修养。教育实践证明,具有不同背景、经验、才能和观点的成员构成的研究共同体对教学问题进行共同的探讨和决策,可以为教师专业素养的持续提升提供比单个教师的努力更为可靠、更为有效的基础。每个幼儿园都有不同的团队,教科研活动要充分利用团队的力量,充分挖掘和发挥教师的个人特长、聪明才智。建立分管园长牵头负责,行政部门、教科研部门主导,教学、科研和幼儿园骨干协同建设的项目工作网络,项目工作小组牵头积极组织开展幼儿园各项专题研究,引领教师进一步明晰教育理念,理清工作思路,提升专业能力。通过团队的合作、支持和帮助,让每一位教师的成长有宽度、有深度。
(2)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教科研活动能引发教师的思考与总结,是提升教师教学科学研究能力的有效途径,如何让教师真正在活动中有收获、有思考、有提升成为教科研室关注的重点。在开学的教研活动中,可以请一线教师提出自己在教育教学、家长工作等方面的困惑。教科研室可以将问题汇集,整理出具有共性的问题,在审议小组审议之后,将该内容定为教研内容,并采用共同反思、共同钻研的方式进行问题式专题研讨活动。
(3)让联盟成为一种合力。俗话说“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园本教研也不排斥园际之间的交流、合作,在幼儿园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带有共性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各幼儿园依据自身优势进行园际交流、联盟与合作,共同研究出问题的解决办法,达到拓宽视野、启迪智慧、解决问题的目的。幼儿园的发展可以加强园所之间的联动,注重实践、探索创新,每月定期、定点、定主题组织开展研讨活动,在幼儿园的精干力量中产生思维的碰撞,有更多的认识与思考,让联盟的经验和智慧形成一种文化的合力。
三、以积沙成塔、积微成著的内在力量严实过程管理
(1)让规范成为一种制度。要让各团队充分发挥力量,就必须规范各教科研团队,让制度引领过程管理。各级教科团队建立集体审议制度,审议在幼儿一日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包括研究方式、时序进度、资源开发、环境改造、课程行进、诊断评价等。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不断跟进,通过“观察—思考—审议—评价—调整—观察”循环往复,提高研究能力,建设满足儿童个体发展需求的适宜性课程。
(2)让培养成为一种规划。每个年龄段的教师,其专业发展水平都不同。为了更有效地提高教师的课程游戏化能力,幼儿园可以通过三项工程实行分层培养,并通过制订个人发展规划、制作个人成长档案等措施来实现,如可以有:“青年教师琢玉工程——入格培养”“成熟教师孵化工程——升格培养”“骨干教师化蝶工程——风格培养”,通过不同年龄和层次的培养,帮助教师学习先进理念、扎实各类技能、优化各种方法。
在制度的要求下,在有规划的培养中,教师们会更科学地观察幼儿、正确地解读幼儿,更有效地支持幼儿。
四、以向上结果、向下扎根的生长姿态扎实课题研究
《老子》有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台,起于累土。”要做一棵树,一棵向上生长、向下深扎根,能享受阳光的洗礼,也经得起风雨考验的树。
(1)让研讨成为一种氛围。一方面,实地现场观摩。实地现场观摩将真实的活动呈现在教师们面前,也更能体现出教师们在活动中遇到问题、展现的状态、解决的方法等。多通道感官的参与让教师们有了真切的感受,也就会有更多真实的想法,在观摩活动中空班教师可以一起仔细倾听、细心观察、认真记录平行班内的游戏环境以及游戏活动。观摩结束后,各年级组教师们针对观摩的情况进行评议,从环境的设置、材料的投放、氛围的营造、幼儿的具体表现等进行深入的研讨交流,让各班都能有针对性地对本班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加以整改和完善。另一方面,沙龙研讨现场。幼儿园课程带有浓厚的生活化特征,课程内容来自幼儿的生活,课程实施更要贯穿于幼儿生活的全过程,即一日生活皆课程。幼儿生活、幼儿游戏、课程审议等方面都是可以进行专题研讨的方面。这些研讨活动可以提升教师观察幼儿、分析幼儿、支持幼儿游戏的能力;促进教师对幼儿生活教育价值的挖掘;提高教师课程审议能力,促进课程的适宜性程度和游戏化水平的提高。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倡导教师从教育教学实践中寻找课题,课题不求大不求异,但必须结合教师专业发展项目建设进行。
(2)让研究成为一种需要。依托课题研究,通过梳理课题研究的出发点、思路、步骤和内容,查阅相关课题研究资料、通过听取专家组的意见等,为课题打开更宽阔的研究视角。同时,通过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重新建构教师对幼儿一日生活的理解与指导,从而生发出教师“科学观察—正确解读—有效支持”的专业行为。随着课题成果的不断丰富,教师们也意识到扎实的课题研究是自己成长的需要,也会在平时的工作中更注重积累课题研究成果。
对幼儿园课题研究来说,专业就像是一棵树的树根,只有根在土里扎的越深,研究才能更深入。同时,在向下扎根的同时,也要向上生长,寻找课题不断的突破口和生长点。
五、以春种秋收、深耕易耨的执着信念厚实收获成果
一分耕耘会带来一分收获, 怀着春种秋收、深耕易耨的执着信念,期待着收获厚实的成果之路。
(1)让过程成为一种激励。激励能提高自我实现的满足感,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被激励者的自发行动。在教科研管理中,我们也可以采用激励的方法给教师们不断加油和鼓劲,形成积极向上的风气,如可以共享课题研究成果、共谈课题研究感悟、共分教科奖金等,本着人文关怀的激励机制,对教师们在教科研工作上取得的成绩及时地肯定、表扬、奖励,给全体教师传递一丝暖意,这种暖意,会让教师们越研究越快乐,越总结越快乐。
(2)让特色成为一种文化。幼儿园的文化是通过园长、教师、家长、幼儿为载体进行传承、积累和创新的意识形态。如我园以爱为核心理念,形成了感恩的园所文化,将感恩文化融入课程,从“感恩自我、感恩他人、感恩自然、感恩社会”的维度来选择课程内容,不断激发幼儿、教师的感恩情感,让特色更加彰显。
(3)让成果成为一扇窗口。教研成果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 如教育案例、课件、论文成果、教研日记等。教师可根据需要自主选择,将教研成果向外展示与推广。又如公开活动、媒体宣传、竞赛展示等,通过教科研齐抓共管的方式,让教师既成为教育的歌者,又做思想的行者,收获教育的美丽。一次次的锤炼和打磨,让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提升,课程观逐步转变,课程意识不断增强,通过一次次的平台和机会,教师们更自信地展示自我,也为幼儿园的发展打开一扇扇窗口。
(4)讓发展成为一个坐标。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教师的发展、幼儿园的发展都需要我们将研、思、学、做统一起来,在思考中实践,在实践中思考,让幼儿回归到真教育的情境中去,让教师投入到真课程中去,促进幼儿自主、快乐地成长。
幼儿园的教科研工作艰巨又艰辛,在教科研的道路上,每一位教师都将不断锤炼自我,砥砺奋进。幼儿园的发展不断推动教师的成长,教师的专业成长不断融入幼儿园的发展中,一路同行,一路收获。
参考文献:
[1]张 婕,朱家雄.研究共同体构建是园本教研的关键[J].幼儿教育,2005(17):32-33.
[2]赖映红.幼儿园园本教研的特点及存在问题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3]马 凯.基于园本教研的新路径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10):85-86.
[4]曹晓薇.基于园本教研的教师学习资源支持策略——以湖北省武汉市A幼儿园为例[J].当代学前教育,2016(4):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