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凤钗
摘 要:在当前教育改革的深入时期,要实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积极探索新的教学策略,以改变传统语文阅读教学的格局。文章结合实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案例,探讨语文阅读教学中核心素养培育的方法,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围绕同一主题文章掌握阅读技巧;在文本精读教学中,结合文章实情深入文本,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体验为目标;在阅读创新实践中,从多元角度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的语文阅读核心素养得到实质上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1-02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12-0062-02
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中基础知识讲解是重点环节,虽然从表面上看起到了夯实知识的作用,但是从长远来看,学生核心素养并没有得到提升。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渗透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核心素养包括语文知识的积累、审美情趣的培养、语言思维意识的锻炼、个性品质的塑造等内容。为了适应当前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小学语文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价值观。在语文阅读教学时,要将培养核心素养落实到教学的每个环节之中,使其能够和阅读能力培养有机整合。而要切实达成这个目标,就要对阅读教学进一步完善,要通过兴趣的培养来让学生认识阅读的价值,通过多种阅读教学方式来为学生奠定阅读基础,将生活元素引入阅读教学之中,促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应用能力。
语文阅读是小学语文教育体系的重要节点,在阅读教学中应该贯穿核心素养培育的理念,这是实现全新语文阅读教学格局塑造的重要路径,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不断探索的教学问题。
文章基于教学实际经验,认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语文核心素养可以从三方面做起,即群文阅读,可以改变以往单一阅读的基本模式;精读融入,可以实现阅读体验度的提升;创新实践,可以引导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具体探讨如下:
一、群文阅读,实现阅读技巧的掌控
群文阅读倡导师生围绕着一个或者多个议题进行文章的选择,继而开展阅读和集体建构,在阅读交互中实现阅读共识的达成。作为突破性的阅读教学手段,其落脚点为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关注与教材的融合性,还倡导给予学生充分的关心,以增强其学习兴趣,是当前众多阅读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群文阅读的实现路径有多种,一般情况下教师采用最多的就是单元整合课。
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组包括了《地震中的父与子》《慈母情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学会看病》四篇课文。在阅读课程中教师选择以群文阅读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实现单元阅读内容组合。其详细教学步骤为:首先,要求学生提前进行预习阅读,明确四篇课文的阅读任务,积极收集和整理相關资料,利用词典查询对应的生词,标记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或者段落,尝试去进行探讨和分析;接着,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自己的阅读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去寻找四篇文章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实现群文阅读主题的界定。在本次单元群文阅读时,很多学生发现文本的内容都牵涉母爱和父爱,在共同探讨之后,一致认为要将此作为本次群文阅读的主题。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分别从故事梗概、故事发生背景、情感表达技巧等维度,对四篇故事进行一一分析,并且回答对应问题:这四篇文章中你最喜欢哪一篇?说出你的理由;请大家使用一个准确的词汇来阐述四篇文章中不同的父母,最好能够精确概括父爱和母爱的类别;你觉得你自己的爸爸妈妈是哪一种?请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事迹来说明。这样的设问会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更多的阅读体验探讨。这种探讨在求同存异的过程中会激发学生对阅读内容的兴趣,而在这样的文本思考中,学生对母爱、父爱的理解开始提升,从而达到了情感陶冶的效果。最后,课程拓展环节,主要是结合上述四篇文章的对比分析,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实践,写一篇以父爱或者母爱为主题的小作文,同样以故事的方式来开展。接着在小组内进行评选,选择最让组员感动的文章,在班级中进行展示,然后鼓励其他成员积极参与到对应文章阅读中去,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看看我们自己写出来的父爱或者母爱与群文阅读活动中的有何差异,由此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父爱或者母爱,实现课程内容与生活实践之间的关联。这样的阅读交互,会使整个阅读教学朝着高质量的方向发展和进步。
二、文本精读,强调学生的阅读体验
精读是相对于略读而言,倡导以精细化的态度对对应阅读部分进行研究和分析,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作者的情感,掌握文本的内容,增强阅读的体验,确保实际阅读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对单一文章而言,有的部分需要精读,有的部分需要略读,两者相互融合,才能够达到理想的阅读效果。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情况,适当倡导文本精读,由此使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体验得以提升,继而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氛围。
例如,人教版六年级课文《少年闰土》教学目标为:引导学生掌握写人文章的写作方法,对这种文章的写作技巧有初步了解;探索如何理解对应的关键词句;去了解鲁迅为人,感悟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魅力。对本文的教学,教师采用精读的教学策略,以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其实际教学步骤为:提前要求某小组成员收集和整理鲁迅相关的资料,完成课前自主学习单,要求该小组代表在课前给大家进行简单的作者介绍;要求学生再次阅读文本内容,并设定如下的问题:闰土到底是一位怎样的少年?请找到描写闰土的相关段落和句子,标记自己印象深刻的,并写出自己的感受。第一段,我们看到的少年体现出了勇敢机智,要求学生找到能够体现出闰土勇敢机智特点的句子;第四段,我们看到的少年是朴实、憨厚、天真、可爱的,找到能够体现闰土这些特点的句子:“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随着人物形象特点的不断呈现,学生对闰土性格的理解不断加深,此时的教学内容引导可以向“情感”方向推动。由此设定如下的教育教学任务:要求学生结合自主学习单,探讨闰土相关的新故事,并且设问:“如果有机会,你希望和闰土成为朋友吗?如果是朋友的话,你们最希望与闰土做什么事情?请说出来,并且告诉大家你的理由?”
在这样的文本内容交互的过程中,学生对闰土人物的理解会得到进一步加深,实际的故事感知度也不断强化。这种阅读体验是前所未有的,学生只要能够参与进去,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自然会慢慢加深,这就是文本精读的价值所在。在整个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阅读行为是基于对应认知来开展的,而随着认知的不断强化,实际的阅读体验也在不断增强,这对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在整个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一点:精读的行为主体是学生,必须做到以人为本。
三、创新实践,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创新实践,倡导能够实现阅读课程的延展,确保学生阅读习惯可以得到良好的培养,由此进入全新的教育教学格局。唯有这样才能够在新课程背景下,实现阅读教学策略的不断调整和改善,驱动实际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结合实际课程内容,实现阅读创新方案的敲定,以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例如,对人教版五年级《新型玻璃》课文的教学,一般情况下教师会通过图片展现的方式来慢慢推动课程教学,使学生对不同类型的玻璃进行认知。虽然这种阅读教学形象,但是整体阅读体验比较差,学生的阅读参与感不强,多数都是跟随着教师的步骤来进行的。为了改变这样的阅读格局,笔者认为可以尝试以如下的方式来进行。
其一,角色扮演法。要求学生以分组的方式选择一种新型玻璃,去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信息,并针对自己选择的新型玻璃开展介绍。假设自己是产品经理,需要将对应的玻璃特点介绍给自己的客户,由此创设良好的商务洽谈的情境,引导小学生参与实际的材料阅读活动中去。
其二,拓展阅读法。在学生阅读完整个文本内容后,要求其总结和归纳课文中出现了哪几种新型玻璃。等学生一一作答之后,设问:“请大家去寻找更多的新型玻璃,收集和整理对应的资料,将其做成产品卡片,等到下次上课大家分别拿出卡片,并且在讲台上介绍自己了解到的新型玻璃是什么样子的。”在这样的阅读拓展任务中,学生需要利用课余时间去寻找更多奇特的玻璃。无论是阅读材料还是寻找视频资料,都是十分有针对性的阅读。这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收集和整理素质,可以说这也是学生阅读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
其三,鼓励学生在实际阅读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阅读标记习惯,比如对不理解的词汇或者句子以问号标记出来,使用词典进行查询,将对应的结果反馈在问号旁边;对自己不理解的段落要进行标记,后续在前后文联系阅读过程中慢慢去加深理解;引导学生随时写出自己的阅读体验,在文本旁边进行注释,由此增强学生与文本内容之间的交互,使其阅读习惯得以不断培养和锻炼。这部分的阅读活动,也是在实际阅读课程中需要不断强化的,因为这样的学习行为会使学生慢慢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结语
综上所述,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重新审视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育工作,需要小学语文教师设定全新的阅读教学目标,创新阅读教学方法,唯有这样才能够创设良好的阅读教学格局。在实际阅读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尝试和探索,总结和归纳经验教训,才能够找到最为理想的教学方案。相信在不断的阅读教学创新过程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學质量和效益将会朝着更高的方向发展,而学生的核心素养也会在此过程中得到不断培育。
参考文献:
[1]周晓艳.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5(12):147.
[2]岳秋景.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6(5):148-149.
[3]蔡文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6(15):283-284.
[4]丁艳秋.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价值及教学策略探讨[J].求知导刊,2016(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