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吓弟
摘 要:语文核心素养是指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在不同的语文教育教学环节,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语文教育资源的整合,创新语文教学方法,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语用教学倡导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是小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重要方式之一。作者结合实际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实践,在具体教学中尊重学生感受与体验,奠定情感基础;强调审美与鉴赏,放飞学生思维;强化实践与探索,引导学生举一反三,真正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用教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1-06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12-0047-02
作为基础性的学科,语文课程更加关注语言文字的综合运用,倡导学生将自己学习到的语言元素渗透到生活实践中去,并且将此作为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标志之一。马克思说:“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语言是人类用以进行思维活动、表达思维成果的载体。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实质上就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维(输出思想)和通过语言理解别人的思维(汲取思想)的能力。可见,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具有将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结合起来的高度自觉。教师在语用教学中需熟练在课上进行言语形式、言语内容的训练,以提升阅读实效。因为言语形式就是言语内容,言语内容就是言语形式。小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开展指向言语形式的思考,学会提问,学会想象,学会比喻……同时领会其中的情与趣,使课堂灵动、智慧而欢乐。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借助语用教学手段,实现教育教学方案的优化设计,由此可以引导学生的核心素养朝着更加理想的方向发展和进步。
一、注重感受与体验,奠定情感基础
语文课上,教师应留给学生一定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多读,充分地读。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学生课堂上朗读后的语用教学,关注的是学生能够将学习到的语言运用到实践中去,而这个目标实现的前提是能够准确地掌握对应的语言文字内涵。也就是说,在小学语文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要关注实际语言表达方法和句式成分,还要关注表达的艺术性,引导学生增强对实际语用的感受和体验,奠定夯实的情感基础,由此达到良好的语言教育教学效果。在语文实际教学中,教师都倾向于要求学生对文本进行预习,由此对实际文本内容形成初步感受,在此环节关注的是学生整体的感知能力。随着阅读的焦点演变为词汇句子的时候,学生实际对文本的感知度会得以增强,此时对实际文本情感的体验也更加深刻,这对培养学生语感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例如,学习人教版六年级《少年闰土》课文的时候,一开始在学生完成第一次阅读任务的时候,教师会设问:“你觉得少年闰土是什么样的人?”此时学生相互探讨,大部分都会反馈少年闰土是机智勇敢的人,很明显这种理解是建立在学生的初次阅读上的。之后教师提出如下问题:“请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少年闰土的机智勇敢?除了机智勇敢之外,在少年闰土身上我们还可以看出什么?”此时很多学生都比较困惑,因为一次的文本阅读仅仅是对故事内容形成初步感受,接着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细读,教师此时可以引导学生寻找文章中四件事情:海边拾取贝壳、看跳鱼儿、雪地捕鸟、看瓜刺猹等。并要求学生通过对人物动作和语言的分析,对实际人物形象形成更加完整的评价。比如从外貌维度来看,引导学生去总结和归纳对应的词汇“紫色的圆脸”“头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这些词汇集中反馈出少年闰土健康天真活泼的性格特点。在捕鸟活动中,主要的动作词汇有“扫”“支”“撒”“看”“缚”“拉”“罩”等,这些动词可以将整个活动步骤展现出来。在深刻理解这些动词的过程中,小学生对该活动的认知也得到了提升,自身也感觉到少年闰土身上散发出来的稚气,人物形象的感知也因此得到进一步强化:少年闰土是一个聪明能干和见多识广的孩子。在看瓜刺猹活动中,同样可以引导学生去感悟对应的动词,其主要有“听”“捏”“走”“看”“刺”,一连贯的动作可以很好地展现出少年闰土机智勇敢的一面。在这样的行为分析中,学生甚至可以以模仿动作的方式来感受,由此更加全面地理解此部分的相关内容。
基于上述教學案例可以看出,在实际阅读的过程中,增强实际阅读体验,是强化文本与阅读行为之间交互的关键所在,这将会为后续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打开局面。
二、强调审美与鉴赏,放飞学生思维
小学语文教材很多课文文质兼美,可读性强,人文性强。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文章体裁、内容的不同,设计不同的学习要求与学习目标。在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还应该关注语文学科的文化性,这两者之间的融合,是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节点。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强调审美与鉴赏,实现学生思维的放飞,这样可以使语用教学的效果朝着更加理想的方向发展和进步。从某种角度来看,基于审美与鉴赏的语言文字运用,才是语文教育教学的最高境界。
例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老人与海鸥》是一篇文学作品,在本篇章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该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开展审美鉴赏课程,使学生的思维得以放飞,由此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格局。详细来讲述,其教学步骤为:其一,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主要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是老人爱护海鸥的部分,后一部分是海鸥爱老人的部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理解朴实的文本内容,感受那种情感。海鸥围绕着老人的遗像不断地翻飞、盘旋、鸣叫的画面感很强,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海鸥会这样做。在这样的细节分析中,学生可以去欣赏这样的情感,渐渐理解:动物也是有情感的,人类与动物之间的亲密关系,会使得情感这条线路展现出来。其二,重点寻找文章中的词句,鉴赏对应词句的使用技巧,并且引导学生去感受字里行间体现出的情感,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总结和归纳课文的中心思想。比如老人一声呼唤,海鸥就会“应声而来”,体现出海鸥与老人之间关系的娴熟;老人“亲昵”地叫着它们的名字,边喂食边聊天,这集中体现出老人将海鸥当作伙伴或者朋友来看,体现的是和谐的关系。在课中有多处使用了省略号,教师可以请学生们找出对应的省略号,并且对不同地方的省略号的用意进行思考,这也是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理解的重要途径,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也更加活跃,实际的教学质量也更加理想。
基于审美和鉴赏的语用教学,鼓励学生近距离地去感受作者的行文思想和結构设计意图,而在这样的不断交互中,学生对实际文本的理解会得以加深,实际取得的语用教学成绩也会因此得到不断夯实。
三、强化实践与探索,引导学生举一反三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语用效果还可以通过实践探索的方式来进行,就是在教学任务推动的过程中,强化学生的理解,积极开展练习活动,引导学生进行不断反思,使语用思维得到不断锻炼,由此使小学生语文语言的使用技能得以不断提升。
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结合实际语用教学情况,适当增加实践和探索环节,引导学生进入举一反三的状态,由此达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人物描写一组》一课学习目标为引导学生了解不同作者描写人物的手法,了解每个片段,关注对应的侧重点,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人物描写技能的锻炼。比如在学习完整个文本内容之后,学生了解到人物描写主要从动作维度、语言维度、神态维度、外貌维度来展现人物的心理,由此渐渐实现人物主要性格特点的提炼。以描写张嘎的段落为例,其描写的重点在于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动作描写主要有“站、围、蹦、转、揪、推、拉、拽、顶、扳”等词汇,很形象地展现出张嘎摔跤动作的细节。在实际动作描写的过程中,也呈现出张嘎机敏、顽皮、争强好胜的性格特点。在此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不同描写手法的异同点,可以设置如下题目:请判断如下的句子使用了哪种描写手法,设定的选项有心理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四种,实际的选项有四个:“小胖墩儿跳起来,立刻退后两步,一闪身脱了单褂儿”,很明显属于动作描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可以归结为外貌描写;“赵氏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能知道你的意思!”是语言描写;“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是心理描写。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选择课外的其他人物描写的片段,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寻找实际描写的基本思路,并且以自己身边的人物为对象,选择其中的片段,进行人物描写,并将自己描写的片段在全班展示出来,由此在相互交互的过程中,使自身对人物描写的认知得到提升,实现自身人物描写技巧的不断锻炼。
课堂中的不断深入分析,是为后续实践探索奠定基础,而在不断的探索反思中,学生也可以找到自身人物描写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对应措施去改善,而这些都将引导语文教学朝着更加实践性的方向发展和进步。
四、结语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理解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继而在不同的语文教育教学环节,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使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质量朝着更高的方向发展。为此,教师需要摒弃传统的语文教学思维,站在核心素养提升的维度去审视语用教学法,实现教学策略的重塑,不断反思和探索,增强师生之间的交互,增强文本与学生之间的交互,由此引导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进入全新的状态。笔者结合自身教育教学经验探讨了自身在此方面的看法,可能还存在很多欠缺的地方,希望可以在未来的不断学习中有更多的收获,并且形成更加健全的语用教学方法体系,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杜 婧.语用教学视角下,智慧学习的初步探索[J].华夏教师,2017(21):72-73.
[2]林小琴.从核心素养的角度研究语用教学的新方法[J].华夏教师,2018(7):66-67.
[3]代保明.语用教学亟待向语言实践运用转向[J].内蒙古教育,2017(4):36-39.
[4]刘仁增.以“语用”品质为内核的语言建构与运用[J].新教师,2017(4):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