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智媛
摘 要:语文教学中,诗词犹如璀璨的明珠照亮课堂。然而,在科技不断爆炸更新的信息时代,单凭一支笔、一张嘴和一本教科书只能让诗词教学黯然失色。现代教师除了在教学设计上下功夫外,还应该因时调整诗词教学的策略。而智能引领、校园浸润、平台驱动和晋级机制无疑让诗词教学激情碰撞、充满活力,让诗词教学深入骨髓。
关键词:智能引领;校园浸润;晋级机制;诗意心田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1-07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12-0027-02
诗词积累与鉴赏是中考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詩句涉及默写和鉴赏两大题型共计十余分的考题。近两年诗词的考查明显增加,不但增加了第一题积累默写的题量,还添设了古诗词赏析的考查。显然,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环。
然而单纯的诗词讲解和诵读会显得枯燥、乏味,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改变常规的教学策略,在学生心灵的田园播下诗意的种子,让古诗词课堂教学更高效呢?笔者通过课题研究学习,想就几种诗词教学的策略进行论述。
一、智能引领让诗词教学“如鱼得水,若虎添翼”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多媒体、幻灯片等智能设备无疑为解决诗词教学重难点、实现高效诗词课堂做了巨大的贡献。“高效”一词一出现,有人就会想起激进浮躁,似乎与循序渐进的教学理念格格不入。但这只是片面的理解,真正的高效课堂就意味着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获取更多的知识,尽可能点燃更绚烂的知识火花。
而高效的诗歌课堂能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真正地走进诗歌的意境,学会优秀的创作方法,学以致用,在感悟作者情感中树立起远大的理想扬帆起航。
很多传统的诗词教学中,学生只能靠教师的讲解然后死记硬背,无法真正解决教学的重难点。而智能化教学犹如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使他们的思绪自由翱翔起来,轻松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难点,创设了高效有益的课堂。比如李清照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中的“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这一句的教学,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这化静为动的神奇手法,把那繁星的闪烁流逝形象地呈现在学生的脑海中,感受词人那昂扬飞动的神魄?这就要交给多媒体。多媒体通过对诗词进行线条、图形、图像、动态以及声音的综合调控,可直接在学生眼前展示,充分调动他们的眼耳口鼻舌,使他们大脑兴奋起来,从而高效地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真正地走进李清照诗歌瑰丽雄伟的画面中,感受其辽阔壮美的意境。
又如,王维的《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一句是较难赏析的。如何让学生理解这一千古名句的画面感,真正走进这种美妙的意境呢?多媒体的线条、图形、音乐的动态一展示,那奇特壮观的塞外风光和雄浑开阔的艺术画面就展现在了学生们的面前。
二、校园浸润让诗歌教学“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和情感发展并不稳定。诗词的创作年代和作者的人生经历与学生们的生活相差甚远,再加上一些诗词相对抽象、含义深刻、意境悠远,学生很难深入理解。对他们而言诗词只不过是抽象的枯燥无味的文字符号,而教师又要求他们既要会背诵默写,又要会赏析。这种情况下很容易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诗词教学常常是在教师歇斯底里的逼迫下进行的。而校园的氛围浸润让诗词教学由歇斯底里进化到润物无声的境界。
学校利用校园广播在课间播放古诗词歌曲,如一股春风暖化了师生间的僵冰。背景音乐的情景熏陶,把学生浮躁的内心抚平,在无形中把他们引领到诗歌的意境,让诗词随优美的乐曲潜入学生的心田,细腻无声地滋润学生的心灵。每当诗歌响起,校园中氤氲着浓厚的文化气氛,学生们紧张的大脑在这样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得到放松,他们的听觉和视觉甚至嗅觉都变得分外灵敏。这样无形中提高了语文的教学效率,也可以激活课堂,营造课堂气氛,学生们自然愿学、乐学、爱思考。
校园浸润还可以从社团方面入手。学校可以开设各种诗社,借鉴热播的综艺节目的形式,举行各种形式新颖有趣的诗词擂台赛、学唱古诗赛、诗词知识竞赛等活动。这样做可改变背诵、默写这种枯燥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乐于接受。师生共背、游戏竞争的形式是激发学生积累古诗词兴趣的有效策略[1],可让校园更氤氲书生气息,学生学诗、背诗的热情自然被激发出来,既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又浸润学生诗意的心田。
另外,每周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唐之韵》《宋之韵》和《诗词大会》等节目,这些都是非常优秀的文教片,画面精彩,解说形象生动,概括性强,能有效地梳理学生的知识储备库。让这些如璀璨明珠的诗词照亮语文教学课堂,才是真正地让诗歌深入骨髓的教学。
三、平台驱动让诗词教学拥有“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天地
在诗词教学中,教师们为了学生能学以致用,会让学生扩写诗词或模仿写诗。这有一定的难度,不但需要教师的技法引导,还需要多方的鼓励。对此教师可以先通过多媒体播放《经典咏流传》中的《明月几时有》等乐曲,让学生学唱古诗,然后让学生改歌词。接下来可以让学生找一首能表达自己情感与感悟的诗词去仿写,还可以把自己仿写的诗词如一颗璀璨的珍珠镶嵌在作文中,以提高作文得分率。
学生的作品创作完成后,评价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这时信息化技术就提供了便利:教师不但在班级中点评学生的诗词,还特地创建了一个诗歌创作群,把学生的创作发表上去或者直接发表在微信群中,甚至向《侨乡时报》《莆田文艺网》《海峡都市报》《莆田作家》等微信订阅号投稿。这样不但拉近了家校的联系,还让家长甚至社会一起来参与教育引导。微信平台的驱动能为学生的学以致用提供舞台,让学生诗意的心田开疆扩土。
四、晋级机制让诗词教学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激情
在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化繁为简,使诗词的课堂教学更科学有效而又魅力四射。诗词的课堂上,如果教师只反复强调背诵默写,学生就只会是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地机械应付。笔者在课题研究中发现,把诗歌按作者年代串联起来或者按类别来复习,用各种方式来替代背诵、默写这种枯燥的学习方式,能让学生乐于接受。以师生共背、游戏竞争的形式来激发学生诗词积累的兴趣,能让学生的背诵默写积累变被动为主动。
为了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笔者在教学中摸索了一套诗词教学的晋级机制,根据诗词的难易把诗词分为七年级、八年级和九年级三个层次的诗词组合。不同年级层次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挑战不同组合的诗词。会背诵、会默写评审为一级,会诗词鉴赏、会讲述诗词背后的故事或者能在写作中运用评审为二级,会仿写评审为三级,会适当地把自己仿写的诗词运用在自己的写作中或考场作文中评审为最高级。
每个学生都有一个晋级档案。当学生選择挑战一个年级时,教师在这个学生的个人晋级档案上的相应挑战年级打钩,紧接着就是一级的背诵默写挑战,表格中也可以填写该生默写过程中的错别字。这种记录既让相关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一目了然,又能给学生的复习带来便利。二级的评审会烦琐点,教师如果要系统地讲解该年级所有重要的诗词的名句与写作手法及其背景,就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如果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自己喜欢或擅长的诗词进行组内鉴赏,再组与组之间鉴赏,这样既有效,又能起到互助互利的良好效果。
这种晋级的机制中较有挑战性的是诗词的仿写。为了激励学生,笔者降低对学生创作的要求,在对仗押韵方面降低标准要求,先让他们把自己要表达的意思写出来再引导他们去修改订正,所以一首诗有时候要修改好几遍才定稿。
当学生能仿写出好的诗词,教师除了让他们抄写在自己的个人晋级档案里,还要复制粘贴出去以示表扬,以激励更多的学生仿写。
比如王晟同学仿写的《学子诗》:“喳喳复喳喳,学子读书时,不闻诵读声,唯闻子叹息。问子何所思,问子何所叹?子亦无所思,子亦无所叹。昨夜见成绩,又排后三名[2]。课目七八科,科科不及格。阿爷无权势,家中无钱财。愿为老无憾,从此奋读书。周三补数学,周四补英语,周六补物理,周日补化学。旦辞被窝去,尽待教室里,不闻爷娘唤儿声,但闻教室读书吵喳喳。旦辞教室去,暮至操场上,不闻爷娘唤儿声,但闻跑步脚生风。万里赴考场,笔速度若飞。朔气传铃声,灯光照校服。学生考试难,老师评卷苦。归来见成绩,成绩见榜首。再回拜恩师,恩师坐讲堂。恩师问所欲,学子不用状元郎,但愿放大假,送子返老家。爹娘闻子归,买菜下厨忙。小妹闻子回,老远奔将来。小弟见子在,打开王者陪我玩。开我QQ号,上我微信群。脱我脏校服,着我时髦裳。当窗扎马尾,对镜剪刘海。出门看同学,同学皆惊慌。同学已三年,未见子潇洒。学霸猛刷题,学渣眼迷离。学霸学渣绕着操场跑,安能辨我是渣还是霸?”
其中“学霸猛刷题,学渣眼迷离。学霸学渣绕着操场跑,安能辨我是渣还是霸?”写得真是妙,他还把这一句运用在自己的市质检作文中,作文成绩得到了很高的分数。像会这样仿写并在作文中运用算是晋级中的最高级,教师在该生的高级那一栏中做了记录后,在指导教师认定意见中签名并且盖章。
作为教师,笔者也想起到带头模范的作用,经常写些下水诗词。比如在学校百日冲刺中考誓师大会上,笔者就当时的情景,赋了一首诗祝愿收获当年中考的辉煌:
砺青相逢丙申年,教学相长展英姿。
引锥刺股战中考,全力以赴创佳绩。
斗志惊撼壶公山,激情漫过木兰溪。
他日定遂青云志,莫负砺青一片痴!
榜样带给学生的是永无止境的力量源泉。笔者带的这一届学生在中考中取得了非常出色的成绩。
参考文献:
[1]陈淑君.小学高段课外古诗文积累方法略谈[J].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10(1):40-41.
[2]郭茂倩.乐府诗集[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