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用语文课堂,打造健康人格

2019-06-13 00:38:45王德成
教师·下 2019年4期
关键词:自主合作

王德成

摘 要:文章从目前学生存在的个人品格的不足出发,分析如何借助语文课堂,从激发学生的认知情感、重视文本的人文感化、净化学生的“尘世”思想、鼓励自主及强调合作等几方面来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同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在与作品的感情交融中,热爱生活,珍惜生命,懂得奉献,拥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在不断纠正自己、完善自己的努力中,以一种健康的心态迎接生活。

关键词:认知情感;人文感化;净化思想;自主合作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1-08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12-0020-02

经过多年的教育教学,笔者体会到诸多的无奈,无论是毕业了的还是正在学习中的学生,都给人如下的感觉:学习上,动力不足,习惯不良,自学能力偏低,厌学现象严重;人际交往上,处处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人际关系紧张,学校里以教师、同学为仇,家庭中视父母为敌,无人能让他欢心,处处都是不如意;个人品格上,自卑现象严重,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意志如清明节后冰,柔韧不足,情感如六月晴阴天,喜怒无常。总之,他们的学习品质、交往品质、人格发展诸多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这不能不引起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注。

古人云:“文以载道。”语文是“文”与“道”的统一体,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体。语文课堂的条件得天独厚,语文教材所涉及的那或热情纯真、或优美典雅、或令人振奋、或启人思索的丰富的“道”,可以引导学生去领悟,更可以借以触发某些思考,陶冶某些情感,从而潜移默化地构建学生健康美好的人格。

目前,我们提倡素质教育,而语文课堂的人格教育应该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为此,利用语文课堂,打造学生的健康人格,是每一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激发学生的认知情感,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

文学作品中的道德观念,是处在一种较高层次的审美观念上,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与现实总是保持一定距离。而我们目前的学生,是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环境中长大的,不知道艰难困苦与意志之间的真正联系是什么,不懂得“爱”的含义是什么,更难参透世间的“良苦用心”,在他们心中只有这样的信条:“我应该拥有”“我应该享受”“我是时代的皇帝”“我的需要就是真理”等。而书本上那些隐蔽于艺术形象之中的、富有深远多层次审美意义的高尚品质,又怎能轻易使学生动心呢?因而激发学生的认知情感,是培养他们的健康人格的关键。

文学作品的题材虽高于生活,但也源于生活。作品的创作需要想象和联想,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就应该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让我们的语文教学过程成为调动学生生活体验、激发学生认知情感的过程,从而在充满情感氛围的条件下使学生的健康人格逐步形成。

激发学生的认知情感的最佳教学思路应是设置相似情境,在共鸣中,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教育。

比如台湾作家杨子的《十八岁和其他》一文,作者以自己深刻而又具体的人生感受,围绕十八岁所涉及的人生话题,敞开心怀,诉说对长子东东的理解、渴望和深爱,为我们提供了交流沟通的范例。

教授本文,教师应首先引导学生仔细品读课文,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评价冬冬的爸爸。并设置两个问题,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想——“假如你是东东,读了这封来信,你有怎样的感想?”“假如你是杨子,你写这封信要向东东表露的心情是什么?”

创设如此情境,能使学生的情感在这种情感氛围里受到激荡,从而实现与作者、主人公的对话,也能让学生体会作者对孩子那种真挚的爱和了解作为家长对孩子的殷切希望。同时从“抱着初生的你到医生处诊治你的‘脱肠后,半夜喊破喉咙把医生从睡梦中叫起,那种焦急忧虑”“我不知道我对你的爱,十八年来是否夹杂有一些不经心的、任性的以及成人对孩子不够了解的责备”“假如人生能够重来一次,我真会情愿溺爱你的”等富有真挚情感的语句中,体会“可怜天下父母心”的现实意义,以达到对父母的“爱心”的认知。有了这样的过程,教师可以再设置几个话题,让学生去体会自己父母对自己那细致入微的爱——“在你每次大休回家时,父母看到你后有何表现?”“如果你在学校感冒了,父母会有什么表现?”“由于特殊原因,你没有按时回家,此时父母往往会怎样做?”

用上述办法,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情感,让其体会到父母的“愛”的温暖,从而培养学生的“爱”的意识,改变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思想,进而让学生那长满“杂草”的心田里盛开“爱”的花朵,并且用实际行动来回报亲人所给予的深挚的爱。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良好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趣味。

二、重视文本的人文感化,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语文课堂是学生接触和打造健康人格的最好处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文本的人文感化,也就创设了人文精神的“人伦情怀、人生体验、人性感受”的环境。而在这个环境氛围里若能让冷漠的语言热起来,让学生的个性展示开来,使作品中的情感与学生的情感自然地交融,形成一种水乳交融、同悲同喜的人性化情境,就能够通过人文感化达到立人的目的。

要达到这一教学目的,在文本阅读中,引导学生体味作者的人格品质和对人生的思考就显得尤为重要。

要透析作者的人格品质,首先要品味文本中富含作者精神品质的典范语言,如张洁《我的四季》一文,语言富有生活哲理,能够引发人们对人生的诸多思考。而引导学生品析文章中抒发作者个人观点的句子,可以使学生的内心受到感化。例如,“我决不企望有谁来代替,因为在这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一句,意在说明一个人既然拥有了生命,他就有责任为自己的生命地块即人生负责,在人生的历程中不要指望别人来为你的人生做出什么,自己的生命质量只能由自己来决定和完成,自己的人生只能是自己走过。而“厄运只能将弱者淘汰,即使为他挡过这次灾难,他也会在另一次灾难里沉没。而强者会留下,继续走完自己的路”一句,则告诉我们振作精神从挫折中重新走向生命的重要性:只有勇敢地去经历风雨才能成为真正的强者。再如,“只要我认真地活过,无愧地付出过,人们将无权耻笑我是入不敷出的傻瓜,也不必用他的尺度来衡量我值得或是不值得”一句,又形象地表述了这样的哲理:一个人在生命的四季里只要认真地无愧地经历了,所有的欢乐和痛苦、所有的成功和失败、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人生的收获,他的一生也就不会有什么人生的遗憾和哀叹,也不会有什么生命的愧疚和寂寞。在赏析以上语句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思考下列问题:①我为什么应该对自己负责?我该怎样对自己负责?②怎样使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怎样使自己的生命更有光彩?在学生与作品的感情交融中,可以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爱生命,并让他们明白“人的生命是宝贵的,人的价值在于奉献,做人应该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三、凈化学生的“尘世”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人生观念

“若有神圣来通路,不受十年寒窗苦。”“有钱能使鬼推磨,人世一切奈我何?”“抱着百年经卷,不如拥有敲门砖。”十几岁的孩子,发出这样的论调,教育者听了如何不心寒!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学识能力和思想品质兼优的人才,一个只知为获取自己的私利而奋斗且思想消极颓废的人,怎能担当起造福社会、造福人民的重担?而我们的教育,是为社会造就未来的建设人才,净化学生的“陈世”观念,培养学生的健康思想,语文教师自然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语文课堂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人类文明的史料,经文学艺术家的精心编织,已塑造成带有现实生命意义的鲜活的形象,充分借用这些艺术的化身,去感染我们身边的思想摇摆不定的学生,这对他们形成健康的人生观念有着开门见山的效果。

如在教授英国作家约翰·高尔斯华绥的《品质》一文时,我们可以突出主人公的“宁肯饿死也不愿降低靴子质量”的劳动道德,以此教育学生,做人应该讲诚信。一味追名逐利势必要遭世人唾弃。在教授杨绛的《老王》一文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品味文中寓含着人物品质的句子,如“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同。”“胡同口蹬三轮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一点”“‘你还有钱吗?……他拿了钱却还是不大放心”“我不是要钱”等。老王身处社会的最底层,过着穷困劳动者极为艰难的生活,却能时时关心他人、同情他人。在品味这些话语时,教师不妨让学生思考这样两个问题:①老王至死坚守自己的人生信条,他的思想根源是什么?②假如你的生活中出现一个老王这样的人,并给你的生活带来许多方便,你将会有怎样的感受?通过对这些善良纯朴的人物形象的剖析,以及切身感受的体悟,就不难使思想尚需培养的青年学生受到感染,从而净化侵入学生思维中的不良的零星的“尘世”思想,以促成其健康的人生观念的形成。

四、鼓励自主,强调合作,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中除了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外,更要注意引导他们互助合作、共同探究,取他人之长,补一己之短。这不仅可以让学生多一条获取知识的途径,更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进而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同时引导他们与教师、同学合作,共同探究,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健全自己的人格。因为在与他人合作、共同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会有意无意地审视自己,会发现自己个性的不足,为了能够与他人和睦相处(因为没有人愿意生活在与他人的纠结、冲突中),自然也就能够不断地纠正自己、完善自己。久而久之,学生就能感受到融于集体的温暖,自然地会对自己所在的集体表现出深厚的感情。这就更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综上所述,学生人格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多种多样,笔者仅仅做了很肤浅的一点点尝试。在未来的语文教学活动中,笔者仍将不断地深入探究,并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以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适应社会变革和发展需要的人格品质。

参考文献:

[1]鲍莉莉.探究语文课堂模式,塑造学生健康人格[J].现代语文:教学探究(中旬刊),2014(4):100-102.

[2]苏 涛.语文课堂教学中人格培养初探[J].中学教学参考,2011(27):18-19.

猜你喜欢
自主合作
浅析现代教育视角下的高中英语读写课堂中的运用
未来英才(2016年14期)2017-01-12 16:43:52
自主合作模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探究初中数学有效课堂的构建
未来英才(2016年3期)2016-12-26 12:36:18
对高中数学课堂中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的实践研究
自主学习策略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关于小学英语教学中自主合作学习策略的应用分析
课改后自主与合作的教学方式探究
小学生课外阅读方法探讨
考试周刊(2016年89期)2016-12-01 12:32:37
初探初中英语“两极分化”形成原因与解决策略
在体育课中设计有效的自主合作学习环节,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体育时空(2016年8期)2016-10-25 19:3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