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附子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观察

2019-06-01 07:13:06张海平
光明中医 2019年9期
关键词:痛风性附子血尿酸

张海平

痛风性关节炎所引起的痛风是长期嘌呤代谢障碍、血尿酸增高导致的,多见于第一跖趾关节,也可发生于其他较大关节,尤其是踝部与足部关节,好发于男性40岁以上。临床研究发现,急性痛风患者大多数可在多次发生后转换为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常以秋水仙碱和非甾体类药治疗,此类药物通过调节血尿酸和抗炎止痛以缓解症状,但对肝肾、胃肠道及血液系统的损害较大;痛风性关节炎复发率高,需反复用药,且患者多为老年人群,长期用药依从性较差,因此影响疗效。附子汤,中医方剂名,出自《伤寒论》,具有温经散寒之功效,主治“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本研究旨在探讨加味附子汤的治疗效果及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8月收治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50例,按随机分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对照组男19例,女6例;年龄34~68岁,平均(51.20±16.57)岁;病程1~18年,平均(9.80±8.51)年。对照组男20例,女5例;年龄37~73岁,平均(55.12±17.54)岁;病程0.5~20年,平均(10.02±9.57)年。2组患者主要基线资料经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组间能够比较分析。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急性关节炎发作1 d以上;1 d内关节症状达高峰;关节发红;单关节炎发作;第一跖趾关节疼痛或肿胀;单侧跗骨关节炎发作;单侧第一跖趾关节发作;可疑或证实的痛风石;高尿酸血症;符合以上描述中的6项可确诊[1]。

1.2.2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文献[2]中相关诊断标准:行痹:肢体关节肌肉疼痛,舌苔薄白,脉浮;痛痹:肢体关节疼痛较剧,苔白滑,脉弦紧;着痹:肢体关节重着酸痛,舌苔白腻,脉濡缓;热痹:起病急骤,关节疼痛,局部红肿灼热,舌红苔黄,脉滑数;虚痹:病程日久,反复不愈,关节疼痛,头昏乏力,舌质淡,苔薄白,濡缓。

1.3 纳入标准1)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2)年龄在30~75岁者;3)意识清楚,且愿意配合治疗者;4)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内容均知情同意等。

1.4 排除标准1)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者;2)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和造血系统等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3)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4)对药物过敏者;5)资料不全,无法判定疗效者。

1.5 治疗方法

1.5.1 对照组口服别嘌醇(广东彼迪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1368,0.1 g/片),0.1 g/次,2~3次/d;美洛昔康(海南长安国际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245,7.5 mg/片),7.5 mg/次,1次/d,连续治疗30 d。

1.5.2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加味附子汤治疗,基础处方:炮附片18 g,党参15 g,茯苓12 g,炒白术18 g,炒白芍18 g,细辛6 g,麻黄6 g,鸡血藤15 g,地龙12 g,乌梢蛇9 g。水煎服,每日1剂,早、中、晚饭后服用。随症加减:行痹者加防风12 g;着痹者加炒薏苡仁30 g,桂枝9 g,制天南星9 g,白芥子10 g,羌活12 g,知母12 g;热痹者加生石膏24 g,玄参12 g,生地黄12 g;虚痹者加生黄芪30 g,炙甘草12 g,防己12 g。连续服用30 d。

1.6 观察指标1)治疗结束后评估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症状变化及治疗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等。统计治疗前后关节活动度积分及关节肿痛的变化,关节活动度及关节肿痛积分按下述分别记分:无症状和体征者为0分;轻(+)为1分;中(++)为2分;重(+++)为3分[3]。2)实验室检查: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半个月、1个月后抽取患者静脉血检测血尿酸、血沉指标。

1.7 疗效判定标准参考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判定标准[4]:痊愈:血尿酸指标恢复正常,痛风结节消失,关节肿胀消退,活动功能正常;显效:患者症状基本消失,关节肿胀未恢复正常但已大部分消退,关节活动功能尚有一定程度障碍,血尿酸达正常或减小,痛风结节明显减小但尚未完全消退者;有效:介于显效与无效之间,各症状体征有所改善者;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且更严重者。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结束后,对照组痊愈7例,显效6例,有效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76.00%;观察组痊愈8例,显效9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00%;且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细结果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沉、血尿酸变化比较与治疗前比,治疗后2组血沉、血尿酸水平显著降低,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细结果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沉、血尿酸变化比较 (例,

注:与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

2.3 2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治疗期间,观察组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发生1例(4.00%)胃肠道不适,2组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生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导致高尿酸血症,另外还有劳累、受凉、过量饮酒之外在原因[5],是一种常见的代谢障碍性关节炎症。目前痛风性关节炎的西医治疗常用丙磺舒、秋水仙碱、别嘌醇及非甾体抗炎药等,虽然临床疗效比较好,但毒副作用也很大,常出现明显的胃肠道反应及肝肾损害、骨髓抑制,且存在服用次数频繁、剂量不易掌握、患者依从性差、病情易反复等问题。

痛风性关节炎属于中医学“痹症”范畴[6],中医学多认为本病病因是嗜食膏梁厚味或先天禀赋不足,或年老体虚,脏腑功能失调,以致湿热内蕴,又兼外感风寒,侵袭经络,气血津液运行受阻,遂使湿热煎熬成痰,瘀毒凝络道,致关节红肿灼痛,是脾虚为本,湿热瘀毒为标的本虚标实之证。所以饮食不节、形体肥胖、起居不慎为基本病因,脾肾亏虚、清浊不分、热毒为患是病机关键,热毒、痰浊、瘀血交相为患是主要病理产物[7]。加味附子汤出自《伤寒论》[8],由炮附片、茯苓、芍药、人参、白术5味药物组成,加活血通络之地龙、乌梢蛇、鸡血藤为基本方,为温阳散寒、健脾祛湿之剂。益气补虚之黄芪、制天南星,炙甘草,体现了化痰散瘀活血、温阳益气的基本治法[9],附子汤有温经驱寒、助阳祛湿的功效。本研究观察组在西医的基础上给予加味附子汤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加味附子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且疗效优于西医治疗。主治少阴寒湿证及少阴阳虚畏寒证。临床治疗多种疾病,只要辨证属阳虚寒盛者,均可获效。附子加味汤具有消炎、消肿以及止痛的作用[10]。临床实践中加味附子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具有补脾肾中阳、化瘀泄浊、温通经络止痛之功,可使阳气得生,痰湿浊积可化、血气运行,可以达到降低血尿酸和血沉指标的作用[11];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与治疗前比,治疗后2组血尿酸和血沉指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加味附子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对血尿酸与血沉的改善作用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综上所述,运用加味附子汤治疗急性风湿性关节炎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而且此治疗方法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降低血尿酸、血沉水平,增加患者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痛风性附子血尿酸
血尿酸高了怎么办?
中老年保健(2022年4期)2022-08-22 03:00:52
痛风性关节炎的辨治经验
基层中医药(2021年5期)2021-07-31 07:58:18
附子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SGLT2抑制剂对血尿酸影响的研究进展
A Preliminary Study on Legitimacy Identification Standards for Unconventional Treatment Technologi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治疗
基层中医药(2018年8期)2018-11-10 05:32:00
尿酸正常后可以停药吗?
益寿宝典(2018年5期)2018-01-28 09:59:49
X线、CT、MRI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对比
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血尿酸与骨密度的相关性分析
痛风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