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的人生长在手机上……

2019-05-29 17:45:42李婷婷
党员文摘 2019年5期
关键词:温格智能手机社交

李婷婷

“无手机恐惧症”

世界上能和人总是保持1.5米以内亲密距离的东西,手机是其中之一。

从睡醒的那一刻起,中国的手机网民就有超过一半会在五分钟之内拿起手机。2016年德勤调查显示,起床30分钟内一定要看手机的人超过了九成。

一天的生活根本离不开手机。早上出门上班,74%的人用手机乘坐公共交通,公交卡成了过去式。该好好工作了,93%的人手机也得时刻在手。还有3.44亿人的午餐是通过手机叫外卖解决。饭前用手机拍个照也成了一种仪式。

睡前是看手机的一个高峰期,《2016北京白领健康白皮书》调查显示,接近一半的北京白领睡前最后一件事是玩手机等移动设备。

十年前,中国人每天花在手机上的时间只有0.3小时,现在我们每天平均要花3小时47分钟看手机,在世界排名第二,比排名第一的巴西少了一个小时。

2017年德勤统计,中国有46%的人被判定为“手机癌”重度患者——这意味着他们一天至少要查看手机超过50次,至少每28分钟看一次手机,而18—34岁这个年龄段的人占了近60%。

在2018年一份针对中国在校大学生的手机使用调查里,超过八成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存在手机依赖,一节45分钟的课,平均玩手机13.9分钟,接近三分之一的时间都盯着手机屏幕。

2008年,“无手机恐惧症”(Nomophobia)一词就出现在英国《每日邮报》上。他们引用了YouGov关于手机用户遭受焦虑的评估数据,约53%的手机用户在“丢失手机、电池耗尽、信用不足、没有网络覆盖”时会感到焦虑。

“我们发现,当人们查看完手机再放下之后,肾上腺会分泌皮质醇,”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多明格斯山分校的心理学名誉教授拉里·D·罗森在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说,“少量皮质醇是有益的,但太多了就不好了。随着皮质醇升高,人们变得焦虑。减轻这种感觉的唯一方式就是再次查看手机。”

代价

一台五英寸大小、一两百克重的手机,几乎可以解决人类在生活中遇到的绝大部分事,但还有一些事也随之而来。

湖南长沙一位女士在家休假,这悠闲的一周里,她除了睡觉,就是玩手机,结果在滑手机的过程中,右手手指突然扳不直了,手掌疼痛。她被医院确诊为腱鞘炎。

看手机时,人会不自觉地一直保持不动的状态。浙江衢州常山县一位27岁的年轻妈妈就因为太集中注意力玩手机,保持一个姿势没有动,在一个早上被发现猝死于被窝。去世时她保持着侧卧的姿势,被子外露出头和手,眼睛睁着看握在手里的手机,而手机还停在网购毛线的页面上。

还有一些反应更为隐蔽。2016年,韩国LG电子株式会社调查了2000多名美国成年智能手机用户,发现当电池电量低至不足20%时,近九成人会有痛苦的感觉。他们因此提出了“电池电量低焦虑”这个新词。

還有“手机幻听症”患者,这并非一个严谨的科学用词,但是它真实存在:模糊间仿佛听到手机铃声在响,但是一看却根本没有来电。在心理科门诊,这样长期处于“待机”状态的病人占了近30%。

2014年的一项研究发现,频繁使用社交媒体和抑郁、焦虑之间存在着相关性。英国一项研究显示,在社交媒体上花费大量时间的人,更有可能表现出消极的人格特质,比如自恋,而总是发自拍、关于生活的各种想法或细节,则会导致一种不健康的以自我为中心,让人更远离现实生活中的关系,压力更大。

和热闹的手机世界相反,现实世界更为冷漠。美国研究者詹姆斯·罗伯茨在《计算机在人类行为中的应用》期刊上发表论文说,46.3%的美国成年人比爱伴侣更爱手机,22.6%的人承认这种行为让自己更趋于单身。

洛阳一位9岁的小学生在他的满分作文《爸爸,我想对你说》里写道:“爸爸每天都用吃早饭、起床、睡觉等时间来玩他的宝贝——手机,好像没了手机就活不下去了一样;又像一只饿了三天三夜的恶狼正盯着一块又大又肥的肉一样……爸爸,只要您能放下手机,我愿意用东西换,哪怕是我的生命。”

抗争

直到2007年第一部iPhone问世以后,智能手机才逐渐占据我们的生活。2017年,发达国家的智能手机普及率基本达到70%以上,中国也上升至68%。

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珍·温格研究了25年不同世代的人群之间的差别。一般来说,定义一个世代的特征是逐渐出现并连续下去的。但到了2012年,她突然注意到青少年行为和情绪状态发生了急剧变化,80后、90后的特征开始消失。

恰恰是在这一年,美国拥有智能手机的人超过了50%。温格因此把1995年到2012年之间出生的人群定义为“i世代”——他们是被iPhone、ipad改变的一代人,对互联网产生之前的生活没有记忆。

在温格的研究里,现在的青少年比起飙车、开派对,更喜欢呆在自己的房间里,尽管显得更安全了,但在心理上他们更脆弱,抑郁、自杀的比例更高。他们喜欢待在家里,却跟父母并不亲近。

这些影响可能会随着孩子长大延续到成年以后。温格说,曾患抑郁症的人中,一半以上会复发。“青春期是发展社交技能的关键时期,由于现在的青少年和朋友见面的时间变少了,他们练习社交技能的机会也变少了。”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自己可能过度依赖手机。2017年德勤的调查显示,中国有51%的人认为自己以及伴侣过度使用手机。

2017年德勤的调查显示,47%的美国智能手机用户曾试图控制对手机的使用,他们尝试了各种方法,把手机放进口袋,并关闭通知,但这依然无法完全阻挡手机的诱惑,只有30%的智能手机用户成功缩短了使用手机时间。

那些把手机的应用程序设计得让人难以自拔的开发者,也意识到了自己的责任。去年2月,Google、Facebook、Mozilla等科技巨头的部分前员工组建了一个非营利组织,发起了“科技真相”运动。

Facebook首任总裁肖恩·帕克告诉媒体,社交媒体从一开始就是个关于成瘾的生意,“我们每隔一会儿都要给你点多巴胺,比如有人给你的照片或者更新点赞、留评论之类……这套机制正在改变你与社会的关系、改变你和其他人的关系。”计算机科学家、硅谷老一代创业明星杰伦·兰尼尔从九年前就开始呼吁人们反思互联网,他去年出版了一本书,叫《立刻删掉所有社交媒体账号的十个理由》。

这些开发者也给出了一些缓兵之计。Google和苹果在系统层面上都增加了防沉迷功能。所有的这些努力都清晰地指向了一点:我们或许无法逃脱手机,但得时刻保持清醒。

(摘自七一客户端/《人物》图:项臻)

猜你喜欢
温格智能手机社交
社交之城
英语世界(2023年6期)2023-06-30 06:28:28
智能手机是座矿
他从丹麦渔村骑向环法冠军
环球时报(2022-07-25)2022-07-25 15:23:47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意林彩版(2022年2期)2022-05-03 10:25:08
智能手机脸
英语文摘(2020年5期)2020-09-21 09:26:30
社交距离
第一财经(2020年4期)2020-04-14 04:38:56
假如我是一部智能手机
趣味(语文)(2018年8期)2018-11-15 08:53:00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文苑(2018年17期)2018-11-09 01:29:28
温格与特朗普
当代工人(2017年8期)2017-05-26 17:28:59
温格13年首胜穆帅
环球时报(2017-05-09)2017-05-09 08:5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