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心房颤动,我们应该知道什么

2019-05-13 01:54:40黎淑贞
农村百事通 2019年8期
关键词:房颤心血管年龄

黎淑贞

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心律失常,发作时表现为心房有效的一致性收缩被心房的不规则乱颤所取代,其主要特点是心律不齐,而且是绝对不整齐。据临床研究发现,房颤的发生率随着人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虽然目前房颤的发病机理尚不清楚,但可确认与高血压、糖尿病、心肌梗死、心脏瓣膜疾病、肥胖、心胸外科手术、吸烟、饮酒、甲状腺功能亢进、家族史等多种危险因素相关。

一、房颤的高危患病人群有哪些?

1.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

随着人年龄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也在逐年增加。据临床研究发现,人的年龄每增加10岁,房颤的发生率就呈阶梯式上升,80岁以上人群中约有35%发生过房颤。

2.曾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

明确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如高血压、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心力衰竭等,这类人群发生房颤的概率明显升高。因为患过这些疾病,说明人体心脏已经有了器质性损伤,而这正是房颤发生的病理基础,因此会大大增加房颤的发病风险。

3.患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人

现在有很多比较年轻的房颤患者(年龄小于50岁),他们没有器质性心血管疾病,因此,这些患者发生房颤多为心脏以外的原因,其中之一就是甲亢。过量的甲状腺激素可对心脏产生直接的毒性作用,造成房顫。

4.患有肥胖症的人

研究显示,肥胖是房颤发生的因素之一,房颤发生的风险还会随体重的变化而变化。人的体重指数[BMI,计算公式为BMI=体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每增加5个单位,发生房颤的风险就会增加19%~29%。

5.患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人

研究显示,房颤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存在明显相关性,在患者控制了BMI指数和高血压症状后,这种关联仍然显著。

二、房颤的症状是什么?

当房颤发作时,患者常感到心跳加快,伴有乏力、心前区疼痛或有压迫感,以及出现眩晕、气短的症状。若是长期房颤,对于人体心脏会造成极大损伤,导致心脏功能降低、心脏扩大,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心脏衰竭,危及生命。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发现自己存在房颤的症状,先不必过于惊慌,如果是一些外部因素导致的,只要远离这些因素就可恢复正常生活。但若排除了外部因素依然出现房颤的症状,那就有可能是因为某些疾病而引起的,患者应立即前往医院进行专业诊治。

需要注意的是,房颤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戒烟、限酒,一些患者可能还需要避免饮用含有咖啡因的饮品,如茶、咖啡、可乐等。同时,患者还应谨慎使用某些治疗咳嗽或者感冒的药物。

猜你喜欢
房颤心血管年龄
老年房颤患者,日常有哪些注意事项
保健医苑(2023年2期)2023-03-15 09:02:50
变小的年龄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TOO YOUNG TO LOCK UP?
预防房颤有九“招”
大众健康(2017年8期)2017-08-23 21:18:22
阵发性房颤应怎样治疗
老友(2017年7期)2017-08-22 02:36:30
年龄歧视
算年龄
lncRNA与心血管疾病
胱抑素C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