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优先”:重建教学秩序

2019-05-13 01:44:52蒋七耀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意义学习实质性认知结构

蒋七耀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C. R. Rogres)提出了“意义学习”这一概念,明确指出“意义学习”与“无意义学习”的根本区别在于,能否让学习者全身心投入到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同时,他还强调教学者要确立“允许学习”的观念,提出了包括自我发起、自我评价在内的“允许学習”的十条课堂原则。我所倡导的“学优先”课堂,其本质也正是着力于“允许学习”。

首先,明确“学优先”的课堂保障。即在课堂实践中要落实:学习是由学生自我发起的;学习始终应随着学生的行为、态度的变化而进展;教学过程始终存在学生的自我评价,并依此调整教学策略。

其次,强化“学优先”的自我生成。“学优先”需要让学生意识到学习内容与自身的学习目标相关,这样,学习也才能有“意义”产生。对此,教师就必须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基于学生学习起点的),需要提供学习资源(便于学生自我探究),需要激励同伴互助(让每个学生有心理安全),需要让学生不断进行自我评价(让学生有目标达成感)。在这样的课堂中,“学优先”成为揳入课堂的教学基因,学生是带着求知欲和表现欲投入学习的,不仅参与学习,也参与教学,还参与评价,全过程地、实质性地参与课堂。

再次,认识“学优先”是“意义学习”。认知主义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对“意义学习”的界定是,“学习者将符号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相应内容,建立起实质性的和非人为的联系”。这里的“实质性”和“非人为”就是指学习者对新知和已有结构的联系并不是任意的、外部强加的,而是由学习者主动完成的。也就是说,学生具有展开意义学习的心理准备和倾向——学生的认知结构中有与新知对话的知识储备,即课前“学优先”(课前参与)。学生也具有积极的将新旧知识联系的行为,即课中“学优先”(课中参与)。学生还在学习目标上有明确的获得感,即参与评价和对“学优先”的即时反馈(课后参与)。

总之,“学”与“教”的现代性所带来的冲突是目前课堂教学的一个焦点,我们仍处在一个需要重新发现和认识教学本质的时期。我们要把“学优先”作为教学过程的永久起点。

猜你喜欢
意义学习实质性认知结构
检察机关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实证研究
化学“有意义学习”的模型建构及教学建议
意义学习,价值教育
拜登和习近平举行“广泛和实质性”视频会晤
英语文摘(2022年1期)2022-02-16 01:18:56
孤独会造成实质性伤害
负迁移与语文认知结构的“千丝万缕”
教育(2017年41期)2017-11-19 15:59:52
构建认知结构培养解题能力
教育(2017年30期)2017-08-31 06:19:33
意义学习视角下我国翻转课堂的教学视频特点
托马斯·阿奎那的人类认知结构
哲学评论(2016年2期)2016-03-01 03:43:13
提取式学习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对有意义学习的影响——来自《科学》的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