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荷丽,吴金松,刘俊桃,马志伟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没食子酸丙酯作为脂溶性抗氧化剂,适宜在植物油脂中使用,对稳定豆油、棉籽油、棕榈油及氢化植物油有显著效果[1]。我国规定用于油脂、油炸食品、干鱼制品、饼干、方便面、腌腊肉制品中,最大使用量为0.1g/kg[2]。
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仪器:70SX 型FT IR 红外光谱仪(KBr 压片) ,Nicolet公司;XT4A显微熔点测定仪,北京科仪电光仪器厂;实验室常规仪器。
通过测定酯化反应前后酸值[10]的变化,计算酯收率:
将制备的没食子酸丙酯经KBr压片后,在红外光谱仪上检测产品的特征官能团;在显微熔点测定仪上测定产品的熔程。
2.1.1 浸渍液浓度
其他制备条件不变,仅改变浸渍液(NH4)2S2O8的浓度,在反应温度为100℃,酸醇配比为1∶14,反应3h(催化剂用量0.01g/mL)下进行酯化反应,酯收率见表1。
表1 浸渍液浓度对酯收率的影响
经实验可以看出,随着浸渍液(NH4)2S2O8的浓度变大,酯收率逐渐升高,但超过0.5 mol/L之后,催化剂活性有所下降。所以,浸渍液(NH4)2S2O8的浓度确定为0.5 mol/L。
2.1.2 焙烧温度
表2 催化剂焙烧温度对酯收率的影响
2.2.1 酯化反应时间
选用在最佳条件下制备的催化剂,以0.01g/mL的催化剂用量,在不同反应时间下进行酯收率的检测计算,实验结果见表3。
表3 不同酯化反应时间下的酯收率
因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故酯收率受反应时间的影响较大。反应时间过短,反应物未完全反应,收率较低,3h左右反应基本完成,酯的收率达90%以上。但反应时间增长,又会增加副反应,同样影响产品收率和质量。
2.2.2 催化剂用量
用0.5 mol/L(NH4)2S2O8溶液浸渍Zr(OH)4,经烘干在600℃下持续焙烧3h的催化剂,按最佳反应条件,改变催化剂用量进行酯化,结果见表4。
表4 不同催化剂用量时的酯收率
从表4可以看出,酯化反应效率与催化剂用量有关,酯收率随催化剂用量增加而逐步提高,并逐渐趋于平缓。本文确定最佳用量为0.01g/mL(以催化剂质量与反应液的体积比计)。
2.2.3 酸醇配比
改变反应物没食子酸与正丙醇的物质的量之比,在最佳条件下进行反应,酯收率的变化见表5。
表5 酸醇配比变化对酯收率的影响
原料配比对酯收率有一定的影响。当原料物质的量的配比为1∶10~1∶16时,酯收率均在84%以上,若正丙醇的量进一步增加,酯收率反而下降,可能是因为正丙醇用量增加,降低了催化剂与反应液的占比。最佳配比确定为1∶14。
表6 催化剂重复使用次数对酯收率的影响
固体超强酸可以重复使用[4]。为检验催化剂的再生性能,在酯化反应结束之后,先减压蒸馏出产品,再将剩余液体过滤,分离出的催化剂于500℃下焙烧30min。催化剂损失的部分用新制催化剂补齐(一般不超过5%),一并加入三颈瓶进行合成,酯收率结果见表6。
由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该催化剂经焙烧复活后,催化效果能基本保持,在重复使用4次后,酯收率仍在90%以上。
选用最佳制备条件下制得的催化剂、在最优化酯化条件下得到的没食子酸丙酯白色针状结晶,熔点146~148℃;产品红外光谱图中,主要特征峰(cm-1)有:1698、1612、1549、1444、1326,羧酸的-OH峰消失。
(1) 合成的没食子酸丙酯是白色针状结晶,其红外光谱图中呈现明显的酯的特征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