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丁”前面冠“宫保”

2019-05-04 13:54:02郭灿金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2019年4期
关键词:宫保丁宝桢鸡丁

郭灿金

生活中有一些事情让人觉得很有意思,比如去饭店吃饭,大家喜欢点一道“宫保鸡丁”。可拿过来菜单时,却会发现菜单上写成了“宫爆鸡丁”。吃饭的人也许会想:“莫不是改了口味了?变成爆炒的?”如果了解了“宫保鸡丁”的来历,就会明白这是一种误解:“宫爆鸡丁”原本是由“宫保鸡丁”演变而来。

“鸡丁”前面之所以加个“宫保”,是因为发明人的缘故。这一道菜的发明者丁宝桢,是清朝一位很知名的官员,他是咸丰三年(1853年)进士,光绪二年(1876年)任四川总督。据传,丁宝桢对烹饪颇有研究,喜欢吃鸡和花生米,尤其喜欢吃辣东西。丁宝桢在四川总督任上的时候,创制了一种以鸡丁、红辣椒、花生米为主要原料的美味佳肴。这道美味本来只是丁家的“私房菜”,但后来越传越广,人尽皆知。很多人知道是丁宝桢发明了这道菜,但是为什么被冠以“宫保”?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宫保”这个词。据史书记载,明清两代各级官员都有“虚衔”。最高级的虚衔有太师、少师、太傅、少傅、太保、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少师、太子太傅、太子少傅、太子太保、太子少保,通称为“宫衔”。这些都是封给朝中重臣的虚衔,没有实际的权力;有些大臣死后才追加。咸丰皇帝以后,这些虚衔多用太保、少保、太子太保、太子少保来命名,所以又有了一个别称──宮保。丁宝桢资历深、官位高,治蜀十年,为官刚正不阿,多有建树,于光绪十一年(1885年)死在任上。为了表彰他的功绩,朝廷加封他为“太子太保”。因为丁宝桢的“太子太保”是“宫保”之一,于是他发明的菜由此得名“宫保鸡丁”,从此就传开了。

随着时代的变迁,很多人已经不知“宫保”为何物,就把“宫保鸡丁”写成了“宫爆鸡丁”或“宫煲鸡丁”了。

(常朔摘自《天津日报》2019年1月7日)

猜你喜欢
宫保丁宝桢鸡丁
少年,你想成为推理大师吗
宫保虾滑盖饭
宫保虾盖滑饭
家教世界(2023年8期)2023-04-25 02:18:16
屈浩说菜:酱爆桃仁鸡丁
餐饮世界(2021年9期)2021-10-30 14:54:43
宫保入菜 色艳味香辣
烹调知识(2017年11期)2017-11-06 17:43:52
宫“保”鸡丁
丁宝桢:不让坐着说话,我就改日再来
晚清名将丁宝桢争座位
小品文选刊(2016年5期)2016-09-08 06:26:18
丁宝桢敢向王爷争座位
中老年健康(2016年5期)2016-06-13 10:39:07
晚清名将丁宝桢争座位
小品文选刊(2016年3期)2016-05-09 10:2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