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春萍 肖文萍 李娟 谢栩娟
[摘要]目的 探讨气囊仿生助产术在硬膜外麻醉镇痛分娩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5440例有剖宫产指征、妊娠合并症、单胎头位、椎管内麻醉禁忌证,且要求实施自控硬膜外麻醉分娩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20例。两组均进行硬膜外麻醉镇痛分娩,对照组未采用气囊仿生助产,观察组进行气囊仿生助产。比较两组的缩宫素使用情况、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产后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缩宫素使用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气囊仿生助产与自控硬膜外麻醉联合分娩能提高阴道分娩率,缩短产程,降低缩宫素使用率、产后出血率及剖宫产率,提高产科质量。
[关键词]气囊仿生助产术;硬膜外麻醉;镇痛;第二产程
[中图分类号] R71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9)3(a)-0140-03
分娩实为一个比较特殊的生理过程,而分娩疼痛乃是一种医学疼痛,仅次于烧灼伤痛。近年来,一些妇女由于恐惧或害怕疼痛而改用剖宫产分娩,使得剖宫产率逐年升高[1]。为了能最大限度地减轻产痛,国内外诸多研究[2-4]开始尝试在产程中进行镇痛。现阶段,在无痛分娩中,多采用自控硬膜外麻醉(PCEA)来实现全产程分娩镇痛,尽管其镇痛效果佳,但会一定程度减弱宫缩强度,使产程延迟,而且还会影响到分娩。本研究选取本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5440例产妇,实施第二产程分娩镇痛联合气囊助产分娩,探讨其对产妇产程、分娩结局及母嬰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12月本院收治的544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均具有剖宫产指征、妊娠合并症、单胎头位、椎管内麻醉禁忌证,且要求实施自控硬膜外麻醉分娩。经B超与产科基础检查,排除软产道畸形及头盆不称者,与阴道分娩指征相符。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均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获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将入选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720例。对照组中,年龄为20~35岁,平均(29.13±3.47)岁;体重为52~74 kg,平均(68.52±9.85)kg;孕龄为38~42周,平均(38.55±4.67)周。观察组中,年龄为20~34岁,平均(29.12±3.45)岁;体重为52~73 kg,平均(68.51±9.83)kg;孕龄为38~42周,平均(38.51±4.65)周。两组的年龄、孕龄、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均进行硬膜外麻醉镇痛分娩,对照组未采用气囊仿生助产,观察组采用气囊仿生助产。
1.2.1镇痛方法 实施麻醉分娩镇痛,将L2~3作为穿刺点,两组均开大宫口(1~2 cm),开展椎管内阻滞,将硬膜外导管置入头端3 cm,且将其固定,应用3 ml浓度为1.5%的盐酸利多卡因作为实验剂量,持续观察5 min,并在无蛛网膜下腔阻滞后,用6~8 ml混合液(0.5 μg/ml舒芬太尼与浓度为0.1%的罗哌卡因)当作首次剂量,平面控制在T10以下,待10 min后,与电子镇痛泵连接,将0.5 μg/ml舒芬太尼+0.1%罗哌卡因当作背景剂量,5~7 ml/h,控制产妇自控镇痛(PCA)的剂量,即4 ml/次,时间20 min,直到产后2 h,当产妇离开产房时,停止PCEA,将硬膜外导管拔出。
1.2.2气囊仿生助方法 采用气囊仿生助产术,产妇宫口开全并破膜后,会阴消毒,将气囊润滑,放置在阴道内先用“自动法”扩张阴道上段一次,这个过程需要11 min,仪器自动完成无需人工操作。仪器自动地将气囊从2.5 cm缓慢扩张到8 cm,并自动保持4 min。让阴道经过一个符合生理性的扩张,避免下一步可能的操作不当带来的阴道裂伤,同时也是给先露下降及减少阻力提前做好准备。再用“足踏法”或“手动法”快速扩张阴道上段1~2次;在扩张过程中,如果遇到产妇产生宫缩,应立刻停止扩张气囊,待宫缩过去以后再继续扩张,将气囊扩张至7.5~8.0 cm,保持时间3~5 min,遇到宫缩好的产妇,减少保持的时间,甚至结束气囊充盈的状态。这样一来,能快速扩张气囊压迫直肠而带来产妇的直肠反射,让产妇不由自主地产生向下屏气用力的动作,诱发宫缩,增加产力,加速宫颈成熟、软化和扩张。扩张阴道下段一次,主要是扩张处女膜痕,可慢速将气囊扩张至5.5~6.0 cm,保持时间3~5 min;通过扩张处女膜痕而降低胎儿娩出时的阻力,减少阴道的裂伤和侧切。
1.3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的缩宫素使用情况、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剖宫产、阴道助产、自然分娩)、产后出血等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程时间及缩宫素使用率的比较
观察组的第二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缩宫素使用率为22.94%,低于对照组的44.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两组分娩结局的比较
观察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引导助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2 h出血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3讨论
产妇分娩实为一个心理、生理发生明显落差与变化的过程。对于分娩疼痛而言,实为一种比较常见且典型的医学疼痛,有着比较高的疼痛指数,可造成产妇交感神经异常兴奋,增加儿茶酚胺类物质的释放,使子宫血管出现异常、持续收缩,胎盘持续缺血而导致胎儿宫内出现窘迫情况。除此之外,其还会减弱产力,引发宫缩不协调,延长产程,打破机体原本酸碱平衡;针对大多产妇而言,会引发难产[5-9]。所以,无论是在分娩前、还是在分娩后,均需对产妇实施医疗与人文方面的呵护。伴随当今医疗技术及服务水平的综合性提升,无痛且安全的分娩成为产妇要求的重要内容[10]。本研究针对本院收治产妇,开展潜伏期椎管内阻滞麻醉镇痛,直到产后2 h,从中发现,舒芬太尼与罗哌卡因配伍使用,能大幅减轻产妇烦躁、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还能一定程度消除或减小母亲过度通气,对胎儿酸碱状态有较好的调节作用,因而能有效减低可能出现的胎儿窘迫[11]。但第二产程分娩镇痛中,非常容易引发宫缩乏力状况,这在某种程度上便会增加缩宫素使用率,还能有效降低产后出血率。为了能降低剖宫产率,促进自然分娩,本次研究特基于第二产程分娩镇痛,采用气囊仿生助产技术来提升产时的保健技术。
针对气囊仿生助产技术而言,其乃是一种利用气囊,凭借其充气扩张而对胎头进行模拟的机械操作,借助于仿生学原理,对阴道逐渐进行扩张,为顺产创造有益条件[12-15]。本研究结果提示,观察组的第二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与引导助产率低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缩宫素使用率及产后出血低于对照组。有报道指出,硬膜外阻滞镇痛对于产妇第二产程具有缩短作用,此结果与本研究相一致。当产妇宫口开大5 cm,利用气囊对阴道上下段进行扩张,能增加宫缩强度,降低先露下降阻力,缩短产程,减少产妇体力消耗。
综上所述,采用气囊仿生助产与自控硬膜外麻醉联合分娩,能提高阴道分娩率,缩短产程,降低缩宫素使用率、产后出血率及剖宫产率,提高产科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邹雪梅.气囊仿生助产技术在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13):52-53.
[2]David G,Jonathan B,Thomas RF,et al.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omparison of epidural analgesia and combined spinal-epidural analgesia in a private practice setting:pain scores during first and second stages of labor and at delivery[J].Anesth Analg,2013,116(3):636-643.
[3]黄六凤,全婷娟,陈美斌.分娩镇痛术与气囊仿生助产技术联合应用的临床疗效[J].华夏医学,2015,28(5):69-71.
[4]陆梦婕.浅论联用气囊仿生助产技术与分娩球为产妇助产的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7):88-89.
[5]陈小凤,李金果,喻晓燕,等.气囊仿生助产技术在产科分娩中的临床应用[J].华夏医学,2016,29(5):69-72.
[6]李嘉蔚,饶美兰,周平,等.气囊仿生助产技术应用于瘢痕子宫妊娠阴道分娩的临床价值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7, 7(1):32-35.
[7]梁红日.浅析气囊仿生助产技术在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7):65-67.
[8]宋晓毅.气囊仿生助产与自控硬膜外麻醉應用于产科的临床观察[J].临床医学,2016,36(9):98-99.
[9]梁丽碧,吴东兰,何锦卿,等.运用气囊仿生助产术提高瘢痕子宫经阴道分娩成功率的有效性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7,7(12):86-89.
[10]Skret-Magier1o J,Barnas E,Krasnianin E,et al.Colonization with group B streptococcus and ureaplasma urealyticum among parturient women in Poland and Ukraine[J].Int J Gynecol Obstet,2013,120(1):95-96.
[11]杨亚妮,安瑞芳.探讨气囊仿生助产术在产科的临床价值[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6,3(2):142.
[12]邓军燕,姚楚娟,张慧敏,等.气囊仿生助产术联合自由体位对分娩结局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15):60-62.
[13]韦毅勤.气囊仿生助产促进自然分娩的临床应用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4,11(11):318-320.
[14]韦柳红.气囊仿生助产护理在产妇分娩过程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3):141-142.
[15]韦壮丽,谭西施,赖璐璐,等.气囊仿生助产联合全产程分娩镇痛对分娩产程及母婴结局的影响[J].浙江临床医学,2017,19(1):52-53.
(收稿日期:2018-08-03 本文编辑:祁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