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磊
摘 要: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文物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彰显,在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明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文物的寿命与历史价值。文章重点分析了当前文物保护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将理论与工作实践相结合,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的方法,以期为各界开展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提供启示。
关键词:文物保护;问题;对策
1 深入落实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意义
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能连续不断地传承与发展,离不开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国家设立相关部门负责保护、管理文物,国家文物行政管理部门的基础工作是对文物进行保护管理。文物保护管理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在一步一步地落实,保护管理的方式、方法也在不断巩固完善。基层文物保护管理是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基础,有利于我国未来文物事业的发展。现如今,国家已经意识到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为提升其工作效率与质量,配置应用了各种现代化设备。用机械化逐步代替人工操作,既能有效节约劳动力,又利于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进行。但是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仍然存在文物损坏的问题,且现代保护技术仍不完善,涉及范围小,阻碍保护管理工作的落实,导致保护管理工作无法依靠现代化技术,造成文物资源更大的损失。由此可见深入落实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尤为重要,应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并严格要求,为其创造优良的工作环境,以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2 当前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文物保护意识
首先,文物保护宣传力度小。许多地方政府虽已认识到宣传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但因宣传经费紧张等问题,选择降低文物保护工作的宣传力度。其次,参与范围小。群众缺乏文物保护法律意识,他们很少主动去了解文物保护相关法律知识,不能全面深刻地了解文物保护工作的意义,无法参与到文物保护工作中。再次,部分政府部门不重视,造成文物保护政策得不到具体落实。在经济建设和文物保护工作出现矛盾冲突时,部分政府领导常常为追求经济利益忽视文物价值,漠視文物损坏。这不仅养成了文物保护管理工作人员消极的工作态度,也导致了部分政府官员忽视文物保护工作的价值和重要性。
2.2 缺乏健全的管理机制
目前我国文物管理工作没有实现统一的管理规范,缺乏健全的管理体制。各个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文物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存在明显差异。一部分文物管理人员不能明确认识到自身责任,还有一部分文物管理人员缺乏专业能力。所以需要完善管理机制,解决文物管理保护单位工作人员水平高低不齐、管理难度大等问题。
2.3 文物保护管理人才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文物保护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要求多、任务重、范围广,前期要实地去考查,推测文物的历史年代、功能作用,对文物进行系统研究,后期要文物进行维护管理。这些繁重的工作任务要求文物保护工作人员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与极强的工作能力。一支专业能力强、整体素质高的队伍会使文物保护管理工作事半功倍。实际上,文物保护管理团队大部分是由刚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和缺乏专业知识的文物保护管理工作人员组成。他们一部分没有参与过文物保护工作,缺少实际经验,一部分参与过实际工作但工作能力较低,直接拉低了文物保护管理水平,影响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开展。
3 提高文物保护管理水平的对策研究
3.1 加强宣传力度,提高文物保护意识
为了提高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水平,落实文物保护管理工作,须提高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首先要加大宣传教育工作力度。基层政府部门应增强法律意识,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将文物保护管理工作与政绩考核相结合。基层政府部门要做好文物保护管理工作,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与利用,重视文物资源,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做好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大力发展文物旅游行业,凸显本地文化特色,将文物资源赋予新时代定义,促进当地经济建设发展。其次扩大宣传教育范围,提高群众的文物保护管理意识。随着科技发展,出现了在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的新媒体形式,如微博、微信等一系列平台。政府相关部门在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宣传时,应加大新媒体的宣传力度。将两者充分利用,提升群众文物保护管理意识,营造良好的文物保护氛围。帮助广大群众树立发展理念,发挥群众积极性,让全社会参与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同时,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人员应明确自身职责,重视本职工作,认真学习与文物保护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以提升自身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严格将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落实。
3.2 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机制
首先,完善法律保障机制。各级政府及文物管理部门必须强化文物管理重要性的意识,分清责任,落实责任,加强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将文物保护与管理同本区域的整体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各级政府及文物管理部门要进行文物保护相关法律的宣传,发挥法律的强制作用,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开展工作。同时,对于违反文物保护相关法律的行为给予严厉打击。政府各个部门,如工商、土地、公安等系统应加强协作,共同运用法律武器制止文物破坏行为,杜绝文物丢失,加强对于文物破坏、偷盗行为的惩处力度,通过法律途径保证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有法可依。其次,完善多部门间的合作程序机制。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涉及到诸多因素,同时涉及到政府的诸多部门,只有通过多部门的精诚合作才能保证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例如,在文物保护管理工作中必将涉及到国土资源部门、城市建设部门、文物保护部门等,只有在政府统一协调、管理下制订合作程序机制,促进各部门在文物保护工作方面的无障碍合作,才能提高文物保护与管理工作的实效。再次,建立科学完善的政绩考核机制。当前很多政府部门忽视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认为文物保护工作同自身业绩、政绩没有直接关系。因此,并未真正对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给予重视,随意安排一些部门负责该项工作。主观上的不重视导致了文物保护工作不到位,文物破坏现象严重。应完善政绩考核机制,将文物保护工作实效纳入到政府部门、政府领导的绩效考核中,杜绝因主观不重视造成的文物损坏现象。完善文物保护工作的政绩考核必将促进文物保护工作的落实,保证文物保护工作的实效。
3.3 加强文物保护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首先,建设更加合理的人才队伍,让专业知识丰富的人才参与其中,组建一支专业知识过硬的团队。此团队的主要任务就是为有潜能的人才提供展示的舞台,使之成为综合性人才。以国家和省文保单位为例,学习他们的先进技术来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尤其是在古遗址保护方面,要不断进行技术的交流和沟通。修复青铜器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相关研究人员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并通过沟通和交流来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达到成功培养人才的目的。其次,文物保护管理人才培养工作还必须与国际接轨,多参加跨国界的交流和会议,使人才队伍素质不断提高,最终提高工作水平。最后,还要加强对人才队伍的培训。通过培训使研究人员了解文物保护的重要性,从而不断增强文物保护的责任感,不断提高文物保护管理方面的业务能力。只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才能保证文物部门的工作实效,树立文物保护的责任心,最终实现文物保护系统健康有序地发展。
4 结语
文物保护工作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与合作,不能单单依靠政府和部门的努力,特别是基层文物保护工作。受经济与科技条件的影响,基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难度增大,文物保护观念的普及也变得更加困难。所以,这更加需要全社会的努力。以上是对我国基层文物保护现状的分析,并对应地提出了具体保护措施,希望能帮助到文物保护的相关工作者,为其带来有用的建议和参考,也能进一步促进中国文物保护工作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孟圆,杜晓帆.文物的价值在行动中产生——文物价值认定的前沿理念与经验[J].故宫博物院院刊,2019(1):15-25+108.
[2]张胜林.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以晋城市为例[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8(10):60-63.
[3]曹莎.河南考古旅游资源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5):27-30.
[4]张瑞平.从立法层面探析文物旅游资源的保护[J].法制博览,2018(32):277.
[5]钟燕丽.浅议基层博物馆的文物保护及人才队伍建设[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2):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