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处波澜,他方追求

2019-04-29 03:53:08赵辛宜
神州·中旬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全唐诗波澜含义

赵辛宜

总览《全唐诗》(1)(本文采用版本为:清代曹寅《全唐诗》文渊阁四库藏书本),“波澜”一词出现在94篇诗中。其中使用该词最多的为盛唐诗人,有李白(九篇),杜甫(六篇),王维(五篇)。

“波澜”一词并非唐代诗人的首创,但经过历代文人的运用与丰富,至唐代已形成较为完备、稳定的词义。古人常说“无一字无来处”,诗人赋诗必然受到前代用词、用韵等诗歌传统的影响,选词炼句的过程正是在文化积淀中寻求语言与情感契合的过程。虽然是对文化传统的运用,但是在至诚至真、诗情摇曳的唐朝,诗人笔下的“波澜”在含义上实现了对前代的超越,蕴含着更为丰富的精神追求和人生态度。

一、“波澜”一词在唐诗中的具体含义及使用语境

分析《全唐诗》中94处“波澜”,可分类归纳出四种词义。四种不同词义与其他意象组合,形成了独特的抒情语境。

1、描写波浪翻腾,突出环境险峻。此用法实为“波澜”一词的本义,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唐代诗人特别是李白的诗句中,除了对眼前自然景观的描写,“波澜”还获得了一种超出具体物态而充满浪漫精神的象征语义。李白《长相思·其一》中“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一句,举头是遥邈青天,低瞰是起伏波澜,仙境般开阔的视觉效果摆脱了现实羁绊。此处“波澜”的象征含义超出了描写眼前江水波涛的现实含义。

2、比喻世事人情的复杂险恶,表达激愤之情。王维以“酌酒与君君自宽,人情翻覆似波澜。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酌酒与裴迪》)的慨叹之语对友人进行劝解,似道尽世间不平之意,表现了对世道人情的清醒识悟和欲用世而未能的激愤不平。同样以“波澜”比喻世事复杂难料的还有包佶的“波澜喧众口,藜藿静吾庐”(《岭下卧疾,寄刘长卿员外》)。王昌龄“幸逢休明代,寰宇静波澜”(《代扶风主人答》)一句,虽情感与陆机、王维不同,但此中“波澜”的语义与前诗无异。

3、比喻思绪情感的起伏不定,表现个人心境。张浑的《七老会诗》:“每况襟怀同要会,共将心事比波澜”,诗人集会赋诗畅饮抒怀,对世间万物的观照与体察引起情绪的变化和诗意的生发。“波澜”用来形容思绪的起伏,含义变得更为精妙。人心如水,而诗人的内心更是敏感多情,自然微小的变化,都会引发诗情的荡漾。也正因如此,诗人有时会遇到心绪难抒的烦恼:“哀哉虚转言,不可穷波澜”(孟郊《惜苦》)。

4、比喻诗文曲折跌宕,多含赞美之意。这种用法在杜甫的诗篇中最为常见,在追酬高适赠诗而作的《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中,诗人用“波澜阔”比喻曹植的文章气度:“文章曹植波澜阔,服食刘安德业尊”;与此相似,“毫发无遗恨,波澜独老成”(《敬赠郑谏议十韵》)一句中以“波澜老成”代指文笔的老练。在杜甫诗中,“波澜”成为形容文章曲折有致的批评话语,体现了他对作品的个人理解与自觉的创作追求。《孟子·尽心上》有“观水有术,必观其澜”之喻,语言是思想与情感演漾出的波澜,在唐代整体高远昂扬的情调下更有激荡心灵的力量。

唐诗中“波澜”一词的不同含义,既可指代微观层面的个人心绪与诗文风格,也可展现难料的世事变迁与人性复杂,又或者描绘辽阔邈远的自然天地。虽然层次不同,语义殊异,但是背后都蕴含着相似的人生追求。

二、“波澜”中的共同追求与“生活在别处”

谈及文学的作用,意大利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Italo Calvino)认为:文学是一种生存功能,是寻求轻松,是对生活重负的一种反作用力。(2)对于生命中的波澜起伏,唐代诗人又如何通过文学以寻求轻松、消解苦难?

分析诗人对笔下“波澜”的主观态度,会发现他们在处理消沉情绪、表达生命理想上的精神契合。对于复杂的人情世事和难以平复的个人心绪,诗人表现出排斥的态度和摆脱的愿望。他们不愿沉溺于个人的情绪,而追求“两心如止水,彼此无波澜”一种更为崇高的精神状态。包佶“波澜喧众口,藜藿静吾庐”中“喧”用得精妙,“波澜”成为带有主观色彩的符号,表现出诗人对官场政治的厌烦和对自我意识的坚守。

对于这种情感,常建在《赠三侍御》中有更为直接的表述:“束身视天涯,安能穷波澜。孤鹤在枳棘,一枝非所安。”诗人在现实政治中遭遇挫折,但是心中豪气坦荡未曾消减。只身站上天涯放眼眺望,情思随孤鹤于高空徜徉。拥有独立精神和高远追求的诗人怎能被庸碌和琐碎牵绊?面对世事波澜,诗人选择脱离躯体的沉重,让想象和情思飞往另一个世界。“托身未知所,谋道庶不刊”,他们的生活永远在别处。

正因内心怀寄高远的追求,登高望遠的诗人将眼前的波澜化作亦真亦幻的浪漫象征,使其成为辽阔胸襟的一种外化。在强烈情感的激荡下,笔随意动,诗句也变得跌宕起伏,似如波澜。

“波澜”的四种语义形成一条完整的逻辑线索,让我们看到唐代诗人独特的消解苦难的方式以及“生活在别处”的精神追求,更能理解唐诗中对世界的观照和对诗人内心的感知和抒发。此处的波澜,蕴含着对他方的追求,这正是唐诗中感人至深的独特气质。

在向他方的眺望中,诗人克服对个人情绪的沉溺,以整个世界为坐标,重新确认自己的位置。正如奥地利心理学家法兰克(Victor E.Frankl)所说:生命的真谛,必须在世界中找寻,而非在人身上或内在精神中找寻,因为他不是个封闭的体系。……人类的存在,本质上是要“自我超越”(Self-transcendence),而非“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自我实现”如果作为目的,是永不能获得的,它只是当“自我超越”之后的副产品而已。(3)

唐代诗人正是因为这种自觉或不自觉的体认,不断去触碰宏大的世界,在体会真正的德行与契合中发掘蕴含无限的生命涌流。而后代无数的读者,也在诗人波澜心绪与诗意中产生共情,寻找超越自我的力量。

注释:

(1) 本文引诗皆出自清代曹寅《全唐诗》文渊阁四库藏书本,下文不再标注。

(2) 伊塔洛·卡尔维诺(Italo Calvino),《美国讲稿》,译林出版社,2012,第29页。

(3) 维克多·弗兰克尔(Viktor Frankl),《意义的呼唤》,心灵工坊出版社,2003,第126页

猜你喜欢
全唐诗波澜含义
《全唐诗》中的汴河人文风物
江苏地方志(2024年5期)2024-01-01 00:00:00
Union Jack的含义和由来
英语世界(2022年9期)2022-10-18 01:11:46
Response of the North Pacific Oscillation to global warming in the models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Fourth Assessment Report*
《全唐诗》里的中秋节俗(节选)
虚荣的真正含义
学生天地(2016年16期)2016-05-17 05:45:55
一石千层浪 思维起波澜
唐代筝曲的风格及其美学意蕴
艺海(2015年4期)2015-11-02 16:02:56
基于数据库的唐诗宋词对比研究
科技视界(2015年25期)2015-09-01 16:57:34
关于“获得感”之含义
五星红旗的含义
中国火炬(2011年10期)2011-07-24 14:27:45